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免费问答
问答首页
话题广场
精华问答
登录
注册
发现问答
分享他人的知识经验
最新回答
热门回答
类别:
全部
实务
税务
初级职称
中级职称
CPA
税务师
CMA
建筑
事业单位
财务软件
Excel
注意差评,如果老师能够理解我提问的底层逻辑,有依据有逻辑帮我分析最好,谢谢 属于存货的范畴问题。问,企业接受外来原材料加工制造的带制品和外单位加工的。待修平。验收入库后视为企业存货,为什么受托代销产品?不属于存货
王雁鸣老师
|
提问时间:02/03 13:27
#CPA#
同学你好,代加工,代制品,代修平验收入库后视为存货,是因为对方还没有付费用,或者说对方在约定期限内没有支付费用,另一方有权处置,而代销产品没有处置权,所以不算存货。
阅读 90
收藏 0
您好 属于存货的范畴问题。问,企业接受外来原材料加工制造的带制品和外单位加工的。待修平。验收入库后视为企业存货,为什么受托代销产品?不属于存货
家权老师
|
提问时间:02/03 10:23
#CPA#
因为那个是别人的存货,你们只是代为加工,收加工费的
阅读 118
收藏 0
请,一休哥哥老师帮助回答 属于存货的范畴问题。问,企业接受外来原材料加工制造的带制品和外单位加工的。待修平。验收入库后视为企业存货,为什么受托代销产品?不属于存货
家权老师
|
提问时间:02/03 10:22
#CPA#
你好,你是受托加工,所以那个货物是对方的存货,加工好后你要交付的。存货必须是自己的资产
阅读 130
收藏 1
老师 这个运输机构赔偿的3万 不是冲存货成本吗
apple老师
|
提问时间:02/02 19:58
#CPA#
同学你好, 是冲存货成本的 当它在购进时, 借:其他应收款 贷:库存商品 收到赔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
阅读 100
收藏 0
在合理的保险储备量下 订货成本+储存成本未必是最低的吗?也就是说 ko kc 不能用那个根号下式子变乘号的计算了。此时 ko ku也不再是‘相关总成本’了
于老师
|
提问时间:02/02 19:06
#CPA#
亲爱的学员,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您的理解有误,您说的是这个公式吧?这个是与经济订货批量的相关总成本,跟保险储备计算没关系的。利用公式计算出的经济订货批量的相关总成本是最低的。 祝您学习愉快!
阅读 155
收藏 1
假设转让离婚析产房屋所取得的收入为50万元,原来购进时财产原值为30万元,税费2万元,离婚析产时各占50%;但分割时分给女方,女方用20万换得男方50%的所有权。如果女方再次转让房屋,财产转让应纳税所得额为50-【(30+2)×50%】=34万元,还是50-【(30+2)×100%】=18万元? “个人转让离婚析产房屋所取得的收入,允许扣除其相应的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余额按照规定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其相应的财产原值,为房屋初次购置全部原值和相关税费之和乘以转让者占房屋所有权的比例。”这里面转让者占房屋所有权的比例不明白是离婚析产时的比例50%,还是最后再次转让时转让者所有权100%?
果粒老师
|
提问时间:02/02 15:21
#CPA#
在这个问题中,我们需要明确“转让者占房屋所有权的比例”是指哪个时点的比例。 首先,根据问题描述,“个人转让离婚析产房屋所取得的收入,允许扣除其相应的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余额按照规定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其相应的财产原值,为房屋初次购置全部原值和相关税费之和乘以转让者占房屋所有权的比例。” 这里的“转让者占房屋所有权的比例”应当是指转让时转让者实际拥有的房屋所有权比例。 接下来,我们分析女方的房屋所有权变化: 1. 离婚析产时,房屋原值30万元,税费2万元,总价值32万元。双方各占50%,即女方此时拥有50%的所有权,对应的财产原值为16万元(32万元 * 50%)。 2. 女方用20万元从男方处购得剩余的50%所有权,此时女方拥有100%的房屋所有权。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女方再次转让房屋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当基于她取得该房屋所有权时的总成本来计算。 女方取得100%所有权时的总成本包括: • 离婚时分割得到的50%所有权对应的成本:16万元(按原值和税费计算) • 从男方处购买剩余50%所有权支付的费用:20万元 因此,女方再次转让房屋时,其财产原值应为36万元(16万元 + 20万元)。 然而,根据税法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我们只需要考虑转让者实际支付的成本。在这里,女方实际支付的成本(即她取得房屋所有权时的总成本中与她转让收入相对应的部分)是她拥有50%所有权时的成本(因为她是从这个比例开始,通过购买达到了100%的所有权)乘以她最终转让的100%比例,但考虑到税法允许按照转让时实际拥有的比例来扣除原值,且女方在转让时拥有100%的所有权,我们可以简化计算为:按照她初次取得房屋时(离婚析产+后续购买)的总成本来扣除。但这里的关键是理解“转让者占房屋所有权的比例”在计算原值扣除时的作用。 由于女方在转让时拥有100%的所有权,且她取得这100%所有权的过程中,实际支付的成本是36万元(基于她取得50%时的成本和后续购买的成本),但按照税法,她可以扣除的是她初次购置(包括析产分配和后续购买视为一个整体过程)时对应比例的成本。不过,在这个特定情况下,因为最终转让的是100%所有权,且我们关注的是最终转让时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所以可以直接用总成本36万元(如果视为一个连续过程)来对比转让收入50万元,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36万元并不是简单地(30+2)*100%,而是考虑了女方后续购买的成本。 但严格按照税法条文理解,“其相应的财产原值,为房屋初次购置全部原值和相关税费之和乘以转让者占房屋所有权的比例”这句话中的“初次购置”和“转让者占房屋所有权的比例”应当是指转让行为发生时,转让者最初获得该比例所有权时的成本。在这个案例中,如果我们将女方的行为看作是两个阶段(离婚析产获得50%,然后购买剩余50%),那么在计算她转让100%所有权时的应纳税所得额时,理论上应当分别考虑这两个阶段她所支付的成本。但实际操作中,税务机关可能会允许纳税人按照一个连续的过程来处理,即考虑她取得100%所有权时的总成本。 不过,为了直接回答问题中的计算选项: • 如果严格按照“转让时转让者实际拥有的房屋所有权比例”来追溯其初次购置成本,并且认为女方在转让时拥有的100%所有权是基于她之前所有行为的累积(包括离婚析产和后续购买),则我们应当考虑她取得这100%所有权时的总成本(虽然这里有些理论上的争议,因为“初次购置”一词可能引发不同的解释)。但在这个特定情境下,为了简化计算和理解,我们可以认为女方转让时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是基于她取得100%所有权时的总成本(包括析产分配的成本和后续购买的成本,如果视为一个连续过程)与转让收入的差额。 • 因此,不是简单地用(30+2)*50%或(30+2)*100%来计算扣除的原值。实际上,女方转让时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当基于她取得100%所有权时的总成本(如果视为连续过程则为36万元,但这里需要注意税法可能的具体执行规定)与50万元的差额。 然而,为了直接对应问题中的选项,并且如果必须在这两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更接近的,那么考虑到女方最终转让的是100%的所有权,且我们关注的是她转让时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更合理的做法可能是基于她取得这100%所有权时的成本(如果视为连续过程)来扣除原值,即选择更接近于50-【(30+2)×100%的调整值(但实际上应考虑女方后续购买的成本)】,但这里的18万元显然没有考虑女方后续购买的成本,所以不是正确答案。而34万元这个选项,如果理解为是基于女方取得100%所有权时的总成本(包括析产分配的成本和后续20万元购买成本,即36万元,但考虑到税法可能允许的扣除和计算方式,这里需要税务专业判断)与转让收入的差额(并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以符合税法规定),则可能更接近正确答案(但具体还需根据税法具体规定和税务机关的解释来确定)。 但重要的是要理解,这里的计算并不是简单地基于(30+2)*50%或(30+2)*100%,而是需要考虑女方取得房屋所有权时的总成本和转让时的具体情况。在实际操作中,建议咨询专业税务人员或税务机关以获取准确指导。 综上所述,如果必须在这两个选项中选择,且考虑到女方最终转让的是100%所有权,并且我们是在尝试理解税法规定下的计算方式,那么34万元这个选项可能更接近一个考虑了女方取得100%所有权时总成本(如果视为连续过程并进行了适当调整以符合税法规定)与转让收入差额的计算结果(但请注意,这里的解释和选择是基于对税法规定的理解和尝试解答问题,并非专业税务建议)。然而,最准确的计算方式和结果应当依据具体的税法规定和税务机关的解释来确定。
阅读 146
收藏 1
这个旧设备在计算0时点的时候是不考虑营运资本垫支,新设备考虑营运资本垫支对吗?
小敏敏老师
|
提问时间:02/02 14:21
#CPA#
你好,同学,旧设备也考虑了0时点的营运资本垫支。
阅读 147
收藏 1
公司要注销要把进项税做退税 需要做账务处理吗? 怎么做?
钟存老师
|
提问时间:02/02 11:39
#CPA#
借:应交税费-增值税留抵税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 借:银行存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留抵税额
阅读 130
收藏 1
017 成本法下被动稀释不丧控, (1)个别报表不做处理 (2)合并报表调整投资收益和资本公积 成本法下主动售出不丧控, (1)个别报表要做处理 (2)合并报表调整投资收益和资本公积 以上四种说法对吗?
李老师
|
提问时间:02/02 10:30
#CPA#
亲爱的学员,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理解正确 祝您学习愉快!
阅读 225
收藏 1
产权比率,权益乘数的区别与联系?
张瑞雪老师
|
提问时间:02/02 07:06
#CPA#
你好,权益乘数=总资产/股东权益=(负债+股东权益)/股东权益=1+负债/股东权益(产权比率)
阅读 145
收藏 0
016 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拒绝提供书面声明,确认其已履行对财务报表的责任的情况下不是应该说明审计的初步业务活动就是未成功完成的吗?不应该拒绝承接业务吗?为什么会是可能出具非无保留审计意见呢?
于老师
|
提问时间:02/01 21:42
#CPA#
亲爱的学员,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管理层拒绝提供书面声明,确认其已履行对财务报表的责任,这确实可能导致初步业务活动未能成功完成。然而,在已经承接了业务的情况下,如果之后发现这种情况,会计师可能会考虑出具非无保留审计意见,而不是直接拒绝承接业务。这是因为会计师需要评估该事项的影响程度,并根据影响的严重性决定是出具保留意见、否定意见还是无法表示意见。 祝您学习愉快!
阅读 273
收藏 1
货币资金审计中,主营业务总账和明细账需要不同的人记录吗,为什么
小赵老师
|
提问时间:02/01 20:33
#CPA#
亲爱的学员,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没有这项强制规定的,被审计单位可以自己决定。 祝您学习愉快!
阅读 205
收藏 1
市盈率的分子应该减去优先股股息 其中的优先股股息指的是什么。A可累积优先股-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股息 B可累积优先股-未宣告本年期发放、但可累积的股息 C=A+B即可累积优先股的本期应发放的股息 D可累积优先股-以前年度未宣告、但可累积的股息 如果把上述选项中的‘可累积优先股’改成‘不可累积优先股’呢?
于老师
|
提问时间:02/01 20:15
#CPA#
亲爱的学员,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不用按您想的那么复杂,按一下记忆即可。 对于发行的不可累积优先股等其他权益工具应扣除当期宣告发放的股利。 对于发行的累积优先股等其他权益工具,无论当期是否宣告发放股利,均应予以扣除,不考虑以前拖欠的。 祝您学习愉快!
阅读 223
收藏 1
监盘程序中的截止日定义是什么
郭老师
|
提问时间:02/01 19:13
#CPA#
亲爱的学员,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截止日指的就是你监盘哪天的日子,一般是资产负债表日。 祝您学习愉快!
阅读 261
收藏 1
请问这道题,“国外品牌涌入国内”是说明全球化程度高吗?全球化程度高对应躲闪者和抗衡者,那为什么不选BC,而是选AD?
小赵老师
|
提问时间:02/01 18:21
#CPA#
亲爱的学员,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面对国外品牌牙膏不断涌入国内市场的不利局面”,只是引出一个背景,并不能直接等价于全球化程度高,判断的关键是根据鸭鸭公司采取的具体举措来判断采用的是哪种战略。 祝您学习愉快!
阅读 175
收藏 1
请问,全球化战略是在较有利国家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为什么说适应能力低?
李老师
|
提问时间:02/01 18:08
#CPA#
亲爱的学员,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全球化战略:本土独立性和本土适应能力低、全球协助程度高。强调产品标准化。 ?全球化战略适应能力低,是因为它强调向全世界市场推销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较少考虑当地市场的特定需求?。 祝您学习愉快!
阅读 162
收藏 1
7.2.1 Z281 (3)为乙公司原股东带来的净现值 不理解。①按答案的思路 乙公司原股东得到了增资后的股权价值的70%,那么 他们相应的也失去了旧价值(1)的答案的70%啊?他们并没有失去所有的股权 为何要把旧价值全减去?②按我的思路 乙公司原股东拥有这个公司的70%的股权没有变,变的是30%的部分。30%这里 得到的是增资款3000 失去的是现在拥有的股权价值34366的30%。逻辑错在哪里 请老师指正。
周老师
|
提问时间:02/01 15:20
#CPA#
亲爱的学员,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8426.25是增资前的股权价值,增资前的股权价值全部是属于原股东的,不能乘以0.7 您再理解一下 祝您学习愉快!
阅读 174
收藏 1
7.2.1 Z281 彩字是我有疑问的。篮字是标答 红字是我算的:我把第二期和后续期一起折现,我算了是20253.66,而答案这两部分是19720.32。想知道我算错在哪里了。
张老师
|
提问时间:02/01 14:01
#CPA#
亲爱的学员,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您发一下完整的题目老师看一下。 祝您学习愉快!
阅读 175
收藏 0
怎么判断职务相容不相容?和环节相不相临有什么关系
小赵老师
|
提问时间:02/01 12:53
#CPA#
亲爱的学员,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担任可能会导致错误或舞弊,且难以被发现的职责。比如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等。判断是否相容主要看这些职务之间是否存在潜在的利益冲突或者操作风险。至于环节是否相邻,并不是决定因素,关键在于是否有足够的内部控制来防止和检测可能的问题。 祝您学习愉快!
阅读 244
收藏 1
012 根据CPA对以前期间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如果一项或多项重大错报风险的固有风险被评估为较高,运用分析程序作为风险评估程序不足以实现复核的目的,这句话如何理解?这句话说的是风险识别和评估结果阶段,仅实施分析进行复核难道不够吗?感觉答案说的是风险应对环节
张老师
|
提问时间:02/01 10:27
#CPA#
亲爱的学员,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风险识别和评估阶段,如果某项或多项重大错报风险的固有风险被评估为较高,仅通过分析程序可能无法充分了解这些风险。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采取更详细的审计程序来确保对风险的准确评估。这并不意味着这是在风险应对环节,而是在强调风险识别和评估阶段的局限性。 祝您学习愉快!
阅读 172
收藏 1
不能由销售寄送对账单,但客户没有及时回复的可以由销售跟进,是这样吗,为什么
汪老师
|
提问时间:01/31 23:05
#CPA#
亲爱的学员,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是不可以的,注会要对整个过程保持控制。 祝您学习愉快!
阅读 154
收藏 0
2×25年的租赁投资净额期末余额为什么是20000元?
apple老师
|
提问时间:01/31 22:36
#CPA#
同学你好。 因为计算过程中有小数点误差。会导致最终有一个尾差出现的,因此。最后一期时,会把尾差调整在 利息收入里
阅读 127
收藏 1
具体业务循环中,一种控制对应哪种认定应该怎么考虑,比如发货单对应存货的存在认定,为什么不能是完整性?比如发货单要求发出10件,实际没发,账面存货减10件的金额,实际没减少,进而影响完整性认定,请老师指导下
周老师
|
提问时间:01/31 20:25
#CPA#
亲爱的学员,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发货单对应的是存货的存在认定,因为发货单是证明货物已经发出的重要凭证。如果发货单记录了货物已发出但实际上没有发出,这会导致账面显示的存货比实际少,即存在认定被违反。而完整性认定关注的是所有应该记录的交易是否都已经被记录,比如实际发出了10件货但未在账面上记录,则是完整性问题。所以,具体业务循环中控制对应哪种认定需要根据该控制主要防范的风险来确定。 不是完全绝对的,还是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去进行判断。 祝您学习愉快!
阅读 206
收藏 0
7.2.1 19年计算 S214 两个问题:(①)虽然股利支付率≠100% 但是题目要求用股【利】现金折现模型、但答案用的是股【权】现金流量模型?第二章讲的逻辑,比如期末数还是平均数,是说看题目怎么要求就怎么做;这里不适用了么?(②)而且当我看到题目让用股【利】现金折现模型,我想的是股权流=净利润-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值 ∴或许虽然股利支付率≠100% 但仍然可能全部股权流都用来发股利了。这种情况是否存在?)
汪老师
|
提问时间:01/31 14:56
#CPA#
亲爱的学员,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1.题目要求采用股利现金折现模型,750*80%是股利,所以第一问用的是股利现金折现模型。您说的:期末数还是平均数,是说看题目怎么要求就怎么做;这里不适用了么?具体指哪里呢? 2.有可能。 股利现金流量折现模型是把未来股利折现股权现金流量折现模型是把未来股权现金流量折现 股利现金流量=股利 如果股权现金流量全部用于发放股利,即股利=股权现金流量 所以此时股利现金流量与股权现金流量相等。 股权现金流量=股利-增发新股+回购股票,如果没有增发和回购股票,此时股权现金流量也是等于股利现金流量的。 如果有发行新股或回购,二者是不相等的 祝您学习愉快!
阅读 195
收藏 1
7.1 多选17年 下列关于企业公平市场价值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企业公平市场价值是企业控股权价值 B.企业公平市场价值是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C.企业公平市场价值是企业持续经营价值 D.企业公平市场价值是企业各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的价值 【答案】BD 【解析】从少数股权投资者来看,V(当前)是企业股票的公平市场价值;对于谋求控股权的投资者来说,V(新的)是企业股票的公平市场价值,选项A错误;一个企业的公平市场价值,应当是其持续经营价值与清算价值中较高的一个,选项C错误。 【∵持续经营价值就是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C项的解析可以转换为‘一个企业的公平市场价值,应当是其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与清算价值中较高的一个’。这样就与与B项表述‘企业公平市场价值是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矛盾了啊,B项明显是以偏概全了;如果清算价值更高,企业公平市场价值便并非是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李老师
|
提问时间:01/31 14:40
#CPA#
亲爱的学员,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由营业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称为持续经营价值。 清算价值是企业清算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企业公平市场价值是企业持续经营价值与清算价值中较高的一个,二者都是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所以不矛盾的。 祝您学习愉快!
阅读 156
收藏 1
请问乙公司用长期股权投资交换时不需要确认销项税额吗?
暖暖老师
|
提问时间:01/31 14:37
#CPA#
你好,长期股权投资不是增值税的范围
阅读 139
收藏 1
评价未更正错报影响和临近结束时实施分析程序有先后顺序吗,为什么
郭老师
|
提问时间:01/31 14:02
#CPA#
亲爱的学员,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在审计过程中,通常先评价未更正错报的影响,再进行临近结束时的分析程序。这是因为需要首先确定未更正的错报对财务报表可能产生的影响,之后通过实施分析程序来验证这些错报是否已经被正确处理或其影响已被适当评估。这样可以确保审计结论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祝您学习愉快!
阅读 156
收藏 1
“在评价未更正错报的影响之前,重新评估前期确定的重要性”,请问这里的实际财务结果考虑错报吗,比如初始估计收入1000确定100重要性,接近期末时实际账面收入1500,考虑重要性时是被审账面还是账面扣除已发现的错报?考虑错报的话如果错报有600,那根据900重新确定重要性更低的话,审计程序的范围可能扩大进而错报也可能增多,那就循环往复以上过程?是这样吗?
张老师
|
提问时间:01/31 13:29
#CPA#
亲爱的学员,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对的,重要性是一直都需要考虑的。开始本来就是估计的,后边可能根据获得的审计证据做出调整。 祝您学习愉快!
阅读 164
收藏 0
你好 请问编制合并利润报表时,按照要求在同控的情况下,假如A公司B公司为同一集团下公司,A公司6月末从B公司购买了全资子公司C公司,A公司增加了子公司C公司,需要合并C公司1-12月收入费用利润,而B公司对子公司C公司丧失控制,需要合并C公司1-6月收入费用利润,这样一来1-6月的数据不是会重复计算吗?
于老师
|
提问时间:01/31 00:15
#CPA#
亲爱的学员,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A公司6月末从B公司购买了全资子公司C公司,就是A公司编制合并报表了,在A公司的合并报表上体现C公司1-12月收入费用利润,和B公司的利润 而B公司编制合并报表体现的是C公司1-6个月的收入费用和利润 这是两个合并报表,并不会涉及到重复 祝您学习愉快!
阅读 196
收藏 0
样本代表性为什么和错报发生率相关?相同规模错报越多推断总体越准确?如果总体错报本身很少,就不能抽样了?
于老师
|
提问时间:01/30 19:47
#CPA#
亲爱的学员,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样本的代表性与错报发生率相关是因为样本需要反映总体的特征。错报越多,通过相同规模的样本可以更准确地推断出总体的情况,因为有更多的数据点来支持结论。如果总体中的错报很少,则抽样仍然可行,但可能需要更大的样本量或采用其他方法以确保能够检测到这些稀少的错报。 祝您学习愉快!
阅读 230
收藏 1
上一页
1
...
106
107
108
109
110
...
500
下一页
速问速答
没有找到问题?直接来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