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接收最新考试资讯
及备考信息
为了方便备战2015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学员,正保会计网校为大家整理了注册会计师考试各科目里的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广大考生有帮助。
知识点:离职后福利
1.定义
离职后福利计划,是指企业与职工就离职后福利达成的协议,或者企业为向职工提供离职后福利制定的规章或办法等。企业应当将离职后福利计划分类为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其中,设定提存计划,是指向独立的基金缴存固定费用后,企业不再承担进一步支付义务的离职后福利计划;设定受益计划,是指除设定提存计划以外的离职后福利计划。
2.设定提存计划的会计处理
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根据设定提存计划(例如为职工缴纳的养老、失业保险费)计算的应缴存金额确认为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根据设定提存计划,预期不会在职工提供相关服务的年度报告期结束后十二个月内支付全部应缴存金额的,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折现率,将全部应缴存金额以折现后的金额计量应付职工薪酬,账务处理为:
借:管理费用等【现值】
未确认融资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提存计划应缴存金额】
期末确认利息费用:
借:财务费用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支付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银行存款
3.设定受益计划的会计处理
(1)根据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采用无偏且相互一致的精算假设对有关人口统计变量和财务变量等做出估计,计量设定受益计划所产生的义务,并确定相关义务的归属期间。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折现率将设定受益计划所产生的义务予以折现,以确定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现值和当期服务成本。
【提示1】统计假设主要包括死亡率、职工离职率以及职工寿命等;财务假设主要包括折现率、未来的工资水平以及年金基金的投资回报率等。
【提示2】设定受益计划的实施在实务中,需要精算师参与,精算师的主要任务是在当前环境下依据一定假设对每位职工的年金价值进行合理的精算,并采用专门的方法[通常有应计退休金估价法(PUC)、累计收益法(ABM)和等额缴费法(LCM)三种],确定每期应为职工缴费的金额。而会计人员的主要任务则是根据精算师精算的结果计算确定企业每期的年金费用水平,并进行相关的确认和列报。
【提示3】折现率。离职后福利可能在数十年后支付,应该折现,折现率可选择同期限国债利率或高质量公司债券的市场收益率。
(2)设定受益计划存在资产的,企业应当将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减去设定受益计划资产公允价值所形成的赤字或盈余确认为一项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
设定受益计划存在盈余的,企业应当以设定受益计划的盈余和资产上限两项的孰低者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资产。其中,资产上限,是指企业可从设定受益计划退款或减少未来对设定受益计划缴存资金而获得的经济利益的现值。
(3)根据设定受益计划产生的职工薪酬成本,确定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
(4)根据设定受益计划产生的职工薪酬成本、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确定应当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以后会计期间不能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
【提示】设定受益计划产生的职工薪酬成本、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或资产成本。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
套餐D大额券
¥
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