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法规

切换栏目
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 财经法规 > 其他经济法规 > 其他法规 > 正文

关于印发《吉林省品牌提升行动》的通知

颁布时间:2020-07-13  

吉发改产业联[2020]550号?   ? 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长春新区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   为推进全省品牌工作,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厅等部门共同制定了《吉林省品牌提升行动》,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吉林省品牌提升行动?   ?   ????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 中共吉林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吉林省委员会?? 吉林省教育厅????吉林省科学技术厅 ? 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吉林省公安厅? 吉林省司法厅 ???????吉林省财政厅?? 吉林省人社厅???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吉林省商务厅????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吉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吉林省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吉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20年7月10日?   附件?   ?   吉林省品牌提升行动?   ?   为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推动吉林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行动。?   一、重要意义?   (一)实施品牌提升行动是顺应消费升级的需要。有利于引导企业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品牌消费需求,促进产业转型。??   (二)实施品牌提升行动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引导企业提升质量、技术、管理和效益,由产品制造向品牌创造转型,加快形成一批拥有核心竞争力、高附加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以品牌引领市场消费。?   (三)实施品牌提升行动是壮大市场主体的需要。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增强企业主体创新能力、市场意识和竞争力,通过提升企业、产品和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助力企业快速发展壮大。?   (四)实施品牌提升行动是保障民生的需要。有利于促进企业诚实守信,提供安全、放心、可靠、信赖的产品,依靠质量提升不断增强品牌核心竞争力,满足消费者对品牌产品更好的获得感和体验感。?   二、主要任务?   (一)规范商品说明书。对全省商品说明书及标识进行全面梳理,指导企业修订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规定、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文字说明及符号标识,创新说明书模式,完善商品名称、标识及内容。2020年底完成修订规范,全省商品说明书达到核心要素、传达内容、展现形式的国际标准规范。(省市场监管厅牵头,各行业领域分管部门、各市(州)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壮大设计包装产业。创建“云创视界”线上平台,集聚全国优秀创意人才,为企业提供品牌创意、包装设计、视频制作等服务,2020年平台上线运营。引进现代包装生产企业,拉长包装产业链条,打造设计、制造、原辅料包装产业集群,吉林省包装产业达到国际行业认证标准。通过线上线下行动整合,将创意设计的智力型服务与包装制造生产型服务相结合,提升吉林品牌视觉形象,增强品牌产品吸引力和消费粘度。(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商务厅,各市(州)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发展农产品电商。深化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支持对县乡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站)升级改造,开展农产品“两品一标”、食品流通生产许可证(SC)等资质认证,大力发展“吉视优品”产业项目,开设线下体验店,举办线上线下产销对接活动,打造农产品品牌化,提升消费者对吉林农产品的认知度和信任度,培育更多的吉林特色农产品品牌。到2022年,基本实现示范县县乡村三级公共服务全覆盖。(省商务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发改委、省市场监管厅、吉林广播电视台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建立吉林省品牌库。成立品牌协会,聘请品牌专业管理机构,对全省各领域行业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全面普查统计,设立品牌度指数,按区域和行业定期发布品牌发展报告,为品牌企业发展提供大数据服务,分类施策,定向指导,实现吉林省品牌层级和数量的整体提升。(省发改委、省市场监管厅,各行业领域分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成立品牌推介联盟。以商会、行业协会等组织为基础,成立品牌推介联盟,建立联盟标准和运营模式,明确联盟的成员权益,遴选联盟品牌企业,集合现有吉林大米联盟、长白山人参种植联盟、吉林优势农产品联盟,拓展各行业新联盟,规范自律生产经营行为,保护企业权益。实施《品牌吉林》等系列宣传推广栏目,为企业提供展示平台和渠道,讲好吉林品牌故事。(省市场监管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吉林广播电视台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开展品牌培训。鼓励行业组织、培训机构与企业合作,开展培训、巡讲、论坛等活动。依托省内高校成立“吉林省品牌研究中心”,聚焦省内品牌建设的现实需求,分析、总结品牌战略典型案例,为企业和区域的品牌发展提供咨询;积极培育吉林护工师、吉林辅警、辽源织袜工等农技工品牌;定期举办“吉林品牌大讲堂”等活动,提升省内品牌从业人员的策划、设计、营销等专业能力,提高创业者和企业家的品牌管理与营销水平,为品牌提升提供适应行业创新发展要求的智力和人才保障。(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市场监管厅、省人社厅,各市(州)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升级品牌“双创”。依托吉林省广告产业园区,以品牌设计营销和管理为核心,创建“品牌双创平台”,凝聚省内外更多的品牌服务从业者、大学生以及品牌专业人才,完善品牌咨询、塑造、设计、制作、传播、营销等功能,配套建设政务、税务、质检等服务机构,为以品牌为核心的双创提供专业化的服务,通过品牌双创孵化人才、企业和品牌。(省发改委、省市场监管厅、省科技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建设网红经济试验区。建设长春网红经济先行试验区,构建“一区五园三基地”即打造长春净月高新区网红经济核心区,建设快消品、工业品、农产品、网红产业孵化和仓储物流园,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公益普及性培训基地、网红达人训练基地,汇聚全国顶级网红达人,构建人才孵化培养体系,设立各市(州)品牌直播间,快速传播一批“吉品吉致”品牌。到2025年初步形成全要素、全链条、全生态的网红经济产业体系,为全省发展网红经济提供重要支撑。(省商务厅、共青团吉林省委、省发改委、省委网信办、省公安厅、吉林广播电视台,各市(州)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举办品牌博览会。举办吉林省品牌博览会,设立“吉林品牌云上展厅”,组织各地和相关行业部门集中开展品牌展示推介,打造东北亚区域性品牌专业展会。组织品牌企业参加“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借助“中国品牌日”等活动,推介塑造“吉致吉品”吉林品牌形象。(省发改委牵头,省委宣传部、吉林广播电视台、各市(州)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举办品牌论坛。举办“吉林品牌论坛”、“吉林品牌创意设计大赛”、“品牌故事大赛”,邀请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品牌营销专家、品牌设计大师,分享品牌成功经验,分析品牌发展新机遇,吸引国内外品牌专业人才献策吉林品牌,增强吉林企业品牌意识,提升吉林品牌建设的新高度。(省发改委、省市场监管厅牵头,各行业领域分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成立推进工作组。加强品牌提升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常务副省长任组长、分管市场监管部门的副省长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推进工作组,省发改委、省市场监管厅牵头建立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全省品牌提升工作。确定年度重点工作,调度各项任务落实情况,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形成专报报省政府,各厅局按照职责分工制定细化工作方案,各市(州)、县(市)政府要明确具体责任部门,细化落实举措,形成措施方案,推动各项工作取得实效。(省发改委、省市场监管厅牵头,省直相关部门,各市(州)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成立专家委员会。邀请中国品牌协会、行业协会、专业学术机构、科研院校等专家以及媒体、知名企业家,成立吉林省品牌专家委员会,对吉林省企业和品牌提供专业咨询,打造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品牌成功案例,引导企业提升品牌意识和品牌建设能力。(省发改委、省市场监管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设立品牌专项基金。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支持龙头企业、行业联盟市场化运作成立品牌发展基金,为企业品牌建设和推广、品牌“双创”、品牌培训、品牌企业维权、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省财政厅、省金融监督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强市场监管。实行更加严格的市场监管,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建立品牌信用约束联合惩戒机制,实施网上巡查、“双随机、一公开”和市场主体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对违规失信企业依法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纳入信用综合服务平台。加快依法处置商标所有、品牌权益、知识产权归属等纠纷,保护企业合法权益,规避因法律纠纷影响品牌培育提升。(省市场监管厅、省政数局、省司法厅牵头,各行业领域分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建立完善标准体系。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团体标准、联盟标准;鼓励第三方检验检测,除国家明确需政府保留的全部对市场开放,支持企业办理相关资质,提升市场检验检测能力水平;推行精益管理,引导企业从产品经营转向品牌经营。(省市场监管厅、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和检验检测管理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危机公关处理。建立品牌风险预警机制,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创新品牌风险防控方式方法,支持企业提升应对品牌危机公关能力,及时发现潜在风险,稳妥处置;属地政府及其行业主管部门协调统一,有效控制舆情,正面回应,管控局势,坚决避免发生行业性、区域性品牌风险。(省市场监管厅、省委宣传部牵头,各行业领域分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相关法规
法规解读
焦点推荐
零基础会计就业保障计划
新锐会计就业保障计划
财务精英就业保障计划
事务所审计就业保障计划

Copyright © 2000 - 2024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