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6.90 苹果版本:8.6.90
开发者: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的柔性管理

来源: 雷三容 编辑: 2010/09/16 14:43:03  字体:

  论文摘要:人力资源的柔性管理是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如何使员工自觉自愿地将自己的知识、思想、才能奉献给企业是每个企业管理者和人力资源开发部门着力思考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阐述了柔性管理的内涵、特点以及企业实施柔性管理的方法和思路。

  一、柔性管理的内涵

  柔性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最新趋势,它既是一种管理体系,又是一种管理哲学。传统的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是简单化、感性化、刚性管理,是以控制、规章制度、惩罚为手段,强制性色彩较浓。而柔性管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它是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重视人的情感、个性、欲望、能力等因素的作用,注重平等和尊重,管理采取非强制性措施,在员工中形成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的意志和思想贯彻在员工的自觉行动中。它依靠人的心理过程,依赖于从每个员工内心深处激发的主动性、内在潜力和创造精神,依据企业的共同价值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性化管理,因此具有明显的内在认同感和驱动性,实际工作中表现出积极的创造性。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是相对而言的,是一种现代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人力资源的柔性管理是随着时间、外部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是一种反应敏捷、灵活多变的崭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人力资源管理的柔性化也就是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要体现出“和谐、融洽、协作、灵活、敏捷、韧性”等柔性特征。柔性管理是针对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经营实际提出的新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方式,它更加注重管理软化,以管理的柔性化来激发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以适应知识经济激烈竞争的需要。

  二、柔性管理的特点

  柔性管理是以人为中心,依据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氧围进行人格化管理。它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员工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所以,柔性管理具有内在的驱动性、影响的持久性、激励的有效性以及对环境的迅速适应性等特征。

  1.内在的驱动性

  柔性管理本质上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要求用柔性的方法去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具体地说,人力资源的柔性管理是在尊重员工的人格独立与个人尊严的前提下,在提高广大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与归属感的基础上,实行分权化的管理。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不是依靠上级的发号施令及监管,而是依靠人性解放、权力平等、民主管理,从内心深处激发每个员工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使他们心情舒畅、实现自我、不遗余力地为企业开拓新业绩。

  2.影响的持续性

  只有当企业的规章制度转化为员工的自觉意识,企业目标转变为员工的自发行动,从而形成内在的驱动力时,自我约束力才会产生。柔性管理要求员工把外在的规定转变为内心的承诺,并最终转变为自觉的行动。这样的管理方式对组织以及组织成员的影响力是持久的。

  3.激励的有效性

  所谓激励是指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实现组织目标并满足个人愿景的过程。激励是影响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协调企业目标与个人愿景的重要方式,是组织管理的核心问题。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这些都是低层次的需层,而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则是高层次的需求,属于激励因素。而柔性管理主要满足了员工的高层次需求,因而具有有效的激励作用。这样,柔性管理和激励便很容易结合。显然,在人力资源管理柔性化之后,管理者对员工的激励更加看重的是如何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员工的主动精神和自我约束上下功夫,而不再以金钱为唯一要素。

  4.迅速的适应性

  它主要表现在适应环境变化的及时性和应对能力方面。在当今时代,由于劳动者文化素质日益提高,他们能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积极发挥才智、灵活反应、迅速行动、避开威胁;同时柔性管理中还含有全能的意思,即它不仅具有及时发现环境变化的能力,还具有坚强和韧性的特点,能积极应对环境变化带来的各种影响;另外柔性管理的迅速反应性还体现为在Et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市场不确定因素难以预测的情况下,企业能及时准确地重组其人力和技术资源,获得竞争优势和提高利润。

  总之,人力资源的柔性管理的特征可以系统概括为:内在重于外在,心理重于物理,身教重于言教,肯定重于否定,激励重于控制,务实重于务虚。而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柔性化特征,则主要表现为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所要体现出的“和谐、融洽、协作、灵活、敏捷和韧性”等方面。

  三、实施人力资源柔性管理的方法和思路

  1.树立以人为本谋求发展的思想观念

  人既是企业的主体,又是被管理的客体,人是“企业最大的资产”,对人力资源的利用,要强调由“强制”向“自觉”演进的柔性原则。“以人为中心”,对员工实行“人本主义”管理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新变化,它改变了过去“以事为中心”的状态,更多地对员工实行民主的、自主的管理,强调自我与团队合作的协同,充分尊重员工的自我及发展,注重员工积极性的调动。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让员工有更多参与管理与决策的机会,这样员工的自我价值和潜能被充分地发挥,工作更具有创造性。

  人力资源部门应积极参与企业战略、目标、方针政策的制定。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制定出适合本企业特征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办法,如根据市场变化的趋势,确定人力资源的长远供需计划;根据员工期望,建立与时代相适应的激励机制,用更为合理、先进的方法来降低人力资源与开发成本;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与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工作能力,适应技术发展的要求,提高生产管理的质量,达到促进企业的进步与发展的目的。

  2.正确处理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的关系

  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在最终目标上是一致的。柔性管理必须按照与刚性管理共同的目标进行工作,否则,就会因为没有目标、没有方向而陷入盲目的碌碌无为。我们强调柔性管理,决不是要否定刚性管理,只是柔性管理的人性化更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柔性管理并不是对刚性,管理的全面否定,也不是一种比刚性管理更高级和更全面的理论,实践柔性管理也并不排斥刚性管理的存在。恰恰相反,我们认为刚性管理是柔性管理行之有效的先决条件。如果严格地设计工作,并恰当地规定激励办法,那么生产效率就可以大幅度提高。

  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是相辅相成的。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是管理中各有侧重的两个侧面,并无高低优劣之分,只是互有长短,互为补充。其中,刚性管理是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完全没有规章制度约束的企业必然是无序的和混乱的。柔性管理则是刚性管理的补充和升华,完全没有柔性的刚性管理也必然是呆板和低效的。以柔为主还是以刚为主,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的性质、特点、•功能、发展阶段、目标等要素来综合确定。例如,在大批量生产方式中,柔性和生产率是存在一定矛盾的,刚性管理在品种单一、批量大、设备专用、工艺稳定的生产中比柔性管理更能构成规模经济效益,因此此类企业也应以刚性管理为主。当然,在刚性管理的基础上,合理地运用柔性管理将大大减少职员在刚性管理模式中的矛盾与磨擦,也更能激励他们的积极性。就这类企业而言,柔性管理是刚性管理的溶解剂和调和剂。

  3.增强组织机构的柔性

  柔性管理要求企业提高对市场需求反应的灵敏性,提高内部信息流动效率,加强内部的合作与协调。然而,多数国有企业尚未适应这一要求。一般都存在管理层次多、组织机构垂直排列、缺乏网络灵活性、不注重信息收集工作、内部信息沟通渠道不畅等问题,必须加以改革。柔性管理强调科学设计组织结构,改变人力资源流向。一是精简机构,减少管理层次。按照体制到位的内在要求和现代企业流程再造原理,重新设计组织结构,建立起适应现行管理体制要求、与管理水平和信息技术进步相适应的“扁平式”的管理体制。这样,以少层次、扁平形的组织机构取代多层次、垂直形的组织机构,进而增强企业组织机构的适应能力,保证信息上下贯通,上级能更准确地了解下级的动态。二是实行专业化管理,本着“有利生产、提高效率、压缩机构、强化服务”的原则,进行业务重组,细化管理职责。三是加强职能部门之间的横向沟通。生产的顺利开展要求国有企业生产、技术、销售等各部门、各环节的工作通力合作。但许多国有企业的职能部门处于封闭状态,部门与部门之间联系甚少,信息流动受阻,影响了国有企业对环境变化做出及时反应。柔性管理就是要以系统思想为指导,资源共享为手段,拓宽管理幅度,加强职能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缩小和消除职能部门间的壁垒,实行综合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的反应灵敏度。四是创新微观管理模式,在企业基层单位建立价值形态管理,再造管理流程,使之创造出更佳经济效益。在这种柔性组织中,任何一名员工的信息、意见和建议都可以通过简化了的组织结构直接到达企业高层领导,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得到极大的提高,组织的运行成本也会大大降低。同时这种组织结构缩短了决策与行动之间的时间迟延,加快了企业对市场和竞争动态变化的反应速度,从而使企业能够迅速抓住市场机会。

  4.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与素质

  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首先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自身要有长远的目光、开阔的胸襟、丰富的管理知识与才能、高超的管理技巧与方式,为企业的长远利益而无私地树人、用人、激励人的责任心,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与原理,去组织、协调、运行、控制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者首先必须熟悉企业的组织结构、运作模式和业务内容,才能恰当安排工作岗位、职位,使人尽其才;才能制定出物质的、精神的或其它鼓励、褒扬措施,去激发工作热情,留住人才。针对员工,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当像一名合格的运动教练,主动地去了解、发现员工在工作中的特长,不断提供机会,让其在工作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对号入座,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需求的结合。不埋没任何人的任何一种能力,创造一种人人都能以其所长为企业所用的环境。而目前在一些国有企业,人事管理工作者缺乏对企业和员工的深刻认识与了解,不能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合理的岗位设计,岗位与职责定位不准。缺乏与员工的沟通与交流,缺乏对被聘用者能力的客观评价,用人方面官僚主义、凭感情、凭义气或者带着偏见选人用人的情况继续存在。

  5.在普通员工中急需开展柔性管理

  企业的人员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决策层,如董事长、总经理;管理层,如部门经理、主管;操作层,即普通员工。决策层拥有最大职权,管理层经授权在业务范围内拥有部分职权,而操作层几乎没有职权。操作层完全受制于管理层,更多的只有责任或服从,从事工作所必需的资源都得向管理层请示配给。因此,管理界把决策人员称为完全自主权人,管理层员工称为部分或不完全自主权人,操作层的普通员工称为无自主权人。由于普通员工占据组织的绝大比例,构成组织的基石,如果一个组织的主体没有自主仅,广大员工势必缺少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也就想象得出作为整体的组织的活力与发展后劲会如何。因此,在普通员工中急需开展柔性管理。

  6.要赋予人才自主权

  赋予人才自主权是人才实现自身价值观的要求,也是组织实现目标的需要。我们知道,激励的中心环节就是需要及满足需要的过程,需要包括企业与个人需要。满足需要的过程是指通过个人努力,实现企业目标,企业给个人报酬,满足个人需要这样一个过程。只有更好地把握这一中心环节,才可能发挥有效的激励作用。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自我实现的人在解决了生理、安全等基本需要后,可通过获得薪水、荣誉、头衔,拥有处理事务的自主权,身处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等具体方式来满足其它高层次需要。而享有较为充分的自主权是实现自我、完成自我价值体现的先决条件。没有自主权,人才就不能同现实资源有效地组合和运营,才智不能够淋漓尽致地发挥,很难谈得上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另外,作为组织,企业只有将职权逐层分解,层层传递,附着到具体工作载体上,组织目标的实现才能得到保障,同时在薪水之外达到对员工有效激励的目的。

  7.建立柔性的激励机制

  传统的激励机制大多以工资福利政策“一刀切”的形式来体现,不仅没有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反而在员工中产生了很多消极影响。在激励机制设计中融入柔性管理思想,就是在设计组织的薪酬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各类员工的工作性质。完善的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柔性激励机制应当包括:(1)薪酬激励。打破身份界限,按业绩和能力考核制定收入差别,将劳动报酬的高低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好坏、劳动者本人的劳动成果挂钩,奖优罚劣。(2)精神激励。国有企业不仅要注重对员工物质上的奖励,还应更加注重对员工精神上的嘉奖。(3)事业激励。创造机会和条件保证各类人才能够施展才华,在为企业的发展做贡献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目标,让事业留住人才。(4)工作激励。通过扩大和丰富工作内容,提高工作的挑战性等对员工进行激励。(5)学习激励。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为员工提供免费或部分免费的培训,对优秀人才进行脱产培训,选送到高等院校深造。

  8.制定柔性的绩效考核指标

  目前许多企业仍然采用的是“过程管理”的管理方式,即领导对员工进行全程“监控”、全面考核并具体指导。这样一来,往往领导其实是做了员工的“助手”,把大量的精力都浪费到了本属于员工工作范围的具体事务上了。企业应该采用目标管理这种柔性管理方法进行企业的绩效考核,使领导和员工之间能够做到分工明确、目标清晰,既使员工有充分的发挥空间施展自己的能力和才干,又便于上级主管对下级员工进行有效管理和绩效考核,从而达到人力资源管理中“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的理想境界。

  总之,柔性管理是21世纪人力资源发展的新趋势,在以知识经济为特点的今天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谁先掌握这一管理方法,谁就会更好地管理和激励企业员工,在竞争中成为赢家。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lcl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30467号 京ICP证030467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314号

正保会计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