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精讲】
股利支付形式的不同的类型(财务管理)
(1)现金股利
现金股利是以现金支付的股利,它是股利支付的最常见的方式。公司选择发放现金股利除了要有足够的留存收益外,还要有足够的现金,而现金充足与否往往会成为公司发放现金股利的主要制约因素。
(2)财产股利
财产股利,是以现金以外的其他资产支付的股利,主要是以公司所拥有的其他公司的有价证券,如债券、股票等,作为股利支付给股东。
(3)负债股利
负债股利,是以负债方式支付的股利,通常以公司的应付票据支付给股东,有时也以发放公司债券的方式支付股利。
财产股利和负债股利实际上是现金股利的替代,但这两种股利支付形式在我国公司实务中很少使用。
(4)股票股利
股票股利,是公司以增发股票的方式所支付的股利,我国实务中通常也称其为“红股”。
股票股利对公司来说,并没有现金流出企业,也不会导致公司的财产减少,而只是将公司的
留存收益转化为股本和资本公积。但股票股利会增加流通在外的股票数量,同时降低股票的每股价值。它不改变公司股东权益总额,但会改变股东权益的构成。
【疑难问题解答】
日后期间利润分配方案中为何提取盈余公积属于调整事项,其他利润分配事项属于非调整事项?(中级会计实务)
解答: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按照公司法规定,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百分之十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即会计上所说的法定盈余公积)。
因此,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本质上是企业的法定义务,是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的义务,满足日后调整事项的定义,只不过当时没有计算出净利润而没有提取,所以日后期间真正提取时,应作为日后调整事项来处理。
股东大会宣告利润分配方案(下面的解释为准则讲解原文):
资产负债表日后,企业制定利润分配方案,拟分配或经审议批准宣告发放股利或利润的行为,并不会致使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形成现时义务,因此虽然发生该事项可导致企业负有支付股利或利润的义务,但支付义务在资产负债表日尚不存在,不应该调整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报告,因此,该事项为非调整事项。
【易错易混辨析】
不得成为企业出资人的情况(经济法)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下列人员因为不得从事营利性活动而不能成为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也不能是公司、合伙企业的出资人)
(1)国家公务员
由于国家公务员是行政执法人员,如果允许他们从事经营活动,不仅影响公正执法,而且会破坏公平竞争,滋生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各种腐败现象。因此,《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国家公务员不得“经商、办企业以及参与其他营利性的经营活动”。
(2)党政机关的党务干部
由于中国共产党是我们国家的执政党,党要领导和参与国家政策、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因此,党政机关中的党务人员与行政机关中的国家公务员一样不能从事经营活动。
(3)人民警察、法官、检察官
人民警察是行使维护社会治安职能的特殊行政执法人员,特别是刑事警察行使国家侦查权;法官和检察官是国家司法人员,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如果允许这些人员从事经营活动,势必会影响司法公正,也妨碍经济的正常运行。因此禁止其“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
(4)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信贷机构,直接负责向企业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如果允许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参与企业经营,既可能影响银行资金的安全,也不利于企业间的公平竞争。因此《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不得“在其他经济组织兼职”。
(5)负有不竞业义务的董事、经理
《公司法》规定:“董事、经理不得擅自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其所任职公司同类的营业或者从事损害本公司利益的活动。从事上述营业或者活动的,所得收入应当归公司所有。”
【历年考题剖析】
甲公司2009年度财务报告于2010年3月5日对外报出,2010年2月1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因产品质量原因退回的商品,该商品系2009年12月5日销售;2010年2月5日,甲公司按照2009年12月份申请通过的方案成功发行公司债券;2010年1月25日,甲公司发现2009年11月20日入账的固定资产未计提折旧;2010年1月5日,甲公司得知丙公司2009年12月30日发生重大火灾,无法偿还所欠甲公司2009年货款。下列事项中,属于甲公司2009年度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是( )。(中级会计实务-单选题-2010年)
A.乙公司退货
B.甲公司发行公司债券
C.固定资产未计提折旧
D.应收丙公司货款无法收回
答案:B
解析:选项A,报告年度或以前期间所售商品在日后期间退回的,属于调整事项;选项C,是日后期间发现的前期差错,属于调整事项;选项D,因为火灾是在报告年度2009年发生的,所以属于调整事项,如果是在日后期间发生的,则属于非调整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