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6.92 苹果版本:8.6.92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2016年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备考知识点:货币供给

来源: 正保会计网校整理 编辑: 2015/12/03 11:29:46 字体:

2016年经济师考试备考已开始起航,网校小编特整理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备考知识点,希望对您备考经济师有帮助!

【试题】下了存款中,属于基础货币的是( )

A.财政部门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B.居民个人在商业银行的存款

C.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D.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的存款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货币供给。基础货币,包括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参见教材P134.

【知识点扩展】

货币供给与货币供应量

1.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相对于货币需求而言的,指货币供给主体即一国或者货币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主体供给货币以满足其货币需求的过程。货币供给分析包括货币供给的机制和货币供给的决定,前者侧重于货币的创造过程,后者侧重于分析决定货币供应量的因素。

2.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指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货币一旦被注入经济中并进人实际流通,就会形成现实的流通中的货币。因此,货币供应量在数量上就等于流通中的货币量,两者呈一一对应关系。

3.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在当代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形态的多样化已成为现实。货币既包括流通中的现金,也包括在银行体系的存款,甚至各种票据及其他信用流通工具也在一定程度上作为货币的替代物参与流通,执行着货币的某些职能。不同形态的货币的流动性不同,在流通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同。目前一般依据资产的流动性,即各种货币资产转化为通货或现实购买力的能力来划分不同的货币层次,进而就有了不同口径的货币供应量。我国从1994年三季度起由中国人民银行按季向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统计监测指标。

4.社会融资规模。它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度或每年)实体经济(即非金融企业和住户)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从机构看,包括银行、证券市场、保险市场以及中间业务市场等。

具体看,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指标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

(1)金融机构通过表内业务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包括人民币贷款和外币贷款。

(2)金融机构通过表外业务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

(3)实体经济利用规范的金融工具、在正规金融市场所获得的直接融资,主要包括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筹资和企业债券融资。

(4)其他方式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主要包括保险公司赔偿、投资性房地产、小额贷款公司和贷款公司贷款。

可见,社会融资规模与传统的贷款指标不同'它既包括实体经济从银行业获得的融资,也包括实体经济从证券业和保险业获得的融资。所以,社会融资规模是一个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社会融资总规模”的概念,2011年起由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社会融资规模数据。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