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6.91 苹果版本:8.6.91
开发者: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2015年注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考点:信息系统运维管理

来源: 正保会计网校 编辑: 2015/08/06 17:11:52 字体:

  我们一起来学习2015《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考点:信息系统运维管理。本考点属于《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第八章的内容。

  知识点:信息系统运维管理(★★★,掌握,客观题和主观题)

  (一)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体系

  1.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的概念。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是指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主体依据各种管理标准、制度和规范,利用运维管理系统和其他运维管理工具,实施事件管理、问题管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发布管理和知识管理等流程,对信息系统运维部门、运维人员、信息系统用户、信息系统软硬件和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进行综合管理,执行硬件运维、软件运维、网络运维、数据运维和安全运维等信息系统运维的管理职能,以实现信息系统运维标准化和规范化,满足组织信息系统运维的需求。

  2.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体系的构成。

  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管理的框架,包括运维管理目标、运维管理主体、运维管理工具、运维管理对象、运维管理制度、运维管理流程和运维管理职能等。

运维管理目标 信息系统目标 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可靠运行,保证信息系统持续满足组织的需求。
运维流程目标 实现信息系统运维流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实现信息系统运维工作的集中管理、集中维护、集中监控。
成本控制目标 控制信息系统运维的成本。
运维管理主体 掌握信息运维管理权力,承担运维管理责任,决定运维管理方向和流程的有关部门和人员,包括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者、信息系统运维管理部门和信息系统运维外包商。
运维管理对象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客体,是指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主体直接作用和影响的对象,包括信息系统运维部门及其人员、信息系统供应商、信息系统用户、信息系统软硬件和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等。
运维管理职能 对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工作一般过程和基本内容所做的理论概括。根据信息运维管理工作的内在逻辑,可以将信息系统运维划分为设施运维、软件运维、数据运维和安全运维等职能。
运维管理流程 为了支持信息系统运维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以确定的方式执行或发生的一系列有规律的行动或活动,包括事件管理、事故管理、问题管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发布管理和知识管理等。
运维管理工具 用于执行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工作的运维管理系统和软件,包括外包管理、综合管理、流程管理、安全管理、监控管理和资产管理等工具。
运维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运维的制度具体包括机房管理制度、数据管理制度、运行日志管理制度及档案管理制度等。

  3.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的标准。(了解)

  当前较为典型的信息系统运维管理标准有ITIL、ITSM和COBIT等。

  (二)信息系统运维外包

  1.信息系统运维外包的概念。

  信息系统运维外包也称信息系统代维,是指信息系统使用单位将全部或一部分的信息系统维护服务工作,按照规定的维护服务要求,外包委托给专业公司管理。

  通过实行信息系统运维服务外包托管,可以利用专业公司的信息技术,提高单位信息管理的水平,缩短维护服务周期,降低维护成本,实现信息系统使用单位和信息系统运维服务专业公司的共同发展,还可以使得信息系统使用单位能够专注于自身核心业务的发展,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掌握)

  2.信息系统运维外包的模式。

  在信息系统运维外程中,存在完全外包和部分外包两种信息系统运维外包模式。

  3.信息系统运维外包的内容。

  根据具体的维护环节和所出现的大部分问题分析,信息系统运维外包主要包括桌面支持外包、IT基础架构外包和应用系统外包。

桌面支持外包 办公环境的维护,详细的工作包括系统初始检查,硬件故障解决,对计算机、笔记本、打印机等办公设备的故障进行定位和处理,硬件扩容升级,软件系统支持,防病毒系统的支持,网络系统的支持,日常维护管理,咨询服务。
IT基础架构外包 系统服务器维护支持、服务器调试、网络系统维护、系统迁移、数据库维护支持、数据存储和容灾管理、安全系统的支持、网站支持、咨询服务。
应用系统外包 集中为组织搭建信息化所需要的所有网络基础设施及软件、硬件运行平台,负责所有前期的实施、后期的维护等一系列服务,使得组织无须购买软硬件、建设机房、招聘IT人员。只需前期支付一次性的项目实施费和定期的ASP服务费,即可通过互联网享用信息系统。最典型的运用有邮件系统、中小型ERP、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等。

  4.信息系统运维外包的阶段。(略)

  (三)信息系统的评价(掌握)

  1.信息系统的评价指标。

信息系统质量评价 用户对系统及业务需求的满意程度;系统的开发过程是否规范;系统所提供信息的质量和实用程度;对信息资源利用率的提高程度;对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的改变和提高;系统自身的投入产出比率。
信息系统运行评价 ①系统开发预定目标完成情况 包括对比系统开发目标与实现目标,各级管理人员对系统的满意程度,系统为完成任务是否多支付了成本,系统开发过程和文档是否规范齐全,系统功能和成本是否在预计范围内,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充性、可移植性如何,各种资源利用情况如何等。
②系统的实用性 包括系统运行是否稳定可靠、系统安全保密措施是否齐全、用户满意程度如何、系统的容错能力如何、恢复能力如何、系统运行结果是否支持管理活动等。
③系统运行的效率 包括硬件利用率如何、数据处理与传输是否匹配、各工作站负荷是否均衡等。

  2.信息系统的评价方法。(掌握)

(1)多因素加权平均法 利用系统评价理论中关联矩阵法的思想,把各项评价指标列成表格,请专家对每个指标按照其重要性打一个权重,范围为0~1,各权重之和为1,再请专家分别对被评价系统的各个指标打分,分值范围为0~100。综合评分越高,说明系统越好。
(2)层次分析法 是一种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用于解决难以用其他定量方法进行决策的复杂系统问题。它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充分重视决策者和专家的经验与判断,将决策者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大大提高决策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可行性。因此层次分析法适合用于信息系统的评价,尤其适合多个信息系统的比较。
(3)数据包络分析法 处理具有多个输入和多个输出的多目标决策问题的方法。
(4)经济效果评价法 评价其应用的经济效果,可以从直接经济效果和间接经济效果两方面分析。
①直接经济效果。直接经济效果是可以计量的,它取决于应用计算机管理后,由于合理利用现有设备能力、原材料、能量,使产品产量或提供的服务增长,生产或服务的成本降低。
②间接经济效果。间接经济效果反映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管理体制合理化,管理效果最优化,基础数据完整、统一;管理人员摆脱繁杂的事务性工作,真正把主要精力放在信息的分析和决策等创造型的工作,提高了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相关链接:2015年注册会计师《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第八章主要考点

全文转载或部分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正保会计网校”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30467号 京ICP证030467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314号

正保会计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