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审计>复习指导> 正文

浅议同级财政审计与行政事业审计的结合

2008-4-15 11:39 安庆市审计局 【 】【打印】【我要纠错

  自实施《审计法》以来,从法律上就明确了同级财政审计在财政经济运行中的重要地位。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的永恒主题,是审计机关的主要职责。同级财政审计与行政事业审计的结合,对行政事业审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同级财政审计的对象是同级预算执行情况,也就是对预算收入、预算支出进行审计。工商税收及其它收入和罚没收入都是预算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预算支出的大部分,所以同级财政审计与行政事业审计结合一方面要抓住重点,把与预算执行有直接联系的单位和事项列入年度项目计划,统一部署。另一方面,在日常工作时,要有目的,有重点地搜集积累与同级财政审计有关的资料,以便在开展同级财政审计时能尽快抓住核心问题,更快、更好地完成同级审计的任务。

  行政事业审计所监督的多数是政策性强、与广大人民群众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主管部门。他们历来是党和国家宏观调控措施涉及内容最多的单位。这些部门或单位掌握着一定的权力,他们当中有预算外收入大户、财政专项资金拨款大户等重点单位。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能结合自身优势,认真做好审前调查,掌握丰富感性的第一手资料。因此,在开展行政事业审计时除对资产负债和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常规审计外,还要有目的、有重点地对与预算收入有关、对与支出结构合理性和效益性有关的项目进行审计,由单一的行政事业审计扩展到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促进各部门规范预算管理。

  如何配合好同级财政审计的工作,如何在审计工作中做到突出审计重点,如何把审计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以及本级政府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查深查透,归根到底就是如何做好同级财政审计与行政事业审计之间的结合问题。

  纵观同级财政审计这几年所取得的成绩,笔者有如下体会:

  1、审计方法单一目前我们审计时一般采取的是事后审计,对同级财政审计也不例外,对审查出的问题最多只能做到亡羊补牢。而从审计学理论上来看,事后审计只是众多审计方法中的一种,与此相对的是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在企业的内部审计中,对新上的一个项目进行事前可行性审计,事中监督,事后效益等等一系列跟踪审计,防患于未然,促使真正做到未亡羊就补牢,变被动为主动,把国家损失降低到最低点。这样可以改进目前使用的单一的审计方法,把事后审计和事前、事中审计相结合, 不仅停留在查出问题上,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如何落实整改。

  2、工作重复同级财政审计与行政事业审计对同一被审计单位可能出现重复进点,重复审计的情况,容易使被审计单位产生抵触情绪,降低审计的威信。缓解这一情况的有效途径就是把同级财政审计与行政事业审计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行政事业审计熟悉行业情况的特点,在安排审计项目时,力同求步;在内容上,力求一致。同时,工作间的分工协作要各有侧重,既要相互联系,又要做好配合,使两者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充分发挥源头与支流的整体效力和优势,达到减少工作量和重复审计的目的。

  3、人员的素质与同级财政审计的任务不适应。

  现有的审计人员中熟悉财政业务的人员较少,且经过多年固定不变的模式,缺乏开拓精神,这对特定的行政事业审计有一定的好处,但对全新的同级财政审计,则略显不足。为此要充分利用安排业务学习时间,也可以利用空余时间走出去,向外地同行学习一些好经验、好方法。此外,还要积极学习同级财政可能涉及到的法律,法规,文件。通过互相交流达到集思广益,既有利于工作,又可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和谐同志间关系,使审计人的业务水平登上一个新台阶。

相关热词: 财政 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