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6.90 苹果版本:8.6.90
开发者: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2010年《中级会计实务》考前知识点梳理

来源: 正保会计网校 编辑: 2010/05/05 14:44:17  字体:

  《中级会计实务》这本教材,其实内容并不是很多。大家在学习的时候就应该注意把相关章节内容结合起来学习,就像庖丁解牛一样,你对牛身上有什么东西了如指掌,知道哪里牵一发而动全身,知道哪里最不要紧。那么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就需要自己去总结和归纳,尤其是已经学习过一两遍的学员和有一定基础的学员,再一章一章看教材有点要“吐”的学员,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教材是比较不错的选择。学习的时候也应该这样来要求自己,用多方面理解和掌握内容。

  1、金融资产可以结合投资性房地产,这都涉及到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

  公允价值涉及的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另外还涉及到递延所得税问题,还会影响到差错更正和日后事项问题,会计处理上一定要注意:资产处理的时候公允价值变动处理,不管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还是“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最终还是要结转到“投资收益”或者“其他业务成本”,另外递延所得税要同时转回。其中投资性房地差成本法改为公允价值计量法以后,期初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的差额要确认递延所得税,一定要记住。下面的分录是对于公允价值变动最后结转的分录: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投资收益/其他业务成本(投资性房地产)

  借: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涉及到差错更正: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其他业务成本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所得税费用

  2、资产减值章节可以涉及一下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的处理。

  资产减值一章中涉及到的都是减值无法转回的长期性资产,这些资产都会涉及到一个可收回金额的问题:公允价值扣除处置费用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两者中的高者。这个处理基本上可以结合一下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相关处理,这是个串联的线索,另外注意固定资产和悟性资产折旧和摊销的起止时间问题,固定资产反应慢半拍,无形资产反应快,记住这个就好了,你就能理解固定资产为什么滞后一个月了。

  关于资产组减值和商誉减值其实就是个思路问题,为什么计算步骤上要先计算不包含商誉的资产组?就是因为如果不包含商誉的资产组都减值了,说明什么呢?说明商誉已经全部减值,第一步就可以解决商誉全部减值的情况;至于第二步解决的是商誉减值多少的问题。所以理解上要记住第一步:解决的是不包含商誉的资产组减值多少的问题,同时告诉你商誉全部减值;第二步是告诉你商誉减值多少的问题。所以理解上有层次了,你能理解总部资产等等类型的减值问题了。当然这里的减值不涉及递延所得税问题。

  3、长期股权投资可以涉及合并报表章节,这都是比较大的项目。

  长期股权投资涉及到了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和合并报表,合并报表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就是长期股权投资的合并抵销分录,实际上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抵销分录的基础就是权益法的处理方法,只要掌握了权益法的处理精髓,那么黑那个报表中的追溯调整分录就一点难度也没有,至于抵销分录本身就是固定的分录,按照固定格式写上以后抄数字就可以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合并报表的集团角度思维和子母公司个体角度思维的转换,从集团角度来说,母子公司之间相互持有对方的股票,之后确认损益本质上并不影响集团的损益,因此这部分多确认的损益就因该在集团的角度上抵销掉,而合并抵销的主要思想就是权益法的概念,因此掌握合并抵销分录的关键在于掌握权益法的处理实质。这里强调一个问题:权益法追溯成本法不需要考虑子公司的内部交易,因为权益法只考虑联营企业(共同控制或者重大影响)这两种情况下的内部交易,而对于子公司的内部交易自然有单独的抵消分录来解决,说到内部交易需要掌握下面的分析思路。

  对于合并报表中的业务处理不理解,其实问题在于两个方面:合并报表思路不熟悉,另外是基本知识点不了解。在合并报表方面注意思路的突破,因为实质上就是两种报表的合并处理:集团公司和子公司两种角度。那么合并的本质是找到两种角度处理的差异,但是不管是那种角度都是很简单的处理。下面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例如一项存货实际成本100,内部交易价值120,年末告诉你可变现净值110,那么分析如下:集团公司角度认为根本不需要计提减值,但是子公司角度认为计提减值=120-110=10,所以差异是=10,应该将多计提的减值冲减: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10

    贷:资产减值损失 10

  借:所得税费用 2.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2.5

  还应该注意对于当年这个交易事项的抵消:

  借:营业收入 120

    贷:营业成本 100

      存货 20(未实现内部损益部分)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5

    贷:所得税费用 5

  4、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债务重组都是涉及到非货币性交易的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之所以和债务重组有关系,主要是债务重组中涉及到的非货币性资产相关损益的确认和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共通的,直观上看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债务重组似乎是差不多的,实际上是有差别的:债务重组其实就是货币性资产交换,因为应收账款属于是货币性资产。之所以这样比较是出于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进一步巩固认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掌握住一个公式,另外注意价内税(营业税、消费税)等处理,因为这个税含在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中,所以不需要重复加了,不具有商业实质的时候需要单独加上;但是增值税就不一样了,人家比较独立,体制外运行,不和你们玩,所以处理上比较特殊;债务重组涉及到非货币性资产的其实就是卖东西没有区别,只是注意一点:债权人必须做出让步,判断依据未来现金流公允价值低于目前债务价值。注意一个问题:如果债务重组收回来的价值高于账面价值,要作为减值的转会处理,同时转会递延所得税资产,这个是个配套问题。

  借:银行存款

    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资产减值损失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5、负债和借款费用与持有至到期投资结合,都是摊余成本计量方法。

  债券的处理特点和持有至到期投资简直就是一模一样的,只是角度不同而已,道理呢都是一样的。借款费用资本化考虑的是资本化率,也就相当于是债券的实际利率了,所以按照实际利率摊销资本化是没有问题的。在债券的理解上其实“应付债券——面值”和“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一致,那么“损益调整”明细科目也是一样的道理,在计算摊余成本上,持有至到期投资关注的是付出多少钱,而债券呢关注的是收到多少钱,把握住这个原则基本上处理题目的时候没有问题;至于后面摊余成本的计算也是一样的道理,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就是摊销的实际利息费用或者收入。(内部交易抵消的分录可以说明一切)

  借:应付债券-成本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借:投资收益

    贷:财务费用

  6、收入费用、利润、或有事项和日后事项处理可以结合,涉及的知识点收入处理,日后销售退回,未决诉讼等等。

  收入费用一章会涉及到未决诉讼、应收账款、还会涉及到销售退回,如果这些事项是发生在日后期间的,那么就成了日后调整事项了,如果掌握了收入费用等的会计处理,那么日后事项中的追溯调整处理也将是很简单的事情。另外或有事项问题也一般是由于销售等原因导致的诉讼等等。那么其实把收入和费用等内容稍微延伸一下就成了或有事项和日后事项的处理了,复习的时候自己可以设定一些情况,重点还是掌握基本的收入确认和费用成本确认等会计处理。

  比如比较重要的一个收入事项:日后期间销售退回,很经典的一个案例,冲减收入和成本,同时冲减减值以及涉及到的递延所得税问题,应该注意税法上允许扣除那部分减值;考虑上要一步一步处理,冲减收入和成本了,因为税法也是认可的,那么最终影响的是所得税;冲减应收账款了,那么减值也要随之冲减,相应的是递延所得税的冲减,当然冲减多少递延所得税要看税法上允许扣除多少减值。这里的思路都是比较顺利的,不管是逆向还是顺向都应该能够顺下来,其实一步一步掌握了,做题目是比较简单的。至于关于利润分配事项的调整,要看题目要求是针对每个事项分别调整,还是总体调整。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主营业务收入

    贷:应收账款

  借:库存商品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主营业务成本

  借:坏账准备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资产减值损失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所得税费用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7、所得税处理中关键是递延所得税的处理,这个处理可以把教材中涉及到的递延所得税处理串联一下。

  所得税处理是贯穿全书的精髓,比如公允价值其实属于暂时性差异,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等都会涉及到递延所得税问题;政策变更等也会涉及:比如投资性房地产由成本模式转换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于期初留存收益的调整就是暂时性差异的产生,什么时候转回呢?该项资产处置后可以转回。这里税法上其实强调的还是一个实际实现的问题:不管公允价值如何变动,如果资产没有变现,这部分收益永远不会属于企业,不会真正变成实实在在的收益,那么税法秉承的这个原则其实就和会计处理形成了差异,那么暂时性差异就产生了。另外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的就是销售一章:分期收款销售问题,这些都是会计和税法存在差异的处理事项,平常在学习的时候就需要前后贯穿一下,多考虑一步:如果考虑所得税影响应该怎么做分录。日后事项和差错更正是递延所得税最容易出现的地方和考察点,要重点注意。

  怎么去加强理解呢?为什么会产生递延所得税,本质上是因为税法和会计的处理差异,“暂时性差异”本质在于“差异”,也就是说提示我们应该从会计和税法的处理差异去理解和掌握,比如说很简单的一个事项:会计上当期多计提的折旧,这个就是差异,但是还应该处理“暂时”,也就是当期税法不允许扣除多余的折旧,但是后期是允许扣除的,因此只有这样的暂时性差异才有资格确认递延所得税。很多人奇怪为什么自行研发无形资产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也有差异,但怎么不确认递延所得税呢?其实从计税基础的角度很难理解,但如果从税法和会计处理差异入手就很容易理解,因为无形资产允许多扣除的部分在会计上并不核算,即便有差异也不是暂时性的,两个人永远形同陌路还有什么共同语言呢?更谈不上确认递延所得税的问题。进一步说课抵扣暂时性差异,也就是告诉你这个差异不管是收入还是成本费用是可以扣除的,但不是现在,以后允许扣除,同理递延所得税负债也是一样的道理。

  经过上面的一点梳理,相信大家对教材的一些章节有了自己的认识,最后十天的时间了,要让自己思路上有个突破,模拟题是个很好的途径,不过要真正有所得、有所思考才能融会贯通!再次预祝大家学习进步,梦想成真!

  另:大家有关于《中级会计实务》学习思路和做题思路的问题,都可以在网校《中级会计实务》论坛辅导版块提出来一起分享和交流,预祝大家学习进步,梦想成真!

转载请注明·源自正保会计网校 

免费试听

  • 郭建华《中级会计实务》

    郭建华主讲:《中级会计实务》免费听

  • 高志谦《中级会计实务》

    高志谦主讲:《中级会计实务》免费听

  • 达江《财务管理》

    达江主讲:《财务管理》免费听

  • 侯永斌《经济法》

    侯永斌主讲:《经济法》免费听

  • 张倩《经济法》

    张倩主讲:《经济法》免费听

  • 李斌《财务管理》

    李斌主讲:《财务管理》免费听

限时免费资料

  • 考情分析

    考情分析

  • 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

  • 考点总结

    考点总结

  • 报考指南

    报考指南

  • 分录/公式/法条

    分录/公式/法条

  • 历年试题

    历年试题

加入备考小分队

扫码找组织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30467号 京ICP证030467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314号

正保会计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