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精讲】
资本弱化(税法Ⅱ)
不得扣除利息支出=年度实际支付的全部关联方利息×(1-标准比例/关联债资比例)
其中:标准比例是指金融企业为5:1;其他企业为2:1。
关联债资比例是指根据所得税法第四十六条及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一百一十九的规定,企业从其全部关联方接受的债权性投资(以下简称关联债权投资)占企业接受的权益性投资(以下简称权益投资)的比例,关联债权投资包括关联方以各种形式提供担保的债权性投资。
关联债资比例的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关联债资比例=年度各月平均关联债权投资之和/年度各月平均权益投资之和
其中:
各月平均关联债权投资=(关联债权投资月初账面余额+月末账面余额)/2
各月平均权益投资=(权益投资月初账面余额+月末账面余额)/2
权益投资为企业资产负债表所列示的所有者权益金额。如果所有者权益小于实收资本(股本)与资本公积之和,则权益投资为实收资本(股本)与资本公积之和;如果实收资本(股本)与资本公积之和小于实收资本(股本)金额,则权益投资为实收资本(股本)金额。
利息支出包括直接或间接关联债权投资实际支付的利息、担保费、抵押费和其他具有利息性质的费用。
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的利息支出,不得结转到以后纳税年度;应按照实际支付给各关联方利息占关联方利息总额的比例,在各关联方之间进行分配,其中,分配给实际税负高于企业的境内关联方的利息准予扣除;直接或间接实际支付给境外关联方的利息应视同分配的股息,按照股息和利息分别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差补征企业所得税,如已扣缴的所得税税款多于按股息计算应征所得税税款,多出的部分不予退税。
【疑难问题解答】
常见的暂时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财务与会计)
在某一会计期间,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由于计算口径不同而形成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本期产生,不能在以后各期转回,即永久存在,故被称为“永久性差异”。
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的区别在于:暂时性差异在本期产生,可以在以后各期转回,而永久性差异,在本期产生,不能在以后各期转回。
常见的暂时性差异:
各项减值准备形成的暂时性差异、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差异、无形资产内部研发资本化的支出、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差异、预计负债形成的暂时性差异(除了债务担保形成永久性差异之外)、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差异、亏损弥补形成的暂时性差异等。
常见的永久性差异:
国债利息收入、应付职工薪酬与计税工资的差异、超标的业务招待费、违法的行政性经营罚款、债务担保支出、无形资产内部研发费用化的支出等。
【易错易混辨析】
怎么辨别是惯犯还是连续犯?(税收相关法律)
惯犯,是指以某种犯罪为常业,或者以犯罪所得为主要生活来源或挥霍来源,或者犯罪已成习性,在较长时间内反复实施同一种犯罪行为,刑法明文规定对其以一罪论处的犯罪形态。我国刑法中的惯犯一般就是指赌博罪。
连续犯,是指行为人基于数个同一的犯罪故意,连续实施数个性质相同的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形态。所实施的数个犯罪行为必须触犯同一罪名。该特征是由连续犯在主观上须基于连续意图制约下的数个同一故意。比如:甲对乙怀恨在心,蓄谋杀害乙全家,一天下午,甲将乙骗到自己的住处将其杀害,当晚又潜入乙家将其妻子杀死。甲虽然实施了两个杀人行为,但这两个杀人行为之间存在主客观上密切联系,因此作为连续犯,直接定一个故意杀人罪。
惯犯与连续犯的主要区别是看是否行为人以该犯罪行为为职业,惯犯是以该犯罪行为为职业的,而连续犯则不是以该犯罪行为为职业。
【历年考题剖析】
位于市区的某公司出租房产,合同约定自2011年1月1日起租赁期五年,每年租金10万元,并约定第一年1月1日一次性向租赁方收取50万元房屋租金,一次性开具发票。(税务代理实务-简答题)
问题:
(1)上述出租房产业务第一年的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应如何处理?
(2)就第一年收取租金、计提营业税金及附加、结转收入和税费的业务作出账务处理。
答案:(1)根据税法规定,纳税人提供租赁业劳务,采取预收款方式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所以出租房产业务第一年的营业税=50×5%=2.5(万元)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租金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承租人应付租金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其中,如果交易合同或协议中规定租赁期限跨年度,且租金提前一次性支付的,出租人在租赁期内,分期均匀计入相关年度收入。出租房产业务第一年的企业所得税计算时应将10万元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中计算企业所得税。
(2)账务处理:
①收取租金:
借:银行存款500000
贷:预收账款500000
②计提营业税金及附加:
借:递延收益27500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25000
—应交城建税1750
—应交教育附加费750
③结转收入和税费:
借:预收账款100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100000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5500
贷:递延收益5500
【答疑总结】
问题:进项税转出有几种情况?为什么计算方法不一样?
解答:进项税额转出有两种情形:以票抵扣和计算抵扣。
以票抵扣的:例如购买货物取得专用发票销售额100万元,进项税额17万元,计入成本的金额是100万元,这100万元也是计算增值税的依据。所以在计算进项税额转出时,直接用100×17%即可。
计算抵扣,包括运费和收购免税农产品,运费、收购农产品计入成本的是普通发票上的金额×(1-7%)或收购金额×(1-13%),所以在得知成本的情况下计算进项税额转出时要还原为普通发票上的金额或收购金额,即成本/(1-7%)×7%或成本/(1-13%)×13%。
如何进入进项税,就如何转出进项税。您看:农产品是计算抵扣进项税。原材料是按增值税专用发票来抵扣进项税。
农产品:一般纳税人购入免税农产品,凭支付的金额A直接乘以13%计算出进项税,实际计入农产品成本的是A*87%,因此计算进项税额转出时,要先将成本还原成买价,再乘以13%计算进项税额转出数。比如,购入免税农产品,支付买价100万元,进项税13万元,农产品入账成本87万元。如果该批农产品作进项税额转出,转出额=87/87%×13%。
原材料,是购入时按发票上注明的价款及税款来抵扣进项税。例如,购入原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100元,增值税17元。那么进项税是17元计入成本是100元。那么,做进项税额转出时,是100×17%=17元。
所以说,运费,是要除以93%来计算进项税转出,而原材料的,直接乘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