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正文

财税新闻(2013.11.15)

2013-11-15 17:13  【 】【打印】【我要纠错

【财税新闻】

1、10月企业所得税增19.5%

根据财政部发布的全国公共财政收入情况说明,10月份,全国财政收入12136亿元,比去年同月增加1693亿元,增长16.2%。其中,中央财政收入5985亿元,同比增长16.9%;地方财政收入(本级)6151亿元,同比增长15.5%。本月中央财政收入增幅进一步回升,主要受经济逐步回暖、贸易形势好转、以及一次性收入缴库等特殊因素影响,扣除特殊因素后中央财政收入同比增长约10%。

10月份主要收入项目情况如下:1.国内增值税2449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中央增值税1716亿元,增长6.3%,主要受工业增加值增速回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降幅收窄、以及结构性减税力度加大等因素综合影响;地方增值税733亿元,增长29.5%,主要受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全部属地方收入因素影响,其中实行营改增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值税175亿元,增加138亿元。2.国内消费税741亿元,同比增长7.5%。3.营业税1629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受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影响,交通运输业营业税下降70.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税下降3.6%。4.企业所得税3094亿元,同比增长19.5%,扣除一次性缴库收入等不可比因素后增长约14%,与企业利润增长逐步回升态势基本适应。5.个人所得税452亿元,同比增长17.2%。6.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1209亿元,同比增长17.9%;关税222亿元,同比增长18.6%。增幅回升,主要受一般贸易进口增幅回升及上月末人行系统升级使部分收入延至本月初入库等因素影响。

2、专家担心分税制重构增负

11月12日,天和经济研究所主办了“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新一轮财税改革措施”沙龙,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在演讲稿中表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对财政改革明确提出,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这些要求包含丰富的内容,也关联一系列我国改革中的攻坚克难与协调配套。”

贾康认为,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里程碑意义和历史性贡献是在于“三位一体”地规范政府与企业、中央与地方、公权与公民关系,从行政性分权转为经济性分权,决非所谓“重启集权时代”之举。近年来批评之声不绝于耳的“地方隐性负债”、“土地财政”问题以及仍未完全解决的“基层财政困难”等问题,其产生的根源决不是由于分税制,而恰恰是由于我国省以下财政体制至今迟迟不能真正进入分税制状态,“实际上是五花八门、复杂易变、讨价还价色彩还较浓厚的分成制与包干制——正是这种我们早知道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目标模式的分成制和包干制等,造成了上述种种为人诟病的问题”。

3、金融商品转让营业税调整

记者13日从国家税务总局获悉,税务总局近日下发公告,对金融商品转让业务营业税政策进行调整。根据我国金融保险(放心保)业营业税申报管理办法,金融商品转让业务,按股票、债券、外汇其他四大类划分。根据公告,纳税人从事金融商品转让业务,不再按股票、债券、外汇其他四大类来划分,统一归为“金融商品”,不同品种金融商品买卖出现的正负差,在同一纳税期内可以相抵,按盈亏相抵后的余额为营业额计算缴纳营业税。若相抵后仍出现负差的,可结转下一个纳税期相抵,但在年末时仍出现负差的,不得转入下一个会计年度。税务总局表示,发布这一公告旨在支持金融行业发展,鼓励金融业务创新,该公告自2013年12月1日起施行。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