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第一章 税法基本原理
知识点十四、课税对象——掌握
1.含义:课税对象是税法中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征税的依据,解决对什么征税。
2.作用——基础性要素:(1)是区分税种的主要标志;(2)体现征税的范围;(3)其他要素的内容一般都是以课税对象为基础确定。
(1)计税依据(税基)
计税依据:税法规定的据以计算各种应征税款的依据或标准。
课税对象与计税依据关系 | 计税依据 | 举例 |
一致 | 价值形态 | 所得税 |
不一致 | 实物形态 | 房产税、耕地占用税、车船税 |
(2)税源
税源:税款的最终来源,税收负担的归宿,表明纳税人负担能力。
课税对象与税源关系 | 课税对象来源 | 举例 |
一致 | 国民收入分配中形成的各种收入 | 所得税 |
不一致 | 其他方面 | 大多数税(如营业税、消费税、房产税) |
【课税对象与税源的关系】课税对象是据以征税的依据;税源则表明纳税人的负担能力。
(3)税目
1.含义:税目是课税对象的具体化,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解决课税对象的归类。
2.作用:明确征税范围;解决征税对象的归类(税目税率同步考虑——税目税率表,如: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
3.分类:分为列举税目和概括税目两类。
①列举税目:是将每一种商品或经营项目采用一一列举的方法(又分为细列举、粗列举),如:消费税。
②概括税目:是按照商品大类或行业采用概括方法设计税目(又分为小概括、大概括)。如:营业税。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
套餐D大额券
¥
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