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6.90 苹果版本:8.6.90
开发者: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会计准则国际化经济后果研究

来源: 冯景斌 编辑: 2009/10/30 20:59:36  字体:

  【摘 要】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经济后果日益受到重视。本文运用实证的方法,分别选取变量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经济后果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会计准则国际化对股东和国外投资企业产生了经济后果,却没有对政府、债权人产生预期的经济后果;更重要的结论是: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对企业管理当局产生的是负面经济后果,我国企业管理当局为会计准则国际化付出了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惨重代价。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化;经济后果;研究

  一、文献综述

  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国际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主要表现为在世界范围内影响经济资源的配置,直接导致国际间财富的转移,从而产生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经济后果。从欧盟、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采纳IFRS的现状以及积极参与IFRS制定的行为可以看出,国外关于会计准则国际化经济后果,虽然没有明确的研究成果,但在实践中,其实已经采纳了会计准则国际化经济后果的观点。各国虽然在具体做法上有所不同,但对于会计准则国际化经济后果的考虑却是相同的,都是在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必然趋势下,力争最大化其净收益。

  国内有关会计国际化研究的文献很多,但对会计国际化经济后果进行系统研究的还为数不多,主要的研究文献有:

  曲晓辉(2001)和陈瑜(2003)以会计准则经济后果为基础对会计则国际化的利益关系进行了探讨,论述了会计准则国际化经济后果存在的必要性,分析西方发达国家在积极参与IASB、IFRS制定过程中为争取集团利益而进行的各种政治活动。

  陈瑜(2005)应用博弈论等经济学和政治学的有关理论,深入阐释了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实质及其现实状况,对会计国际化的经济后果进行阐述,提出将会计国际化的经济后果划分为“相对收益”和“绝对收益”的概念,并对其内容进行详细分析,是会计准则国际化经济后果研究取得的一大进步。

  王桂萍(2006)提出将会计国际化的经济后果划分为收益和成本两部分,使之更符合会计的概念,并能更直观地分析各国参与会计国际化的经济后果。

  由此可以看出,国内外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都体现了会计准则国际化经济后果的思想,也对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是不系统,更缺少定量研究。崔慕华在2003年第一次提出会计准则国际化经济后果的概念,并在其博士毕业论文《我国会计准则国际经济后果研究》(2004)中对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经济后果进行了定量研究,对于会计准则国际化经济后果的量化研究是以进出口贸易额为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正面经济后果替代变量,以会计信息的失真程度即利润操纵程度作为替代变量。尽管对会计国际化经济后果进行量化分析是一大突破,但是也存在不足。因此笔者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其他会计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经济后果进行进一步的系统研究。

  二、会计准则国际化经济后果内容分类

  会计准则国际化存在经济后果是不言而喻的,其影响是全球范围的,对不同客体、不同层面有着不同的经济后果,且产生的经济后果有些是积极的,有些则是消极的。本文就从影响的层面、性质、客体三个角度对会计准则国际化产生的经济后果进行分类,详细分析其内容。

  (一)按照会计准则国际化经济后果的影响层面来看

  会计准则国际化对各个国家、各个经济主体的影响是多层面的,其经济后果也就包括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两方面。

  1.微观层面的经济后果

  会计准则国际化带来的微观层面经济后果主要体现在会计准则国际化带来的会计层面的影响。会计国际化包括会计准则和会计实务的国际协调和趋同,会计国际化的核心是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会计准则国际化,就是各国有一定代表性的组织机构在国际范围内经过协调、讨论和共同努力,确立能为各方普遍接受的最佳会计规范,以期缩小差异,使会计和财务报告趋于标准化。因此,会计国际化首先带来的是各国准则制定机构的学习、研究、探讨IFRS和其他国家会计准则的成本;其次,一国会计准则的变革,必然带来会计实务的变革,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必然带来会计实务的国际趋同,会计准则国际化也就必然带来本国会计实务界的学习、应用成本;同时,会计准则和会计实务的国际化最终体现在企业依据协调后的会计准则所提供的财务报告上,企业的会计利润、应交税额、信用等级等均有可能受到影响,从而影响企业的净利润、融资能力等。

  2.宏观层面的经济后果

  会计准则国际化必然要求对本国会计准则进行变革,从而导致其国内及其在国际上的经济利益的重新分配,直接对该国的经济利益产生影响,这就是会计准则国际化经济后果的宏观层面,也就是会计准则国际化带来的经济利益在各国之间的重新分配。会计准则国际化带来的宏观经济后果,主要包括会计准则国际化引起的一国财政税收总量、进出口贸易总量、吸引外资总量等的变化,可以归结为会计准则国际化对各国经济总量和政治力量的影响。

  (二)按照会计准则国际化经济后果的影响性质来看

  会计准则国际化对于不同的利益主体会产生不同的经济后果,有些是正面的,有些是负面的。因此,按照会计准则国际化产生的经济后果的性质可以分为正面的经济后果和负面的经济后果两类。

  1.正面的经济后果

  会计准则国际化带来的正面的经济后果,主要包括提高各国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可比性、降低国际资本提供者的资金成本以及国际贸易参与者的交易成本、吸引外资、外国投资者税收负担减少、利润增加、进出口贸易等。

  会计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信息是各个利益相关者作出决策的重要依据。然而各个国家的会计信息都是遵循本国会计准则生成的,由于各个国家会计准则存在差异,致使各国的会计信息并非都具有可比性,这样就增加了企业利用他国会计信息作出投资、融资等决策的成本,阻碍了国际经济交流,不利于经济全球化发展。推进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进程,减少各国会计标准之间的差异,对各个国家带来收益是不言而喻的。它可以提高各国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使企业全球化的财务报告简单化,报告外国使用者能够在可比较的基础上分析财务信息。因此,会计准则国际化可以大大降低那些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投资和融资的企业和国际资本提供者的资金成本以及国际贸易参与者的交易成本。

  企业全球化的财务报告简单化和可比性,有利于跨国公司等国际投资者作出决策,同时也有利于各国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吸引外资。伴随着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提高本国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会计信息的全球化可比性也可以大大促进各国的进出口贸易,降低各国间的贸易壁垒,节约贸易成本,促进各国的贸易发展,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另外,依据国际化的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会计利润可能较原东道国会计准则编制报表所反映的会计利润低,而跨国投资者也愿意接受较低的会计利润导致的税收负担降低,本国投资者因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与国际标准一致,也从准则变化中获得低税负的利得。当然,如果依据国际化的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会计利润较东道国原会计准则编制报表所反映的会计利润高,而跨国公司由于较高的税负损失比其在东道国投资所获取的收益低,则其就只能承担这部分税负的损失,这时东道国政府就可获得高税收的利益,增加财政收入。

  2.负面经济后果

  会计准则国际化带来的负面经济成果主要指会计准则国际化引起的制度变迁成本,可以分为直接的负面经济后果和间接成本的负面经济后果。

  (1)直接的负面经济后果:会计准则国际化意味着各国的会计准则不断协调、统一,因此首先要明确各国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必然导致各国会计准则的学习、比较和研究的费用。会计准则国际化也意味着各国要依据协调结论不断地对本国的准则进行修订补充,在协调过程中,各国、各相关组织都必须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所协调项目进行论证、征求意见、修订或制定等。同时,对一项新准则的推行应用,都必然要求对会计人员、审计人员等专业人士进行大量的培训,这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

  (2)间接的负面经济后果:主要是指企业会计系统由遵循本国会计准则转换为遵循国际会计标准的改变成本。间接成本包括依据国际会计标准编报财务报告对企业财务状况、信用等级、税收负担等造成的负面影响;还包括因为新准则与当前国情不相适应而导致的损失,因为某项新准则应用而需对其他准则法规进行调整带来的成本,因为某项新准则应用导致跨国公司等的资金和利润向母公司所在国转移而带来的损失,以及会计信息质量下降导致资本市场效率低下等等。

  (三)按照经济后果的影响客体分

  如上所述会计准则国际化会对一些利益集团有利,而对另一些利益集团造成损害。本文按照受会计准则国际化影响的客体将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经济后果分为三类。

  1.对国外利益集团产生的经济后果

  从各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实践来看,会计准则国际化对国外利益集团产生的主要是正面经济后果,是因为会计准则国际化后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增强,从而获得正面的经济后果,包括投资可行性研究容易;合资企业资产评估和计价容易;财务数据分析容易;税收负担减少;利润增加。

  2.对国内利益集团产生的经济后果

  会计准则国际化对国内利益集团产生的经济后果有正有负,但主要是负面经济后果。因为在外国投资者获得直接利益的同时,很明显当地集团承担了所有的负面经济后果。外国投资者所得的正是当地集团所失的。另外会计准则国际化意味着当地会计准则和实务协调方式变化。也就是说,当地的政策制定者和公司放弃了他们本来的标准的实务,采纳国际会计准则或者其他国家的标准。这些变化产生的转换成本完全由国内利益集团来承担。

  当然会计准则国际化后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增强,使得合资企业数据和国际准则数据一致,减少了报表的编制成本;而且按照国际会计准则计算的利润低于按照国内会计准则计算的利润,在一定程度上使合资企业所得税税收负担减少;更主要的是由于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增强,吸引了大量外资,增强了企业实力,最终实现利润的增加。

  3.对政府产生的经济后果

  会计准则国际化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对政府最明显的经济后果是税收,因为纳税收益是以会计报告收益为基础,按照国际会计准则计算的会计收益将会被低估,导致企业税收负担降低,而本国政府则税收减少。本国政府完全认识到了这种负面的经济后果。所以在新法规强制执行前要充分讨论和争论。一般来说,他们愿意牺牲税收收入以换取外国投资。

  从长远来看,如果出现了更多的外资企业,政府的税收收入在增加,尽管单个企业税收在减少。如果会计改革能促进合资企业,中国就能够从当地技术现代化、管理经验和外资的其他优点中获利。这就是当地会计准则协调的主要动机。

  三、会计准则国际化经济后果的实证分析

  (一)研究设计

  按照本文对会计准则国际化经济后果的内容分析和分类,可以看出会计准则国际化经济后果对政府、国外利益集团、投资者、债权人和企业管理当局等均产生经济后果。这里仅就会计准则国际化对客体产生的经济后果模型建立如下:

  Y=c+β1X12X23X34X45X5+μ(1)

  1.变量设计

  (1)Y:会计准则国际化经济后果——国际化程度

  根据会计准则国际化经济后果的模型,可以看出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程度是会计准则国际化正面经济后果和负面经济后果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本文把会计准则国际化程度作为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替代变量。另一方面,会计准则国际化程度也是会计准则国际化对有关利益主体造成的经济后果综合作用的结果。

  本文在对会计准则国际化会计信息可比性检验时,计算了我国1998-2007年会计准则国际化程度。会计准则国际化程度=(国际会计准则利润-国内会计准则利润)/国内会计准则利润。

  (2)X1:会计准则国际化对政府的经济后果——国家财政税收总量

  会计国际化带来的宏观经济后果主要包括会计国际化引起的一国财政税收总量、进出口贸易总量、吸引外资总量等的变化,可以归结为会计国际化对各国经济总量和政治力量的影响。

  从长远利益来看,最终都体现在国家财政税收总量上,因此本文将财政税收总量作为会计准则国际化对政府的经济后果的替代变量。

  (3)X2:会计准则国际化对投资者(股东)的经济后果——股价

  按照资本市场理论,会计对市场股价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按照市场有效假设,本文认为会计准则国际化对股东的经济后果可以采用股价作为会计准则国际化对投资者(股东)的经济后果的定量变量。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年报发布的期限是四个月,因此股价采用样本企业次年4月末的收盘价数据。

  (4)X3:会计准则国际化对债权人的经济后果——债权人负债增加额

  会计准则国际化对债权人的经济后果体现在债务水平的变化上。因此选择12家AB股上市公司负债增加额作为检验数据。

  (5)X4:会计准则国际化对企业管理当局的经济后果——企业管理当局非正常应计利润

  负面经济后果很多主要是对国内利益集团产生的,主要是使用国际会计准则后造成的转换成本,其中包括系统转换中受负面经济后果影响的利益主体反对国际会计准则而造成的损失。在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对国内利益集团产生负面经济后果,受负面经济后果影响的利益主体必然反对国际会计准则,却又由于会计准则的制定权在国家,受负面经济后果影响的利益主体在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少有发言权,只能通过利润操纵来弥补,因此可以利润操纵的程度代表负面经济后果的大小。即利润操纵作为会计准则国际化负面经济后果的替代变量。本文借鉴国内外有关利润操纵的研究成果及王建新(2005)计算应计利润的方法,以应计利润水平作为利润操纵程度,选择12家AB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检验数据。计算应计利润的公式为:非正常应计项目=(当期净利润-当期营业利润)/期初总资产。

  (6)X5:会计准则国际化对国外利益集团的经济后果——使用外资额

  从各国会计国际化的实践来看,会计国际化对国外利益主体产生的主要是正面经济后果。因为会计国际化后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增强,全球化的财务报告简单化,财务报告的外国使用者能够在可比较的基础上分析财务信息,财务数据分析变得容易,投资可行性研究变得容易,合资企业资产评估和计价变得容易,大大降低国外利益主体的交易成本,同时国外利益主体还可能因为会计国际化获得税收负担减少或利润增加的经济后果。目前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额作为我国国际贸易程度之一,实际使用外资额是指我国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通过对外借款、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以及用其他方式筹措的境外现汇、设备、技术等。实际使用外资额通常作为我国对外合作的程度,因此本文以实际使用外资额作为会计准则国际化对国外利益集团的经济后果的定量变量。

  2.研究假设

  本文对会计准则国际化产生的经济后果进行检验,目的是要验证会计准则国际化是否取得了预期的经济后果以及对哪些主体产生了什么样的经济后果。

  因此根据前面对会计准则国际化经济后果进行的理论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1)会计准则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会带来国家财政税收总量的增加。提出假设1:会计准则国际化程度越高,国家财政税收总量越大。

  (2)会计准则国际化带来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从而使股东更好地理解企业会计信息,利用会计信息作出决策。提出假设2:会计准则国际化程度与股价相关。

  (3)会计准则国际化带来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从而使债权人更好地理解企业会计信息,利用会计信息作出决策。提出假设3:会计准则国际化程度与债权人负债增加额相关。

  (4)会计准则国际化带来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使企业管理当局非正常应计利润X3降低。提出假设4:会计准则国际化程度越高,企业管理当局非正常应计利润越低。

  (5)会计准则国际化带来国际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增加。提出假设5:会计准则国际化程度越高,使用外资额越多。

  (二)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数据来源于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上披露的上市公司年报。

  《股份有限公司境内上市外资股规定的实施细则》(中国证监会1996年5月3日发布)规定,发行境内上市外资股(简称B股)的上市公司(简称B股公司)在年度报告中,除应当提供按中国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外,还可以提供按国际会计准则或者境外主要募集行为发生地会计准则调整的财务报告。如果按两种会计准则提供的财务报告存在重要差异,应当在财务报告中加以说明。公司按国际会计准则或者境外主要募集行为发生地会计准则调整的年度财务报告,应当经过符合国家规定或要求的境外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根据上述规定,AB股公司在年度报告中不仅披露了按中国会计准则编制并经境内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净利润,而且披露了按国际会计标准调整并经境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净利润,以及上述两者之间的重要差异(简称净利润境内外审计差异)。

  在新准则实现趋同并在上市公司有效实施后,2007年有关部门取消了金融类上市公司和B股上市公司双重审计的要求。此后企业只需编制一套报表,即可满足不同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需要,不必再编制两套报表,也不应再由两家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双重审计。这意味着中国在B股上市的境内公司在发行环节以及以后的财报审计中都不再强制聘请境外会计师事务所,股东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所以2007年AB股上市公司双重披露净利润的公司深市5家、沪市27家。

  本文的研究样本来自于深市沪市同时发行A股和B股的上市公司。样本选取期间为1998-2007年。为了保持数据的一致可比性,在样本选择中要经过几层剔除:

  1.深市沪市上市公司中选择AB股上市公司。为了能够进行我国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性比较,只能选择AB股上市公司双重审计利润所提供的对比数据。因此将上市公司中的非AB股上市公司剔除。

  2.为了能够进行1998-2007年的纵向比较,而AB股上市公司十年间变化很大,例如2007年证监会取消了AB股上市公司双重审计利润披露的规定,使得2007年只有AB股上市公司32家进行了双重审计利润披露。选择1998-2007年都有双重审计利润披露的公司,将十年间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披露双重审计利润的上市公司做第二层剔除。

  3.在相关性研究中采用价格模型,价格采用次年4月末的收盘价,而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公布次年4月末收盘价的上市公司做第三层剔除。

  经过上述样本选择和剔除,样本确定为12家公司,陆家嘴、深中冠A、招商地产、飞亚达A、一致药业、深深房A、深纺织A、方大A、深赛格、美菱电器、江铃汽车和沙隆达A。

  本文所需数据采用网络收集样本公司对外公布的会计报表,并对所获取数据进行处理,使其具有可比性、科学性,并符合Eviews统计软件的数据类型。(见表1)

  (三)假设检验

  1.初步回归结果

  利用Eviews软件,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从回归结果来看,R-squared值和F-statistic值效果都很好,说明从总体上来看,该计量模型具有较强的拟合优度。从t-统计量来看,X2和X4的|t|值都比较大,是显著的。

  2.序列相关检验

  D-W=1.974646,接近2,说明随机误差项基本上相互独立,不存在序列相关问题。

  3.残差分析

  计算残差均值如表2。

  4.多重共线性检验

  计算各变量的相关系数如表3。

  由表3可知,国家财政税收总量X1与债权人负债增加额X3和使用外资额X5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5.最终回归结果

  利用逐步回归法来消除多重共线性。剔除国家财政税收总量X1、债权人负债增加额X3变量。

  重新进行回归。回归后结果如下:

  (四)检验结果分析

  1.通过对会计准则国际化程度与各个受影响客体的回归模型分析可以看出,会计准则国际化程度与股价、企业管理当局非正常应计利润、使用外资额存在线性回归关系,回归方程通过了检验。说明会计准则国际化对股东、企业管理当局和国外利益主体产生了经济后果。

  会计准则国际化程度与股价相关,说明会计准则国际化程度的变化对股东的决策产生了影响,反之,股东的行为也会影响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程度。接受了本文提出的假设2。

  会计准则国际化程度与使用外资额相关,说明会计准则国际化程度的变化对国外利益主体的决策产生了经济后果,反之,国外利益主体的行为也会影响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程度,接受本文提出的假设5。

  2.会计准则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管理当局非正常应计利润相关,说明会计准则国际化程度对企业管理当局产生了经济后果,反之亦然。但是会计准则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管理当局非正常应计利润的回归系数为负,说明会计准则国际化程度越高,境内外审计利润之间的差异越小,非正常应计项目越大,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程度越高,会计信息失真的程度越大。因此拒绝假设4,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对企业管理当局产生的是负面经济后果,我国为会计准则国际化付出了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惨重代价。

  3.从会计准则国际化经济后果的回归分析可以看出,会计准则国际化并没有对政府和债权人产生预期的经济后果,因此可以认为会计准则国际化对政府和债权人影响不大,拒绝本文提出的假设1和假设3。

  四、结论及局限性

  笔者通过1998-2007年会计准则国际化所带来的经济后果的研究得出结论,会计准则国际化并没有对政府、债权人等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利益关系主体产生预期的经济后果,对股东和国外投资企业产生了经济后果,但是却带来会计信息可靠性下降的负面经济后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实证研究可能存在如下局限,会影响到本文的结论:

  第一,本文对会计准则国际化效果进行了定量研究,按照受会计准则国际化影响的客体来选择替代变量,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第二,本文对会计准则国际化效果进行检验,在样本的选择上以AB股上市公司为主,同时按照检验要求对数据做了剔除,使得样本数据减少,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本文的结论。

  当然,要精确地进行经济后果的研究,就要将正面和负面的经济后果分别予以量化,寻求达到经济后果的帕累托最优的准则改革方案。然而如何更精确地量化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经济后果仍有待于今后作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曲晓辉,陈瑜.会计准则国际发展的利益关系分析[J].会计研究,2003(1):45-51.

  [2] 冯巧根.会计准则国际化中的权益失衡及其对策[J].会计研究,2003(2):9-12.

  [3] 冯淑萍.中国对于国际会计协调的基本态度与所面临的问题[J].会计研究,2004(1):2-6.

  [4] 崔慕华.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经济后果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

  [5] 陈瑜.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研究——历程与对策[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6] 冯淑萍.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J].会计研究,2005(1):2-6.

  [7] 王桂萍.会计国际化经济后果研究[D].厦门大学,2006.

责任编辑:小奇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30467号 京ICP证030467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314号

正保会计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