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6.83 苹果版本:8.6.83
开发者: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2017年税务师《财务与会计》知识点存货的后续计量及配套练习

来源: 正保会计网校 编辑: 2017/08/07 16:51:44 字体:

2017税务师备考倒计时,你的备考进度如何了?为了帮助各位考生巩固学习效果,正保会计网校特整理了税务师《财务与会计》科目的重要知识点及其配套练习,练习题均来自网校梦想成真系列辅导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知识点:存货的后续计量

【知识点详解】

企业在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时,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等方法。不得采用后进先出法。

1.先进先出法(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

2.移动加权平均法

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存货实际成本+本次进货实际成本)÷(原有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成本=本次发货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单位成本

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3.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存货实际成本+本月进货实际成本)÷(月初存货数量+本月进货数量)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4.个别计价法

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在实务中,为了管理的需要,企业通常还采用毛利率法、零售价法、计划成本法等来核算发出存货的成本。

1.毛利率法

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

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

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毛利率)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2.零售价法

成本率=(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期初存货售价+本期购货售价)×100%

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售价总额×成本率

本期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链接:售价金额法

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当期发生的商品的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当期发生的商品售价)×100%

本期已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进销差价率

本期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已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3.计划成本法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总额)/(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总额)×100%

月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额=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注意:本月收入存货的计划成本不包括暂估入账的存货的计划成本。

【经典习题】

1.(《应试指南》第10章P139)(2015年)丁公司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核算发出产成品的实际成本。2015年11月初产成品的账面数量为200件,账面余额为12000元。本月10日和20日分别完工入库该产成品4000件和6000件,单位成本分别为64.2元和62元。本月15日和25日分别销售该产成品3800件和5000件。丁公司11月末该产成品的账面余额为()万元。

A.86800

B.87952.9

C.86975

D.89880

【答案】C

【解析】2015年11月10日,完工入库后产品的单位成本=(12000+4000×64.2)/(200+4000)=64(元),11月15日销售产品3800件,剩余产品成本=(4000+200-3800)×64=25600(元);11月20日完工入库后产品的单位成本=(25600+6000×62)/(400+6000)=62.125(元);11月25日销售5000件后,产品的账面余额=(6000+400-5000)×62.125=86975(元)。

2.(《应试指南》第10章P140)(2014年)甲公司采用毛利率法计算本期销售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某商品期初存货成本52000元,本期购货净额158000元,本期销售收入总额259000元,发生销售折让6000元,估计该商品销售毛利率为30%,则该商品本期期末存货成本为()元。

A.31400

B.32900

C.34400

D.35900

【答案】B

【解析】销售净额=259000-6000=253000(元);销售毛利=253000×30%=75900(元);销售成本=253000-75900=177100(元);期末存货成本=52000+158000-177100=32900(元)。

本文是正保会计网校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自正保会计网校。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30467号 京ICP证030467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314号

正保会计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