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物资回收再利用企业的纳税筹划
提要:为了节约能源,国家鼓励废旧物资再利用,对从事废旧物资回收经营规定了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像玻璃瓶厂、纸厂、铸铁厂等许多类似企业再利用废品,本文从三个方案入手,从不同角度进行筹划,实现企业节税增效的目的。
废旧物资回收再利用企业的纳税筹划废旧物资是指在社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物品,包括经过挑选、整理等简单加工后的各类废弃物品。为了节约能源,国家鼓励废旧物资再利用,对从事废旧物资回收经营规定了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但税法有严格的规定,因此,对再利用废旧物资的企业为了减轻税收负担,更好的利用国家的税收政策,有必要进行纳税筹划,下面笔者结合实例做一探讨。
某市玻璃制瓶厂,为一般纳税人,其加工工艺是把玻璃熔炼然后根据客户要求制作成不同型号的瓶子,产品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7%,主要原料玻璃大部分收购个人送来的废旧酒瓶和破碎玻璃,该企业整体税负较高,分析原因,主要是进项税额小,进项税额中除煤、水、电等增值税专用发票能抵扣外,收购个人送来的废旧酒瓶和破碎玻璃按税法规定不能抵扣。为此按现行税法针对该企业的情况进行纳税筹划。
纳税方案一、原料收购个人:
该玻璃制瓶厂年销售产品收入为1000万元,生产过程中消耗原料废旧酒瓶和破碎玻璃600万元(收购个人),耗用煤120万元(税率为13%)、耗用电70万元(税率为17%)、耗用水10万元(税率为6%)、修理配件等其他耗费11万元进项税为1.9万元,进项税金合计30万元。因该企业收购个人送来的废旧酒瓶和破碎玻璃由于不能取得专用发票按税法规定不能抵扣进项税额,造成应缴增值税税负较高,纳税情况计算如下:
增值税销项税额 =1000×17%=170万元
增值税进项税额 =120×13%+70×17%+10×6%+1.9=30万元
应纳增值税额=170-30=140万元
销售税金及附加=140×(7%+3%)=14万元
增值税税负率=140÷1000=14%
产品销售利润额=1000-600-120-70-10-11-14=175万元
纳税方案二、原料从其他回收公司收购:
该玻璃制瓶厂把原料废旧酒瓶和破碎玻璃由收购个人方式改变为从其他回收公司收购,但原料总价由600万元变成660万元,原料成本多付出60万元,这样取得了回收公司开来的废旧物资普通发票,进项税额便可抵扣(财税字[2001]78号),生产用煤、电、水、修理配件等耗费不变,其纳税情况计算如下:
增值税销项税额= 1000×17%=170万元
增值税进项税额= 660×10%+120×13%+70×17%+10×6%+1.9=96万元
应纳增值税=170-96=74万元
销售税金及附加=74×(7%+3%)=7.4万元
增值税税负率=74÷1000=7.4%
产品销售利润额=1000-660×(1-10%)-120-70-10-11-7.4=187.6万元
纳税方案三、自己成立回收公司:
该玻璃制瓶厂单独成立一个具有规定资格的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将该企业收购个人送来的废旧酒瓶和破碎玻璃业务分离出去,两者变成购销关系,但是成立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不包括个人和个体经营者)(国税发[2004]60号):(1)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从事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业务的单位;(2)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及仓储场地;(3)财务核算健全,能够提供准确税务资料。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应将废旧物资和其它货物的经营分别核算,不能准确核算的,不能享受免征增值税的优惠,回收公司必须严格按照以上政策,避免纳税风险。这样废旧物资回收公司按照现行税法(财税字[2001]78号)规定销售环节免交增值税,收购环节不抵扣进项税,增值税税负为0;回收公司收购后再销售给该玻璃制瓶厂,该玻璃制瓶厂按税法规定便可按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开具的由税务机关监制的普通发票上注明的金额的10%抵扣进项税额。
该玻璃制瓶厂仍按年销售产品收入为1000万元,消耗所用原料废旧酒瓶和破碎玻璃600万元由成立后的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完成,为避免出现异常申报或者是转让定价骗取税款嫌疑,回收公司将收购的废旧酒瓶和破碎玻璃加价10%转售给该玻璃制瓶厂,这样玻璃制瓶厂就可按该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开来票面金额的10%抵扣,生产用煤、电、水、修理配件等耗费不变,纳税情况如下:
①回收公司
免征增值税
销售收入=600×(1+10%)=660万元
收益额=660-600=60万元
②玻璃制瓶厂
增值税销项税额= 1000×17%=170万元
增值税进项税额= 660×10%+120×13%+70×17%+10×6%+1.9=96万元
应纳增值税=170-96=74万元
销售税金及附加=74×(7%+3%)=7.4万元
增值税税负率=74÷1000=7.4%
产品销售利润额=1000-660×(1-10%)-120-70-10-11-7.4=187.6万元
收益总额=①+②=187.6+60=247.6
纳税方案效果比较
方案二比方案一虽然多付出原料成本60万元,但由于能抵扣进项税而少交增值税140-74=66万元,增值税税负率下降(14%-7.4%)=6.6%,产品销售利润额增加187.6-175=12.6万元,直接原因是新纳税方案节省增值税66万元,同时节省销售税金及附加6.6万元,两项合计72.6万元减出多付出的原料成本60万元所致,因此方案二优于方案一。
方案三比方案一同样节省增值税140-74=66万元,并使增值税税负率下降(14%-7.4%)=6.6%,缴纳增值税情况方案三与方案二相同,但方案三总体销售利润247.6万元比方案二销售利润187.6多实现60万元,比方案一销售利润175万元多实现72.6万元,因此方案三为最佳方案。至此,经纳税筹划使该企业不但降低了增值税税负、节省了增值税,同时企业利润达到了最大化。
作者简介:李伟毅,硕士,高级会计师,中国总会计师协会会员,在《中国总会计师》《中国粮食经济》《财会月刊》等发表论文21篇。
魏全江,昌邑市财政局,副局长,高级会计师,在《山东财会》《税务纵横》发表论文多篇。
李桂江,昌邑市财政局,会计管理科长,高级会计师,发表论文多篇。
作者单位:昌邑市顺达油脂有限公司 昌邑市财政局
地址:山东省昌邑市北海路北首 邮编:261326
电话:13906361656 0536-7161395
E-mail: lwy99@chinaac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