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精讲】
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中级会计实务)
(1)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的,如果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能够可靠计算的,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
①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是指按照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的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应有金额与现有金额之间的差额。
②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
追溯调整法的运用通常由以下几步构成:
追溯调整法处理步骤:
第一步:计算累积影响数
a计算税前的差异
b计算对所得税的影响
c计算税后的差异
第二步:进行会计处理
其中:a损益类账户要换成“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b关于所得税,可能涉及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处理。
第三步:报表项目调整
第四步:附注说明(表外披露)
(2)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列报前期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应当从可追溯调整的最早期间期初开始应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在当期期初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各期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
①不切实可行的判断
不切实可行,是指企业在采取所有合理的方法后,仍然不能获得采用某项规定所必需的相关信息,而导致无法采用该项规定,则该项规定在此时是不切实可行的。
对于以下特定前期,对某项会计政策变更应用追溯调整法或进行追溯重述以更正一项前期差错是不切实可行的:
a应用追溯调整法或追溯重述法的累计影响数不能确定。
b应用追溯调整法或追溯重述法要求对管理层在该期当时的意图作出假定。
c应采用追溯调整法或追溯重述法要求对有关金额进行重新估计,并且不可能将提供有关交易发生时存在状况的证据(例如,有关金额确认、计量或披露日期存在事实的证据,以及在受变更影响的当期和未来期间确认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的证据)和该期间财务报表批准报出日时能够取得的信息这两类信息与其他信息客观的加以区分。
②未来适用法
未来适用法,是指将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应用于变更日及以后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或者在会计估计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确认会计估计变更影响数的方法。
在未来适用法下,不需计算累积影响数,也无须重编以前年度的财务报表。
因账簿、凭证超过法定保存期限而销毁,或因不可抗力而毁坏、遗失,如火灾、水灾等,或因人为因素,如盗窃、故意毁坏等,使累积影响数无法计算的,也可采用未来适用法。
【疑难问题解答】
累积投票制的理解(经济法)
解答:累积投票制指股东大会选举两名以上的董事时,股东所持的每一股份拥有与待选董事总人数相等的投票权,股东既可用所有的投票权集中投票选举一人,也可分散投票选举数人,按得票多少依次决定董事入选的表决权制度。这样做的目的就在于防止大股东利用表决权优势操纵董事的选举,矫正“一股一票”表决制度存在的弊端。
按这种投票制度,选举董事时每一股份代表的表决权数不是一个,而是与待选董事的人数相同。股东在选举董事时拥有的表决权总数,等于其所持有的股份数与待选董事人数的乘积。投票时,股东可以将其表决权集中投给一个或几个董事候选人,通过这种局部集中的投票方法,能够使中小股东选出代表自己利益的董事,避免大股东垄断全部董事的选任。
举个例子:某公司要选5名董事,公司股份共1000股,股东共10人,其中1名大股东持有510股,即拥有公司51%股份;其他9名股东共计持有490股,合计拥有公司49%的股份。若按直接投票制度,每一股有一个表决权,则控股51%的大股东就能够使自己推选的5名董事全部当选,其他股东毫无话语权。但若采取累积投票制,表决权的总数就成为1000×5=5000票,控股股东总计拥有的票数为2550票,其他9名股东合计拥有2450票。根据累积投票制的原理,股东可以集中投票给一个或几个董事候选人,并按所得同意票数多少的排序确定当选董事,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其他股东至少可以使自己的2名董事当选,而控股比例超过半数的股东也最多只能选上3名自己的董事。可以看出,采取累积投票制度确实可以缓冲大股东利用表决权优势产生的对公司的控制,增强小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话语权,有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易错易混辨析】
固定股利支付政策的含义及优缺点(财务管理)
固定股利支付政策是指公司将每年净利润的某一固定百分比作为股利分派给股东。这一百分比通常称为股利支付率,股利支付率一经确定,一般不得随意变更。在这一股利政策下,只要公司的税后利润一经计算确定,所派发的股利也就相应确定了。固定股利支付率越高,公司留存的净利润越少。
固定股利支付率的优点:(1)采用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股利与公司盈余紧密地配合,体现了“多盈多分、少盈少分、无盈不分”的股利分配原则。(2)由于公司的获利能力在年度间是经常变动的,因此,每年的股利也应当随着公司收益的变动而变动。采用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公司每年按固定的比例从税后利润中支付现金股利,从企业的支付能力的角度看,这是一种稳定的股利政策。
固定股利支付率的缺点:(1)大多数公司每年的收益很难保持稳定不变,导致年度间的股利额波动较大,由于股利的信号传递作用,波动的股利很容易给投资者带来经营状况不稳定、投资风险较大的不良印象,成为公司的不利因素。(2)容易使公司面临较大的财务压力。这是因为公司实现的盈利多,并不能代表公司有足够的现金流用来支付较多的股利额。(3)合适的固定股利支付率的确定难度比较大。
由于公司每年面临的投资机会、筹资渠道都不同,而这些都可以影响到公司的股利分派,所以,一成不变地奉行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的公司在实际中并不多见,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只是比较适用于那些处于稳定发展且财务状况也较稳定的公司。
【历年考题剖析】
根据《票据法》的规定,下列情形中,将导致支票无效的有( )。(经济法-多选题-2009年)
A.支票上未记载付款地
B.支票上未记载付款日期
C.支票金额中文大写与数码记载不一致
D.支票的出票日期被更改
答案:CD
解析:根据规定,支票上未记载付款地的,付款人的营业场所为付款地,因此选项A不选;支票属于见票即付票据,无需记载付款日期,因此选项B不选;票据中文大写与数码记载不一致的,票据无效,因此选项C应选;票据的金额、收款人和出票或签发日期不得更改,更改的票据无效,因此选项D应选。
点评:注意掌握支票的各类记载事项。
【答疑精华】
不丧失控制权处置子公司的处理?(中级会计实务)
解答:①出售股权交易日,出售股权取得的价款与所处置股权相对应被投资单位净资产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资本公积。
(这部分个别报表中确认了投资收益,在合并报表转为资本公积)
借:投资收益
贷:资本公积
②剩余股权投资的调整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实现调整后的净利润×剩余持股比例+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其他权益变动×剩余持股比例+个别报表中处置的商誉)
投资收益(倒挤出原个别报表中确认的投资收益与合并报表中已抵销的投资收益)
贷:未分配利润(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实现调整后的净利润×原持股比例)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其他权益变动×原持股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