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新闻】
1、财税部门今年力推营改增
新任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4月16日共同接受中央媒体采访。
楼继伟表示,增值税自身特点决定了“营改增”改革最好一次性在全国、全部行业推开,那样税率设置比较简单,抵扣链条更完整。但一下子全推开风险很大,为稳妥起见先选择部分行业在部分地区试点。随着进一步扩大试点的条件成熟,应尽快把改革推向全国。下一步的改革模式应该不再是地区试点,而是分行业在全国推开,成熟一个行业推进一个行业。
王军表示,截至今年2月底“营改增”试点企业已达112万户,平均每个试点省市每月大约增加5%的试点企业。说明改革的利好政策有吸引力,更多经营者愿参与到改革中来。从税负变化看,目前试点企业共减负550亿元以上,95%的企业实现减负或税负无变化,只有5%左右的企业税负有所增加。而所有小规模纳税人,包括众多个体户,都实现减税,减税幅度达40%。
2、首个营改增管理系统成功
全国首个在全省国税系统上线运行的营改增管理信息平台,一款集报表分析、趋势分析、效应分析和风险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营改增管理信息系统,在闽研发成功并投入使用。该系统依托CTAIS税收征管平台,由5个模块、31张图表构成,覆盖省、市、县和分局四级国税机关,可实现分行业、分规模、分时段和分户查询分析功能。系统去年底投入试运行后,对各级国税机关实时掌握纳税人户数变动、纳税申报、税收收入和税负变动等情况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同时,可对省内纳税人开票和省外纳税人的开票情况进行有效的实时监控,按月了解相关指标的变化趋势。该系统扩张兼容性较好,能满足今后营改增扩围的需要。
3、文化艺术保税区实质运行
作为国内首个尝试的文化艺术品保税区,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提供了跟国际完全接轨的艺术品自由流通环境。去年3月,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暨北京国际文化贸易服务中心在区内正式揭牌,此番首批进口文化艺术品入区,标志着北京文化保税已经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592件法国艺术品成了文化保税“第一票”。文化保税区是把以往工业贸易企业的优惠政策移植并创新运用到文化产业上,对艺术品进出口实行减税、免税、保税等政策。比如,按照规定境外物品入关展览时间不能超过6个月,否则视同销售,要征税,但是有了文化保税区后,最快6个月就可以回到位于文化保税区的展示交易中心。天竺综合保税区实施“文化保税”后,进口艺术品只需申报备案,就可以在区内外自由流通。而此前,企业需要申报、备案并交纳与税收等额的保证金后才可以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