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会计实践与会计理论的关系

2012-05-03 08:33 来源:蒋俞希

  一、会计认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它包含三层理解:(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三)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

  会计认识的本质同样也是会计主体对会计所研究的客体的能动反映。会计认识,是有机地内含于会计的理论范畴和会计实践之中,人们运用抽象的方法,进行提炼和总结。会计认识方法则是人们探求会计理论和会计工作过程所采用的手段或活动的总和。

  二、会计实践与会计理论

  实践,指人们改造社会和自然的有意识的活动。毛泽东的《实践论》说:“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艾青《光的赞歌》诗:“实践是认识的阶梯,科学沿着实践前进。”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三章:“实践出经验,斗争出智慧。”而会计实践作为人类社会活动,是与人类行为吻合的能动的反映。会计实践工作,就其最原始的雏形来说,远在印度太古公社的时代就已存在了。在我国,据史书记载,可以远溯到三千多年以前的西周时代,它具有漫长的发展历史。

  我国《辞海》将“理论”解释为“概念、原理的体系。是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科学的理论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并经过社会实践检验和证明的理论,是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性的正确反映。”《现代汉语词典》认为“理性”是“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的社会的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美国著名的会计学家莫斯特认为“理论是对描述或规定一系列现象的规则和原则的系统表述,它可视为有助于组织概念,解释现象和预测行为的框架”。著名的会计学家利特尔顿(A.C.Littleton)在1958年的《会计理论结构》中提出:“会计理论远非抽象的、无益的和琐细的分析,而是侧重于研究会计行动的思想。实践是事实和行动,理论则由解释和推理组成。”葛家澍教授认为:“会计理论同一起其他理论一样,来自实践,又应再回到实践。来自于实践,意味着我们在观察大量会计现象之后,从中发现某些带有共性的特征,通过理性认识,把它上升为‘概念’,‘概念’就属于理论范畴。”

  三、会计实践与会计理论之间的关系

  会计实践与会计理论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一)会计实践是会计理论的认识基础与重要来源

  会计理论是在人们长期的会计实践中产生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辩证思维活动所形成关于会计的理性认识。它来自于实践,又指导会计实践。会计实践是会计理论的源泉,主要表现在:第一,科学研究始于实践的需要,会计实践的需要促使我们去研究会计理论;第二,在会计实践中存在运用会计理论的主体、客体和手段,为研究会计理论创造了条件;第三,产生会计理论的萌芽;第四,形成会计理论的雏形;第五,由于会计实践的发展,需要对已有的会计理论进行充实、改造、更新、使之不断发展;第六,验证会计理论的科学性,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善和发展会计理论。

  (二)会计实践制约会计理论

  1、会计实践环境因素。会计所处的环境,直接作用于会计实践,同时也影响基于会计实践的会计理论。会计实践的环境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其内容有:经济发展状况、科学技术水平、经济管理水平、政策和法律、单位规章制度、各部门协作关系、影响会计实践要反映会计理论的基础工作、内部财务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处理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具体经济业务、处理与外部各方面的经济关系、处理与各单位,员工之间的经济关系等。

  2、会计实践特点因素。在会计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会计理论,直接反映了会计的要求。会计实践的系统性特点,要求会计理论全面阐述会计是一个核算与管理的系统,及系统各要素之间的联系;结构特点要求会计理论全面阐述会计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联系;目标性特点要求会计理论全面阐述会计的各种目标及其相互关系;行为特点要求会计理论全面阐述会计行为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职能性特点要求会计理论全面阐述会计的职能和职能的具体体现。

  3、会计实践要素因素。会计理论包括会计实践主体、客体、手段和结果等要素。会计实践主体要素反映从事各种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及其素质对会计实践的影响;会计实践的客体要素反映进行会计工作的对象;会计实践手段要素反映进行会计工作完成会计任务而采取的有关会计的方法、工具、措施和途径及各种手段的有效运用对完成会计任务的影响;会计实践结果要素反映进行会计工作取得的最终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三)会计理论是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往复、无限发展的过程

  会计研究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发展为系统化的关于会计理论认识的过程。长期以来,会计研究这项实践活动已形成了其自身的方法体系。其认识过程的形成要经过从实践到感性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活动的这三个基本阶段。而会计活动的复杂性,决定着会计理论形成的上述三个阶段必然是循环往复的辩证过程。

  从会计实践到形成会计理论这一过程可简单归纳为:

  1、明确会计对象。依据认识的需要和有关规定或要求,确定认识的对象。

  2、收集资料,获取感性认识。在感性认识阶段,要搜集大量、丰富的资料,为理性认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3、分析研究,进行理论认识,形成会计理论。对搜集的大量感性认识资料要进行整理分类;对初步整理的资料进行核实,是否真实、正确和合规;对不真实、不合理和不合规的资料,要进行核对,或进行再调查,以便更正、补充、替换和增加,使经过整理的资料变的可靠。

  四、总结

  会计实践是一种社会实践,而任何一种社会实践,既然有它发展的历史,有它存在的必要,则必有进行这种实践的指导思想。就其发展的历史来说,有成功的经验,有失败的教训。把经验和教训总结起来,可为指导今后实践的借鉴。就其现时的任务来说,有不同的情况要适应,有崭新的问题要解决,于是要探索新的途径,试验新的方法,要扬长避短,要去芜存菁,要弃劣从优,从而概括出客观的而不是臆造的、逻辑的而不是武断的、合乎事物运动规律的而不是背离实际的理性认识。换言之,会计理论是会计实践的抽象,是上升到理性高度的抽象。存在决定意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会计理论来自会计实践,来自具体的会计工作,是人们在会计实践的基础上通过从会计现象到其本质的观察,总结概括出来的关于会计知识的科学而系统的结论。它不断地从实践中产生、完善和发展。同时它又反过来指导会计实践,服务于会计实践,使具体的会计工作能够产生应有的效果。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飞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