实务课程:真账实训纳税实训招生方案免费试听 初当会计岗位认知会计基础财务报表会计电算化

 综合辅导:会计实务行业会计管理会计审计业务 初当出纳岗位认知现金管理报销核算图表学会计

您的位置:首页>实务操作>业界动态> 正文

回眸“十一五”会计改革波澜壮阔的五年(二)

2011-2-12 9:30 财政监督 【 】【打印】【我要纠错

  国际化迈出坚实步伐

  2010年12月,12家内地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获准按照内地会计审计准则为内地在港上市公司提供审计服务。这些都标志着会计监管国际合作取得重大的阶段性成果。

  “十一五”时期,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全球化浪潮,我国在国际化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与国际会计、审计准则有关组织的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交流与对话日渐深入,在会计国际趋同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有实质性提升,会计理论研究和人才建设逐步走向国际化。

  不断推进我国会计审计准则体系的持续国际趋同和等效。随着我国新会计审计准则体系的发布,国际趋同、等效的步伐不断加快。2007年12月,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与香港会计师公会签署了《关于内地企业会计准则与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等效的联合声明》,双方确认,除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以及关联方披露两项准则相关内容需调节差异之外,内地企业会计准则与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已实现等效。2008年4月,欧盟委员会就欧盟第三国会计准则等效问题发布正式报告,在2011年年底前,欧盟委员会允许中国证券发行者在进入欧洲市场时使用中国会计准则,即不需要根据欧盟境内市场采用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调整财务报表。这是中国在中欧财金对话框架下积极推进中欧会计等效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与此同时,2008年4月,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代表团访问美国并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就加强中美两国会计交流与合作问题签署了《中美会计合作备忘录》,就加强双方会计合作、建立相互交流的工作机制等达成共识,启动了中美会计准则的趋同与等效工作。2010年4月,《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发布,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保持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和紧密同步,财政部将争取在2011年年底前完成对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相关项目的修订工作。2010年11月,中国审计准则委员会与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签署联合声明,确认新修订的中国审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审计准则的持续全面趋同。

  国际会计监管合作取得重大的阶段性成果。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会计监管合作势在必行。2010年,财政部重点推进了与欧盟、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跨境会计监管合作,先后三次与欧盟就中欧审计公共监管等效进行了会谈,两次就欧盟起草的等效评估报告提出书面回复意见,中欧审计公共监管等效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2010年7月,财政部监督检查局、会计司与欧盟签署了《中国——欧盟会计和审计合作联合声明》。2010年9月,经过反复磋商,财政部监督检查局与香港会计师公会签署会计监管合作协议,与香港地区实现会计监管等效。

  我国会计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有实质性提升。2009年8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正式宣布批准对《国际会计准则第24号——关联方披露》进行修订。该准则的修订参照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的规定,这充分体现了我国会计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得到了实质性提升。与此同时,我国先后出席和组织一系列国际会计会议。2006年2月,财政部在北京召开了会计审计准则国际趋同演讲会。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主席戴维·泰迪、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秘书长伊恩·保罗先生和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主席约翰·卡洛斯先生等国际会计审计专家,就会计审计准则国际趋同问题,先后在会上作了精彩演讲。演讲中,他们高度评价了中国会计审计准则国际趋同工作所取得的成绩。2007年7月,财政部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北京共同举办了新兴市场与转型经济国家会计国际趋同研讨会,会上通过了《推动新兴市场与转型经济国家会计国际趋同的北京倡议》。与会代表包括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首脑、世界银行、联合国的主管官员及来自澳大利亚、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和转型经济及发达国家和地区政府部门、会计组织的150多位代表,是全世界新兴市场和转型经济国家首次就会计国际趋同举行会议。2008年10月,2008年中日韩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的主题是交流中日韩三国在会计准则建设、实施和国际趋同方面的成果,为促进各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会计信息化引人瞩目

  2010年10月,我国发布了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和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这标志着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又取得了新进展。“十一五”时期,我国进一步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成绩引人瞩目。

  一方面,“十一五”时期的会计信息化建设抓住了标准化建设这个核心,在标准化建设中又以XBRL为先导,以标准化建设来促进整个会计信息化的发展。2006年,财政部启动了XBRL项目前期研究,中国XBRL的进程日益加快并逐渐与国际接轨;2007年年底,XBRL中国成为XBRL世界组织的临时国家地区组织成员;2008年11月,财政部等九部委成立会计信息化委员会和XBRL中国地区组织;2009年4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确定了我国会计信息化以XBRL为先导,引领和带动全面会计信息化的有序推进和目标的实现。XBRL分类标准作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意见》要求各企事业单位在贯彻实施会计准则制度、内部控制规范制度并与全面信息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应当考虑XBRL分类标准等要求,以此为基础生成标准化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指导意见》发布后,财政部会计司团队紧紧抓住XBRL这个关键环节和突破口,会同有关方面依据《指导意见》所确定的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的目标、任务、内容、工作步骤、工作方式和要求,从企业会计准则入手,形成系统的披露模板,广泛征求意见,从中提取财务报告元素,起草完成了基于企业会计准则的XBRL通用分类标准(征求意见稿),再次向全社会征求意见。直到2010年10月,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和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发布,先后经过18个月的艰苦努力,为我国推进应用XBRL和全面会计信息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两套标准的发布是我国继发布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内部控制规范之后的又一重大系统工程,为构建科学完善、国际通行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奠定基础,标志着我国以XBRL应用为先导的会计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在中国会计信息化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虽然中国开启这项工程比世界整整晚了10年,但是,中国不仅开创性地建立了XBRL中国“国标”和通用分类标准,同时还前瞻性地设计了先进的、与国际接轨的XBRL分类标准架构,构建了XBRL通用分类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机制。XBRL国际组织主席迈克·威利斯高度评价道,中国通用分类标准代表了全球XBRL分类标准的最新发展趋势,中国开发这一标准和推广其应用的努力对全世界其他国家来说是一种杰出的榜样。

  另一方面,“十一五”时期,我国各级财政部门已经部分地开展了会计管理信息化工作。2006年2月16日,财政部副部长王军拉下启动开关,正式开通财政会计行业管理系统,标志着我国具有了会计人员管理、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管理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电子政务化的综合平台。目前,会计人员管理系统的设计工作已经完成,部分地区正式运行,可以及时掌握会计队伍的各种信息和动态,为实现全国范围内会计人员系统联网管理,全面推进会计人才战略做出了有益探索。此后,我国会计管理信息化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

  2007年,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系统开通并投入使用,已经具备了日常审批网上办理、行业信息综合统计查询、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报备、行业监督检查等多项功能。

  2008年,财政部印发了积极推广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的文件,要求各地加快推广步伐。目前,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已有一些地区试点成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实现了随时随地组织考试,不仅大幅度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而且大大方便了考生,受到了社会普遍赞赏。

  从2009年度考试开始,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在全面实现了网上报名和考试成绩报备的基础上,试行网上阅卷,2010年网上评卷试点由4个省市扩大到23个省市。

  2010年1月,财政部会计司发布《全国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题题库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稿)》,拟开发建设全国统一的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题库。

上一页 【1】【2】【3】 下一页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雨非
发表评论/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