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司资产管理目标和方式的有效选择
公司资产是投资人通过投资活动在产业筹资、在经营活动阶段对资产的控制管理和经营与职工创造所必备的资源及物质资料,包括帐面记录与耒在帐面反映的所有的资产,包括:公司债权、货币资金、存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它长期资产等。对资产管理的研究,是企业生存、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公司对投资人、债权人、职工、人民政府、经营合作者负责任的表现。因此,这项活动是企业工作者的必修课。研究和修正公司资产管理的目标和方式,对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及资产对公司与社会的回报(预防资产经营风险或损失)是企业管理工作者的永恒课题。笔者根据现代管理制度、技术和相关企业的实际,列出梗要,与同行探讨,以达抛砖引玉,实现资产管理优化的成效。
一、资产管理的目标
首先,是保值与增值。通过资产运用与周转,实现资产的良性循环,以求得实现资产效益最大化(社会贡献最大化),股东利益最大化,公司权益最大化;
其次,通过资产管理活动,预防与降低公司的经济风险、损失;
其三,保障职工参与企业管理权利的实现,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达到更新职工能力、再造公司的前途,以适应现化建设的需要。
二、资产管理方式的选择
1、全面执行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
公司资产自投入公司运营时起,必须依法管理:计价、确认、验管、调用、处置、清理必须全过程依法办事,而不得违背,如有脱离法规约束的现象,必然会出现管理疏漏,就会造成资产损失或留下隐患。
2、运用科学手段管理资产。
资产管理应遵循经济规律,科学管理。运用现代统计技术,经济批量最优化采购方式,在储备、生产、流通、交换等各个环节全过程科学控制,良好的售后服务,适应市场的促销活动、赊销活动,确保资产在进入企业、生产、流通各个环节的循环始终保持受控制状态。在市场经济中实现价值增值和社会财富节约化,资产贡献最优代、其管理成本最低化。
3、建立控制风险的资产管理机制。
对资产管理的事权要建立经济责任制,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责职和失职追究制度,层层落实、环环紧扣、前序不验、后续不接,把问题消灭在“事件”之前,确保零“事故”,化解风险的可能发生,以求得生产、流通所获得的经济利益不受蚕食、浪费与损失。
4、建立灵活的资产经营机制。
资产管理是公司经洛活动的核心和主要内容,涉及到企业管理各方面的工作。而市场是多变的,有时对公司的资产管理有利益,有时还会给公司资产管理带来难题、风险及危机。这就要求公司管理者及时调整资产管理路数(策略)。为了严防通货膨胀,可以适度扩大仓储,持有存货产品;扩了扩大市场份额,可以适度赊销产品,扩大公司影响和信誉;为了收回销货款,可以制定恰当的优惠政策,收回应收款,避免“坏帐”的发生,促进资金的良性周转;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可以经过论证,有利可图就兼并其它同类企业;为了用活资金,在资金富余时,可以进行投资活动,在资金短缺时,可以进行融货活动,用别人的资金为本公司创造利润。通过灵活的经营方式,控制债务,驾驭市场,发挥职工们积极性、创造性、实现公司的资产增值和企业可持续发展。
5、建立科学的资产经营绩效评价制度。
公司资产的管理绩效,需要定期进行总结、评价。要在资产循环的各个环节:储备、生产、流通、交换、收入、分配、积余各个环节的流转完成后,对资产的运有营绩效加以科学的评价,对自我评价的结果,需要请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计、验证。这样,可以使公司通过这些活动,总结成绩和管理经验,找出失败的原因和纠正的方略。资产管理绩效主要通过经济指标来衡量 ,总资产周转率,周转天数;应收帐款占总资产的比率,回收率;坏帐损失率,坏帐损失占总资产的比率;利税总额占总资产的比率;人工成本,管理成本占总收入的比率;等;用实际与预算相对比;用期末数与基期数相对比;用实际数与计划数相对比;研究资产绩效规律,修正管理方案,确保公司的管理活动适应公司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 法律出版社 2005年10月
2、《企业会计法律与准则》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6年版
3、《经济法学》 张忠荣主编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6年5月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 李顺荣主编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年3月
文章作者:
江苏江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孔昭国
电子邮箱 2005kz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