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解读】
税总解读《税收协定中财产收益条款有关问题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发布此解读,对2012年12月31日国家税务总局2012年59号《关于税收协定中财产收益条款有关问题的公告》一些问题做了明确,网校小编为您做了重点节选,本期与下期连载刊登。
一、关于适用范围:公告是否仅限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以下称中新协定)时适用?
答:按照国税发[2010]75号第一条规定,我国对外所签协定有关条款规定与中新协定条款规定内容一致的,中新协定及其条文解释同样适用于其他协定相同条款的解释和执行。本公告属于对中新协定条文解释某些内容的调整和完善,只要其他协定相关条款与本公告所涉及的中新协定条款有相同的规定,本公告同样适用于这些协定的解释和执行。
二、关于概念差异:中新协定第六条、第十三条以及中新协定条文解释所述不动产是否存在差异?
答:中新协定第六条、第十三条以及中新协定条文解释所述不动产不应存在差异,均应包括各种营业用或非营业用房屋等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权,以及附属于不动产的财产。
三、关于确认计价:在确定公司股份价值50%以上是否直接或间接由位于中国的不动产构成时,公司资产及不动产按什么规则确认和计价?
答:按照公告第三条规定,公司资产及不动产依照当时有效的中国会计制度有关资产处理的规定进行确认和计价,但相关不动产所含土地或土地使用权价值额不得低于按照可比相邻或同类地段的市场价格计算的数额。也就是说,在执行税收协定财产收益条款有关不动产公司股份转让所得的规定时,财产以及不动产的确认和计价一般认可合规的会计核算结果,仅在土地或土地使用权会计核算价值低于可比市场价格时,应该按照该土地或土地使用权可比市场价格调整相关资产计价。
确认计价实例说明:例如,从事制造业的甲公司在2011年年末的资产负债表列示的资产构成为:厂房2000万元,土地使用权1800万元,除厂房和土地使用权以外的非不动产5000万元。其中土地使用权为2006年年底通过竟标从地方政府受让的10000平米厂房用地,受让价格为每平方米2000元,共支付2000万元受让金,按使用年限50年平均摊销后至2011年的折余价值为1800万元(对应折余价格为每平方米1800元)。在2011年末,当地政府又公开出让了比邻该公司厂房的相同商业用途地块,该新地块使用年限同为50年,出让价格为每平方米4000元,按公司厂房用地五年后折余口径调整,可比价格为每平方米3600元。由于该新地块出让价格为该公司厂房用地的可比市场价格,且高于会计核算价格,按照可比市场价格调整后的厂房用地2011年年末折余价值应为3600万元。因此,尽管按照会计核算结果,甲公司2011年年末不动产3800万元(2000+1800)占公司全部资产8800(2000+1800+5000)万元的比例不超过44%,但将公司土地使用权按可比市场价格调整计价后,甲公司2011年年末不动产5600万元(2000+3600)占公司全部资产10600(2000+3600+5000)万元的比例超过52%,仍可以确定2011年末甲公司股份价值50%以上直接或间接由位于中国的不动产构成。(下期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