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6.83 苹果版本:8.6.83
开发者: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物流管理与物料管理概念辨析

来源: 金秀满 张亮 钱进 编辑: 2009/04/17 17:46:16  字体:

  【摘要】文章通过对“物流”与“物料”、“物流管理”与“物料管理”两组概念比较分析,从中找出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发现二者在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管理范围、增值过程、加工深度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提示我们不宜把物流管理和物料管理两个相近的概念混淆使用。本研究对于深入理解物流学科的本质属性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物流;物流管理;物料;物料管理

  Abstract:By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wo groups of concepts, logistics versus materials, logistic management versus material management, this paper identifies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nd finds out there exi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concerning the subject of management, object of management, range of management, value accruement and processing in-depth, which hints us that material management and logistic management, though close in concept, should not be confused. This research is of some significance to give deep insight into the nature of logistic science.

  Key words:logistics; logistics management; materials; materials management

  物料管理(Material Management)起源于工业化的大生产时代,主要研究在生产企业内部如何提高生产效率,而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则起源于20世纪初,主要研究如何将商品高效率的送到客户手中。目前,在物流研究领域出现两个概念混淆的情况。为了深化对物流学科本质的认识,以下就物流管理与物料管理两个概念进行辨析。

  1 基本概念辨析

  概念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概念又是前人理论研究成果的结晶,通过概念可以对客观事物有一个全面、清楚和准确地了解。只有在明确概念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通过比较,得出正确的结论。

  1.1 物流和物料概念

  要搞清“物流管理”和“物料管理”的概念,有必要先搞清两个概念的主体——物流和物料。

  1.1.1 物流概念

  物流是由“物”和“流”两个基本要素组成,广义的“物”是指物体、物品、实物,“流”是指一种运动状态。按照字面的解释,物流是“物”的“流”动。但是,在经济领域,物流的原本含义是指“物的流通”,这里的“物”有其特定的限制条件,即商品。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完善,物流已经作为一个专业学科名词出现。在我国20世纪70年代之前还没有出现过“物流”一词,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在《经济大词典》中正式出现“物流”,其解释为“合理组织物资流通,以提高经济效益的各种措施的总称”,包括“合理包装、合理仓储、合理保管以及合理用户服务等。”此后,开始见诸不同的学术刊物。1985年我国出版的《经济与管理大词典》对物流的解释是“物资在卖方和买方之间实体形态上的物资流动过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45——2001)一书中,将物流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的结合。”从以上定义中可以看出,物流中的“物”主要指物品,尤其指进入交换领域的“商品”。

  1.1.2 物料概念

  物料通常指材料,即指维持产品制造所需的原料、用料、零配件等。依据美国生产及存量管制学会(APICS)的定义,“物料”是指在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时所需的直接或者间接的物品投入。这个定义将物料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的物品投入——直接物料,主要包括原料、零部件、组件、成品、半成品等;另一类是间接的物品投入——间接物料,主要包括机器设备及其零件、手工具、办公用品、保养维修用品、建筑消防用品、医药用品,以及包装用料、废料、不良品、下脚料等。

  1.1.3 物流概念的拓展

  随着物流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近些年一些学者将物流研究的范围从原有的流通环节扩大到“生产—流通—消费—回收”四个环节,值得注意的是,当物流研究范围扩大到生产领域时,物流研究对象的范围也随之扩大,已经超出商品的范围,扩大到生产资料范畴。由此产生出许多种新的“物流”定义,例如加拿大物流管理协会(CALM)定义物流为:“原材料、半成品(在制品库存)以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有效的流动和存储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以满足顾客要求的过程。该过程包括进向、去向和内部流动。” 日本综合研究所在《物流手册》中对物流的定义是“物流是物资资料从供应者到需求者的物理性(实体性)流动,是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等等。这样,“物”的概念就延伸为物质资料,也把“物料”包含在其中。随之而来出现更多新的物流概念和定义,例如“企业物流”、“生产物流”、“回收物流”等。“企业物流是指在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物品从原料供应、生产加工到产成品和销售,以及伴随生产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完整活动[1].”“生产物流主要是研究生产流程设计、产品定位策略、生产和存货的功能总体规划问题和产能规划等方面的问题[2].”由此可见,物流中的“物”已经扩大到包括“物料”在内的研究范围。

  1.2 物流管理和物料管理的概念

  搞清“物流管理”和“物料管理”的基本概念,是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

  1.2.1 物流管理的定义

  目前,关于物流管理的著作很多,对“物流管理”的定义也各不相同。例如,在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物流管理概论》中定义:“物流管理是通过对物流管理组织,对整个物流活动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以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3].”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物流学》中定义:“物流管理是通过物流管理组织对整个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监督、控制、调节工作的总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定义:“物流管理是指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物流管理》、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物流管理基础》等教材都采用了这个的定义[4-5]。

  1.2.2 物料管理的定义

  物料管理的定义:规划、组织、用人、领导、控制五项管理功能渗入企业产销过程,以经济合理的方法获取组织机构所需物料的管理方法。其中,经济合理的方法是指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适当的价格、适当的品质、获取适当数量的物料。物料管理的内容包括:物料编号、物料计划和存量管制,请购和采购管理,发领料、退料、催料管理,物料搬运、盘点和账目管理,物料人员管理和绩效评估,物料计算机作业管理等[6].物料管理方面的学术著作不是很多,主要集中在台湾高校某些学者的研究成果,他们把物料当作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在工厂内部如何利用现代管理手段和方法来提高物资资料的使用效率,以提高生产率。物料管理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较强,对企业内部生产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1.2.3 物流管理研究范围的拓展

  随着“物流”概念外延的扩大,物流管理概念的外延也随之扩大。美国学者鲍沃索克斯在《物流管理》一书中,将“物流管理”定义为:“以卖主为起点,将原材料、零部件和制成品在各个企业间有策略的加以流转,最终达到用户,期间所有一切活动的管理过程”。还有一些学者认为,物流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物流管理是指物资的采购、运输、配送、储备等活动,是企业之间的一种物资流通活动。广义的物流管理包括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转化过程,即供应链管理。

  2 物流管理与物料管理的异同点

  概念辨析就是通过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从中分析其本质性差异。

  2.1 物流管理与物料管理的相同点

  物流管理与物料管理具有以下相同点:

  (1)两者的管理对象都是“物”。无论“商品”,还是“生产原料”,都属于“实物”的范畴,“物”不具有自主性,不能够自行移动。

  (2)两者管理的本质相同。都是通过计划、组织、决策、调控职能来对商品或原料的流动过程进行管理,使之产生最大效益。

  (3)两者研究的对象相同。都是对“流程”进行研究。

  (4)两者管理要素相同。都涉及人、财、物、设备、设施和信息六大要素。

  (5)两者管理目标相近。都是追求高效率、高效益、低成本、可靠性、安全性、精确性。

  2.2 物流管理与物料管理的不同点

  物流管理与物料管理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管理主体、管理客体和增值机理三个方面。

  2.2.1 管理主体不同

  管理主体即管理者。物料的管理主体在生产企业内部,通常在企业内部设置材料室、储存和采购部门等,统一对物料进行管理;也有一些企业设有厂长助理,对物料的采购、品质、生产、制造等环节进行统一协调和管理。在物料管理过程中,企业的财务部门、销售部门一般不直接参与物料管理工作。而物流的管理主体通常在物品生产企业之外,因此,物流的管理者总是从更宏观的角度,介于企业之间进行物流运筹和组织。例如第三方物流的管理者,即不属于生产方,也不属于消费方,而是从第三方角度为供求双方提供服务,寻求利益平衡点,达到共赢的目的。第三方物流的组织体系一般分为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三个层次。在物流企业内部,所有的部门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物流管理活动之中。

  2.2.2 管理客体不同

  从物流的原义角度看,物流的管理客体是商品的流通,物料的管理客体是生产资料的流动,虽然二者都是物的流动,但是,两者存在许多不同点。

  (1)“物”不同。对于物料管理来讲,管理的“物”主要指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物料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只能在生产企业内部体现,在物料管理的过程中,“物”的所有权不会发生变化;而对于物流管理来说,管理的“物”则主要指进入流通领域的商品,在管理的过程中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通过物流活动的时、空转移来实现,在时、空转移过程中物的所有权会发生改变。

  (2)流向不同。在物料管理中,“物”的流向是依据生产工艺过程而确定,当生产工艺确定之后,物料的流向就被确定,并且物料的流动总是在生产企业内部进行;而在物流管理中,“物”的流向总是由供应方指向需求方,由于需求具有不确定性,因此,物流的流向也具有不确定性。

  (3)可靠性不同。在物流管理中,商品从供应方向需求方流动往往受到交通条件、人为因素、天气条件等影响,尽管事先对物流的流程进行精心策划,但是,完成物流的实际时间、速度、费用、流量、质量等都会面临不确定性,难以做到十分精确。而在物料管理中,现代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完全可以保证物料精确流动,除非机械故障等特殊原因,很少出现意外情况。

  2.2.3 管理的范围不同

  对于物料管理,管理者的管理范围仅限于工厂或者公司内部;而对于物流管理来讲,管理范围远大于物料管理,管理要素更加复杂多变,几乎涉及到从原料、生产、包装、储存、装卸搬运、运输、配送、消费等各个环节,在地理范围上比物料管理更加广阔。

  2.3 物流与物料流的动力机制差异

  在商业领域,价值形成机理直接影响管理方式。物流与物料的价值形成机理存在显著差异。

  2.3.1 价值形成不同

  在物流管理中,商品的价值是通过商品的时间、空间、所有权转移来实现,物流管理的客体已经具备了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衡量物流管理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商品在流动过程中是否发生损坏,物流管理者的责任是尽最大可能将商品完好无损地送达客户手中。物料管理是通过生产工艺过程改变物料的物理或化学性质实现增值,在物料管理中,物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商品,物料管理的重心是促进物料物理或化学转化效率,使物料在生产过程中增值最大化。

  2.3.2 增值加工不同

  在商品从生产者流向消费者的流通过程中,物流管理者有时需要根据用户要求对商品进行流通加工,这种流通加工与物料管理中的生产加工具有本质性差别。在流通加工之前,产品已经具备了商品的属性,流通加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销售,保护产品,实现物流的高效率,流通加工一般只是简单加工;而生产加工是从非商品向商品转化的深度加工,其加工的复杂程度和增值方式都不同于流通加工。

  2.3.3 驱动力不同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使商品产生流动的原因是经济规律作用,当商品在需求地的价格与在供应地的价位差大于物流成本时,就会产生物流流动的驱动力,驱使物流企业主动将产品从供应商处送到需求者手中。供需价位差越大、物流成本越低,物流的驱动力就越大。而对于物料来说,物料在企业内部流动主要取决于生产者的主观意志,生产工艺流程设计决定着物料流的流量和流速,物料流动的流速和流量不会因为增值量大小的改变而改变,商品需求者对物料流的影响只是隐形的。

  3 正确处理物流管理与物料管理二者关系的思考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物流管理和物料管理既存在共性,也存在差异,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学术领域出现两种观点:一是根据共性,把物料管理归类为物流管理,把物料流作为物流进行研究;二是根据差异性,严格区分物料管理与物流管理,把物料管理与物流管理作为两个研究领域分别研究。笔者认为:随着物流概念的外延,物流可以区分为商品物流和非商品物流,物料流属于非商品物流中的企业内部物流。商品物流与非商品物流无论在物资属性、管理主体、管理目标,还是物流形成的动力机制方面,都存在差异。在非商品物流中,企业内部物流——物料流又是一种特殊物流,它属于工业生产工艺领域的研究范畴,与商品物流和其他非商品的社会物流还存在差异。这将要求物流研究工作者在研究过程中要严格区分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明确界定研究范围,切忌笼统地用此物流理论研究彼物流问题,盲目套用物流概念。物料流和物流都是物的流动,必然存在某些共性的理论,因此,当研究“物” 流的特性等共性问题时,可以把物料流归为物流问题统一研究;但是,当面对具体管理主体,研究具体“物”的流程时,应当根据管理主体区分物流和物料流,不宜混淆。

  在我国物流学科仍然是一个年轻的学科,人们对它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深化。目前所谓的“物流公司”遍地开花,物流概念外延到“一切物的流动”,等等,都是对物流概念理解的偏离,这将不利于学科发展和建设。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世间一切事物都处在一个运动的过程之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理学中的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电子学中的电子运动、化学中的原子运动、天文学中的星球运动、流体力学中的液体流动等,都涉及到“物的位移”,但是,我们不宜把它们纳入物流学的研究范畴。在科学技术飞速进步、信息量爆炸式增长的今天,虽然各个科学领域都在不断地拓展、交叉、融合,但是,无论如何,每个学科都应当具有特定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失去特色的学科也终将失去其存在的价值。

  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切忌盲目地把物流学科的研究范围扩大化和概念泛化,这将会导致学科研究重点不突出,培养对象不明确,对学科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科学具有共性,现代物流学的基本原理可以在哲学上得到合理解释,其他类“物”的“流”现象和规律同样可以在哲学上找到答案,但是,我们更应当关注其特殊性,因为学科和研究方向正是根据特殊性而区分的。现代物流是应用领域的一个新学科,尽管其基础理论可以向更宽的范围拓展,但是,其应用理论所面对的研究对象、研究目标、服务主体不应发生改变,要突出商品在流通过程的研究,突出从系统性、综合性和交叉性方面研究问题的特点,从宏观层面寻求企业或部门之间物资流通的协同性,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缩短商品的流程和库存时间,提高效率,达到掘取“第三利润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崔介何。 企业物流[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 张远昌。 生产物流和采购管理[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3] 潘洪伟。 物流管理概论[M].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

  [4] 张余华。 现代物流管理[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5] 张晓青。 物流管理学基础[M].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6] 傅和彦。 现代物料管理[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30467号 京ICP证030467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314号

正保会计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