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6.90 苹果版本:8.6.90
开发者: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关于当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创新方式的思考

来源: 正保会计网校 编辑: 2009/07/27 16:08:07  字体:

  【摘要】本文阐述了当前金融危机下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带来的影响和中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出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当前环境下的应对思路。

  【关键字】对外直接投资 金融危机 “走出去”战略

  受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影响, 全球对外直接投资进入低谷, 其规模、结构和流向等均发生了重大变化。预计2009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仍将延续2008年的跌势, 处于大动荡、大调整之中。在此形势下,我国吸收外资将面临严峻挑战和考验,对外投资机会虽会增多,但风险加大,同时,中国的发展也迫切需要对外直接投资,创建全球性的企业。那么中国企业如何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就成为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一大问题。

  一.全球金融危机下的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状况

  1.对外直接投资规模锐减

  金融危机导致全球投资形势不断恶化。根据联合国贸发会(UNCTAD) 的初步预测,2008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 FDI) 降至1145万亿美元,降幅达21%。预计2009年将进一步下跌40%。最令人关注的是全球并购发生根本逆转。根据毕马威报告显示, 2008年全球并购资产规模减少30%,1309宗计划中的并购案被取消。私人股本公司并购交易额同比下降72% ,降至五年来最低,预计2009年将进一步下降30%。

  2.投资领域和结构深度调整

  国际投资理论通常根据投资动机的不同,将FDI分为市场寻求型、效率寻求型和资源寻求型等三种类型。不同类型投资受危机影响的程度也不同,迄今受直接冲击的公司主要为市场寻求型,特别是以发达国家市场为导向的投资。据有关调查显示,服务领域受金融危机影响较低。该部门27%的公司表示在未来2年将努力增加其投资, 高于20%的平均水平。特别是电信、运输、水电气等基础设施领域,70%的公司表示将增加其FDI支出。与此相反,跨国公司在制造业领域的投资则相对谨慎,仅有17%的公司表示将实质性增加其海外投资特别是对纺织和服装等中低技术领域,投资前景远低于总的平均水平。

  3.投资流向和地区格局出现新变化

  金融危机正在加速改变全球投资流向和地区格局。在全球FDI总流量急剧下降的背景下, 作为危机中的资本运送渠道, FDI正加速流向资本稀缺地区。但是资金可能一面倒地流入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面临巨大融资困难。OECD预计,2009年发展中国家吸收FDI跌幅可能高达40%。只要发达国家深陷危机,资金就很难回流发展中国家。许多发展中经济体,金融体系较为开放但极其脆弱, 很容易受到外部冲击,未来将面临难以预测的挑战,如印尼、韩国、巴基斯坦、新加坡和土耳其等国家的FDI流入已经急剧下降。

  二.金融危机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此次危机不是通常的商业周期现象,而有着更深层的原因,它暴露了世界金融监管体系的根本缺陷。同时危机也凸现了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对比发生变化。影响全球投资发展趋势因素增多,但最终取决于全球经济衰退的持续时间和恶化程度。

  1.金融危机为我国开展以研发、市场网络、品牌为目的的海外投资提供了机遇

  由于对外投资和境外经济合作项目实施周期较长,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反应往往滞后于出口。2008年,在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我国海外投资依然保持快速增长,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06.5亿美元, 同比增长63.6%。其中, 以收购方式实现的直接投资205亿美元, 占同期我国投资总额的50.4%。今后,我国企业海外投资还将面临很多新的机遇。例如, 危机使华尔街减少数万个工作机会,大量金融人才面临重新就业,适时实施“人才采购”将是有效提升我国企业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资产价格不断大幅缩水,为我国企业收购国际品牌、建设国际营销网络提供了良好机遇。流动性不足使发达国家对外资并购的排斥心理有所减轻, 对主权财富基金的偏见也正在扭转,“中国威胁论”有所淡化。经济危机加速全球产业重组,也会带来新的投资机会。

  2.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带来的不良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也给企业海外投资带来了外需回落、财务紧张等多重困难。随着危机的发展, 各种问题还在不断暴露, 海外投资交易风险加大, 包括危机导致企业违约率提高和资金链断裂等, 都为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隐患。特别是在当前需求下降、价格低迷条件下, 企业盈利能力难以达到预期。如果母公司注资能力不强, 必将背负沉重负担, 甚至存在被拖垮的可能。

  三.我国创新对外投资合作方式面临的主要问题

  1.跨国并购的领域需要拓展、成功率需要提高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目前仍然主要集中在资源采掘、工业制造业领域,服务业。跨国并购总体上相对较少。近几年全球范围内消费电信、工程承包等领域的跨国并购非常活跃 ,而我国上述行业企业却未能敏锐地捕捉到与之相关的国际机遇。同时我国跨国并购实现的成功率和并购后企业经营的成功率都需进一步提高。TCL公司在欧洲市场收购的汤姆逊电视、DVD影碟机业务和阿尔卡特的手机业务,却由于业务整合和原有资产质量等方面原因,陷入持续亏损的泥潭 ,最后不得不以较大代价开展大规模重组。我国一些企业的海外并购项目不约而同地在整合和经营方面出现问题,很值得国内企业借鉴和反思。

  2.创新形式对外投资仍不活跃

  当前形势下,我国总体上在产业价值链、出资形式等方面的创新投资仍不活跃。我国商贸零售、供水供电、有线电信等领域的跨国投资相对较少。从价值链部门看,目前在技术专利、品牌商号、销售网络、研发机构等方面开展对外投资的企业,主要是前一阶段已经“走出去”的家电、机电、电讯企业;相比他们在制造业领域开展的全部投资,高端价值链部门投资的规模和相对比重显得较小。从以品牌、技术专利等作为出资形式的对外投资来看,则更是只发生在少数个别企业上面。

  3.境内外证券市场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作用需进一步发挥

  目前企业在境外上市和内外企业股权置换方面仍有诸多不便之处,这也是导致他们大量在境外离岸中心注册空壳公司的重要原因。同时由于管理和观念方面的原因,我国企业通过一级市场认购、二级市场收购、股权置换等方式开展对外投资,只有数量很少的实例发生,与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总体形势相比,创新力度相对不足,境内证券市场的作用仍未充分发挥。

  4.相关金融服务的产品种类和功能质量需要拓展

  就金融服务品种而言,现在只有面向对外投资的法人贷款初步形成规模。我国还没有专门的股权基金、股权贷款等金融品种和金融机制直接用于支持企业对外投资,境内股权融资对企业“走出去”的支持管道显得非常间接。至于企业对外投资中需要的离岸金融、信用担保、贷款保险等,只有少数得到金融主管层授权的金融机构能够提供,且在服务费率、效率等方面,和企业的要求都有一定差距。

  5.相关政策体系和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

  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面向企业对外投资,出台了若干促进政策措施,其大部分都是针对和面向境外资源开发、境外加工贸易的。但随着我国对外投资合作方式多样化,它们已经不能满足形势需要。过去我国证券投资管理目标的定位以控制和防范为主,其中有的规定对企业对外投资合作方式创新形成了束缚。原有的面向对外投资开展的国际经贸关系合作,以投资保护协定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为主,随着对外投资合作方式的不断创新,我国涉及FDI的国际经贸关系合作的内容、形式都应有所创新。

  四.实现我国对外投资合作方式创新健康发展的对策思路

  1.注重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的协调发展

  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是变化的,两者会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产生不同的结果。只重贸易,忽略对外直接投资,会使外贸依存度过高,受到国际贸易壁垒的不利影响将使产业受到沉重打击。而只重对外直接投资,忽略贸易,短期内很难对国内经济产生正面效应。应该是利用投资和贸易之间的互动机制,以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产业内贸易和中间产品的贸易和相关的技术贸易,同时通过发展对外贸易推动国内企业和跨国公司之间的合作,让更广泛的主体参与国际分工并从中收益。

  2.推动实现并购投资健康发展

  首先,拓展跨国并购的产业领域。引导我国供水供电、工程承包、消费电信等领域的服务商,积极寻找并购商机,实现企业国际化不断迈上新台阶。其次,提升跨国并购计划的覆盖率。在这方面,政府和企业都应该积极行动。政府应该在多双边经贸合作中,通过会谈和签约,努力敦促经贸合作伙伴,为中国企业开放更大的产品和要素市场领地。提高跨国并购发生后的整合效率和经营成功率。因此在跨国并购发生前,要充分总结不成功跨国并购提供的经验教训, 对于并购的风险要充分地评估和考虑。在当前的情况下,建立和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和企业内部投资决策程序尤其重要,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一定要注意兼顾收益性和安全性。企业要分析和判断形势,提出合适的谈判条件;对没有把握获得好效果的,宁可不实施并购;并购发生后,企业一定要有整合的长期规划和分阶段目标,并落到实处。我国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必须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做好各项准备的基础上再进行。

  3.加强创新投资形式的鼓励和引导工作

  随着我国国内企业不断深入培育自主品牌,我国家电、消费电子等领域都有望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民族自主品牌。因此,首先要总结和推广格力电器等企业的经验,在相关行业企业中加强宣传和推广。从技术专利和关键设备作价投资看,要与产业国际化结合起来,加快国内高新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和中国技术标准国际化的步伐;同时企业要积极发掘自主专利权、商号权作价投资的机会。还有要引导中国跨国企业学习国际领先企业,既努力在美国、瑞典等国相关世界科技研发集聚区域开设研发分支,跟踪行业科技前沿发展动态,又积极把握企业国际化节奏,推进本国企业产品研发本地化。

  4.不断提高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自身素质、着重培养比较优势

  首先,要培养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发展的潜力,企业必须根据市场的变化创造条件,促进自己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其次,要加强企业管理。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健全企业的监管体系,严格公司的财务管理;再次,企业必须要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要拥有一支善于国际化经营的企业团队。另外,企业要培育对外直接投资的品牌。对外直接投资的基础就是企业所拥有的所有权,内部化和区位优势。企业对外投资的动机应该是培养和提升自身的优势。只有具备比较优势的对外直接投资才能切实的对国内经济发展带来促进作用。如果忽略优势的培育,仅仅着眼于市场的扩大将是跨国企业缺乏长期的盈利能力。只有在投资过程中不断积累学习,提升技术水平,提高盈利能力,真正成为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切实以对外直接投资带动国内发展。

  5.为境内主体投资境外企业营造宽松投资环境

  逐步放松和简化民营企业境外上市的资质管理,放松和简化各类主体投资境外证券市场的监管,使广大民营企业拥有和国有企业一样的境外上市机会。可以按照国际惯例和经济安全要求,逐步面向境内企业在境外证券市场开展换股、认购、收购等操作,建立宽松、规范、有序的备案登记和资质管理制度。可以在上海、深圳、香港等证券市场,建立海外企业上市中国证券市场的板块,并力图为中国主体“不出国门”参股境外企业提供机会。

  6.丰富和拓展面向对外投资开展的金融品种和关联服务

  首先,仿照国外机构,建立政策性对外投资专业融资机构,建立严格、规范的政策性对外投资配套融资专业审批制度。其次,逐步面向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内金融机构之中,建设基会融资、股权贷款等金融产品品种。再次,在商业性金融机构之中,面向企业对外投资,培育贷款保险、贷款担保等金融产品。另外,对所有商业银行放开经营离岸银行业务。继续大力促进国内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走出去”,并在境外加强与非金融“走出去”企业的联系。

  7.充实完善对外投资配套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首先,要适应我国创新对外投资发展形势的需要,面向企业境外合作区建设,面向新兴服务业的对外投资,面向品牌、技术作价对外投资等领域,不断出台新的投资促进政策,并制定相应的促进法律法规。其次,要对我国国际证券投资的管理法规进行全面清理,并按照有利于促进企业对外投资的要求,重新修订形成新的国际证券投资法律法规体系。还有,面向所有经贸合作伙伴,继续加强投资保护协定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合作;此外,还要着眼于为我国企业开展跨国并购提供宽松的市场准入机会,着眼于为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园区企业争取优惠政策,努力提升与相关经贸伙伴的合作层次,并积极签署相应合作协议。

  在目前国际化的发展进程中,对外直接投资是我国企业国际化的重要一步,也是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基础。在这次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企业应该把握机会,不断探讨对外直接投资的方法和策略,以促进中国经济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海企长城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刘慧芳.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

  [2] 薛求知、朱吉庆“. 走出去”战略— 任重而道远—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差距分析[J].中国外资,2007(4):8-11.

  [3] 杨大楷、李增春、杨晔.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4] 江小涓.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经济研究参考,2002.

责任编辑:冠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30467号 京ICP证030467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314号

正保会计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