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精讲】
营业税纳税义务人的规定(税法)
1.营业税纳税义务人的一般规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为营业税的纳税人。
(1)“境内”的含义:
①提供或接受税法规定劳务的单位和个人在境内。
②所转让的无形资产(不含土地使用权)的接受单位或个人在境内。
③所转让或出租的土地使用权的土地在境内
④所销售或出租的不动产在境内。
(2)应税行为的含义:
指有偿提供应税劳务、有偿转让无形资产所有权或使用权、有偿转让不动产所有权的行为。包括交通运输、建筑、金融保险等9大类劳务;单位和个体户的员工、雇工在为本单位或雇主提供劳务,不属于营业税的应税劳务。
保险劳务:一是指境内保险机构为境内标的物提供的保险,不包括境内保险机构为出口货物提供的保险;二是指境外保险机构以在境内的物品为标的物所提供的保险。
2.纳税义务人的特殊规定
①铁路运输部门的纳税人:各自的管理机构。
②水运、空运、管运、铁路以外的其他陆运:从事运输业务并计算盈亏的单位。
③单位以承包、承租、挂靠方式经营的,承包人、承租人、挂靠人发生应税行为,承包人以发包人名义对外经营,并由发包方承担法律责任的,以发包人为纳税人;否则以承包人、承租人、挂靠认为纳税人。
④建筑安装业务实行分包或转包的,分包或转包者为纳税人。
【疑难问题解答】
1.企业在取得金融资产时所发生的交易费用具体包括什么内容?应如何处理?(会计)
解答:交易费用是指可直接归属于购买、发行或处置金融工具新增的外部费用。这里“新增的外部费用”是指企业不购买、发行或处置金融工具就不会发生的费用。交易费用具体包括支付给代理机构、咨询公司、券商等的手续费和佣金及其他必要支出,不包括债券溢价、折价、融资费用、内部管理成本及其他与交易不直接相关的费用。
(1)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发生的交易费用冲减投资收益;
(2)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的交易费用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3)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的交易费用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2.如何理解经济法渊源中的“地方性法规”?(经济法)
解答:地方性法规,其关键词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而不是“人民政府”制定。
地方性法规的立法主体是“1+3”的结构,“1”是指省一级的人大、人大常委会(省法规),“3”是三个较大的市的人大、人大常委会(市法规),三个较大的市有:省会市(包括省、自治区的首府)、特区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四个: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国批市(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18个)。这18个较大的市分别是:1984年批准的唐山、大同、包头、大连、鞍山、抚顺、吉林、齐齐哈尔、无锡、淮南、青岛、洛阳,1988年批准的宁波,1992年批准的淄博、邯郸、本溪,1993年批准的徐州、苏州。重庆市1984年被批准为较大市,1997年3月升为直辖市。
【易错易混辨析】
如何正确理解重要性水平、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审计)
可接受的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之间成反向变动关系;
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之间成反向变动关系;
重要性水平与(存在的)审计风险之间成反向变动关系。
重要性水平是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能容忍的最大错报。如果重要性水平定的较低(指金额的大小),表明审计对象重要,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就必须执行较多的测试,获取较多的证据。可见,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之间成反向变动关系。
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之间是反向变动关系,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之间是反向变动关系,那么,审计风险和重要性水平是正向关系。这就错了,这不是“负负得正”的关系。
审计风险和重要性水平是反向关系,审计风险越大,重要性水平就得越小。如果注册会计师通过初步分析,认为客户财务报表中出现错报的可能性较大,注册会计师难以将报表中重要错报查出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即“存在的审计风险”较大,注册会计师应采用较低的重要性水平,以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历年考题剖析】
假设其他条件不变,下列计算方法的改变会导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减少的有( )。(财务成本管理-多选题-2011年)
A.从使用赊销额改为使用销售收入进行计算
B.从使用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改为使用应收账款平均净额进行计算
C.从使用应收账款全年日平均余额改为使用应收账款旺季的日平均余额进行计算
D.从使用已核销应收账款坏账损失后的平均余额改为核销应收账款坏账损失前的平均余额进行计算
答案:AB
解析: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5/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选项A和选项B会导致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增加,从而导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减少;选项C和选项D的影响正好与选项A和选项B相反。
点评:本题考核“营运能力比率”的知识点。该知识点与2011年“梦想成真”系列辅导丛书之《经典题解-注会财管》第28页第8题、第30页第9题均类似,另外在正保会计网校2011年《注会财管》课程基础班、习题班练习中心第2章中均有所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