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免费问答
问答首页
话题广场
精华问答
登录
注册
发现问答
分享他人的知识经验
最新回答
热门回答
类别:
全部
实务
税务
初级职称
中级职称
CPA
税务师
CMA
建筑
事业单位
财务软件
Excel
请问老师,公司有员工未上社保,可以发年终奖吗
朴老师
|
提问时间:08/06 18:44
#实务#
同学你好 这个可以的
阅读 11
收藏 0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为什么是会计估计变更
朴老师
|
提问时间:08/06 18:43
#中级职称#
应纳税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确定,依赖对资产负债账面价值、计税基础的估计(如折旧年限、坏账比例等)。这些估计因新信息、经验调整时,就属于会计估计变更(是对 “结果不确定事项的判断修正”,而非会计政策本身改变 )。
阅读 54
收藏 0
老师好!请教:给业务员销售的返利怎么入账?分录怎么做呢
郭老师
|
提问时间:08/06 18:42
#实务#
你好,这个销售员是你单位职工吗
阅读 17
收藏 0
外经证核销后,预交申报个税需要到大厅终止吗,还是自动终止
郭老师
|
提问时间:08/06 18:41
#税务#
不需要的 会自动终止
阅读 19
收藏 0
请贾苹果老师回答,其他人勿接,否则差评谢谢!小规模纳税人,是不是可以开专票3%和1%,这个就必须要交税,开普票就是季30万内不交税,超过就要全部交税
apple老师
|
提问时间:08/06 18:39
#CPA#
同学你好,我给你解答
阅读 52
收藏 0
老师 延迟退休56岁6个月,然后单位协理需要减5岁,我咋才能设置个公式,让他自动生成得到51岁6个月,数值加减然后岁跟个月还带上
董孝彬老师
|
提问时间:08/06 18:37
#Excel#
同学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请稍等
阅读 86
收藏 0
当年企业年金交缴纳时一起计提可以吗?(不分月计提了)
郭老师
|
提问时间:08/06 18:37
#实务#
你好可以的 可以的
阅读 15
收藏 0
一个中级,两个初级,均为在职人员,公司注册地址是一个初级人员租赁的,可以成立代理记账公司吗?
钟存老师
|
提问时间:08/06 18:36
#实务#
如果场地是商业用途 人员条件满足代理记账公司成立条件
阅读 16
收藏 0
老师好,工资也可以抵扣进项,对吗?
钟存老师
|
提问时间:08/06 18:33
#实务#
工资不属于抵扣增值税进项税的法定事项 也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所以不可以抵扣进项税的
阅读 16
收藏 0
老师,我们卖废品的话嗯不用给对方开票,对吗?直接做营业外收入。转年汇算清缴的时候,营业外收入是不是要做纳税调增呀?
郭老师
|
提问时间:08/06 18:30
#实务#
...
阅读 36
收藏 0
如何快速核对两份应收账款的应收账款客商对应月份的金额是否相同,一份别人提供的,一份是自己做的,谢谢
朴老师
|
提问时间:08/06 18:29
#Excel#
数据整理:统一两份表格的客商名称、月份格式、金额小数位,添加 “客商 + 月份” 辅助列(如=客商列&_&月份列 )。 函数比对:用 VLOOKUP,以 “客商 + 月份” 为查找值,在对方表找金额,公式如 =VLOOKUP(辅助列, 对方表区域, 2, 0),对比结果。 差异查漏:对 #N/A(无记录)、金额不等项,核查客商别名、月份格式,或抽凭证细查
阅读 88
收藏 0
老师,麻烦问一下滞纳金怎么开发票了,
郭老师
|
提问时间:08/06 18:29
#税务#
你好,什么业务发生的滞纳金?
阅读 32
收藏 0
老师,我们公司建大棚,原来是果林,把果林砍了,给人家给的赔偿,这一部分怎么入账,我直接入成本还是怎么做
郭老师
|
提问时间:08/06 18:26
#实务#
你好 一块做 大棚成本的
阅读 38
收藏 0
请问计提的费用,可否以结转成本的方法,冲走?
朴老师
|
提问时间:08/06 18:25
#实务#
一般不可以。 计提的费用属于期间费用,与结转的成本(如主营业务成本)核算范畴不同,直接用成本冲销会混淆逻辑。 正确做法:多提或无需支付的费用,直接冲减原费用科目;若需转入成本,需先冲销费用再合规转入。
阅读 35
收藏 0
@董老师,请教问题的
董孝彬老师
|
提问时间:08/06 18:22
#实务#
朋友您好,感谢您的信任
阅读 27
收藏 0
一个月就两个人,本年累计也是两个人吗,比如1个人7月份累计7个人,是吗
朴老师
|
提问时间:08/06 18:21
#实务#
若统计在职人员 “本年累计人数(去重)”:不是每月人数相加,是全年实际在职的不同人员总数,比如 1 - 6 月有 6 人,7 月新增 1 人,累计是 7 人(含重复在职的人,按实际在职人头算 )。 若统计数据 “本年累计发生数(如工资收入)”:是 1 月到当前月的数值累加,比如 7 月工资条里 “累计收入”,就是 1 - 7 月收入总和
阅读 18
收藏 0
您好,为什么要分摊,乙公司向甲公司购买打印材料,甲公司向乙公司租设备,这是两个业务,不应该分开算吗?
朴老师
|
提问时间:08/06 18:19
#CPA#
因为这是 “一揽子交易”—— 两项业务在合同中绑定,不可拆分(如租设备依赖买材料,定价隐含在整体交易中),并非完全独立。 按会计准则,一项合同含多项履约义务时,需按各自单独售价分摊交易价格,否则收入确认不公允。若强行分开算,会导致收入或成本计量错误。
阅读 44
收藏 0
请问这个题的预计负债150是怎样得来的?
朴老师
|
提问时间:08/06 18:14
#实务#
在第(1)问中,判断预计负债金额时,遵循 “最可能发生金额” 原则: 题目里,赔偿乙公司存在两种可能:赔 200 万(概率 40% )、赔 150 万(概率 60% )。 因为 “150 万” 发生概率(60% )更高,属于 “最可能发生金额”,所以选 150 万作为赔偿额 。 再加上诉讼费 3 万,预计负债总额 = 150 + 3 = 153 万(分录里体现 )。
阅读 156
收藏 1
老师,我今年41岁,中级会计师,干过两年那个商贸会计干过三个月的代账会计,剩下时间用于考注会了,这种条件下,我上宁波去打工,可不可以啊?
董孝彬老师
|
提问时间:08/06 18:12
#实务#
同学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请稍等
阅读 33
收藏 0
从三月份公司成立 没给我交社保医保我自己交的灵活就业社保全年交完 医保月月从我银行扣。 公司就我一个雇员 9 月1日 全国要求公司交社保医保给雇员。我怎么做账呀
郭老师
|
提问时间:08/06 18:10
#实务#
你好,七月开始给你交吗?交企业职工社保吗?
阅读 30
收藏 0
老师你好,分公司要我们的货,又替我们支付厂家货款,这怎么做账务处理
郭老师
|
提问时间:08/06 18:07
#实务#
借应收账款分公司 贷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 借应付账款供应商 贷应收账款分公司 需要出一个委托书,你们委托分公司付货款。
阅读 22
收藏 0
个人申报经营所得需要填报哪些表格?
欧阳老师
|
提问时间:12/05 20:27
#会计实务#
个人申报经营所得需要填报的表格包括以下几个: 1. 《个人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申报表》:用于申报个人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的表格,其中包括个人的基本信息、收入、支出、扣除项目等。 2. 《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纳税申报表》:用于个体工商户申报生产经营所得的表格,其中包括个体工商户的基本信息、收入、支出、成本、费用等。 3. 《个人独资企业生产经营所得纳税申报表》:用于个人独资企业申报生产经营所得的表格,其中包括个人独资企业的基本信息、收入、支出、成本、费用等。 4. 《个人合伙企业生产经营所得纳税申报表》:用于个人合伙企业申报生产经营所得的表格,其中包括个人合伙企业的基本信息、收入、支出、成本、费用等。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填报的表格会根据个人的经营形式和所得类型而有所不同,上述表格仅为常见的几种。在填报表格时,应根据相关税务规定和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填报。如果有疑问,建议咨询税务机关或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人士。
阅读 909
收藏 4
小规模纳税人可以选择按季度申报纳税,每季度的销售额不超过7.5万元时免征增值税。
李老师
|
提问时间:12/05 20:24
#会计实务#
对于小规模纳税人来说,按季度申报纳税是一种常见的方式。根据相关规定,如果每个季度的销售额不超过7.5万元,小规模纳税人可以免征增值税。这意味着他们不需要计算、申报和缴纳增值税。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某个季度的销售额超过7.5万元,小规模纳税人就需要按照规定进行增值税的计算、申报和缴纳。具体的税率和计算方法可以根据当地税务部门的规定进行操作。 此外,小规模纳税人还需要遵守其他相关税务规定,如按时申报和缴纳其他税种(如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等。 总而言之,小规模纳税人可以选择按季度申报纳税,每季度的销售额不超过7.5万元时免征增值税,但超过该额度时需要按规定进行增值税的计算、申报和缴纳。
阅读 736
收藏 3
请问如何在科学计算器上获取标准差的计算结果?
李老师
|
提问时间:12/05 20:22
#会计实务#
在科学计算器上计算标准差的方法如下: 1. 输入数据:首先,输入要计算标准差的数据集合。可以逐个输入数据,或者将数据存储在一个数组中。 2. 计算平均值:使用计算器的求和功能,将数据集合中的所有数据相加,然后除以数据的个数,得到平均值。 3. 计算方差:对于每个数据,将其与平均值的差的平方相加,得到所有差的平方的总和。然后将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得到方差。 4. 计算标准差:将方差的平方根即为标准差。使用计算器的开方功能,输入方差的值,得到标准差的结果。 请注意,科学计算器的具体操作可能因型号和品牌而有所不同。建议参考计算器的用户手册或使用说明书,以了解如何执行上述步骤。
阅读 767
收藏 0
社保工龄计算中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王一老师
|
提问时间:12/05 20:15
#会计实务#
在社保工龄计算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入职日期:社保工龄计算的起点是员工的入职日期。一般来说,入职日期是指员工正式开始在该单位工作的日期。 2. 缴纳社保的起始时间:员工开始缴纳社保的时间也是计算社保工龄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个时间通常是根据员工入职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来确定的。 3. 缴纳社保的连续性:在计算社保工龄时,连续缴纳社保的时间是需要考虑的。如果员工在某段时间内没有缴纳社保,那么这段时间将不计入社保工龄。 4. 社保缴纳基数:社保工龄的计算还要考虑员工的社保缴纳基数。社保缴纳基数是指员工在缴纳社保时所按照的工资基数。不同地区和不同单位的社保缴纳基数可能有所不同。 5. 社保缴费年限:社保工龄的计算还要考虑员工的社保缴费年限。一般来说,员工需要在单位连续缴纳社保达到一定的年限才能享受社保相关的权益。 综上所述,社保工龄的计算需要考虑员工的入职日期、缴纳社保的起始时间、连续缴纳社保的时间、社保缴纳基数和社保缴费年限等因素。
阅读 611
收藏 3
会计基本假设中的会计主体性是指将企业视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
李老师
|
提问时间:12/05 20:13
#会计实务#
是的,会计基本假设中的会计主体性确实指的是将企业视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这意味着会计记录和报告应该仅仅涉及企业本身的经济活动,而不涉及企业所有者或其他相关方的个人财务状况。 会计主体性的原则要求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务活动与企业所有者和其他相关方的个人财务状况和业务活动相分离。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可比性和可靠性。 根据会计主体性的原则,企业应该有独立的财务记录和报告,包括独立的账户和报表。这样可以确保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务活动能够独立地进行评估和分析,以便为企业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相关方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 总之,会计主体性是会计基本假设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它要求将企业视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确保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务活动与企业所有者和其他相关方的个人财务状况和业务活动相分离。
阅读 815
收藏 3
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吗?
王一老师
|
提问时间:12/05 20:12
#会计实务#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应当计提折旧。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租赁》的规定,经营租赁是指租赁期限内,租赁方将租赁资产的全部或者主要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承租方的租赁方式。在经营租赁中,租赁方虽然保留了资产的所有权,但承租方在租赁期限内享有资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权。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固定资产》的规定,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其预计使用寿命分期计提折旧。无论是自有资产还是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都需要按照其预计使用寿命计提折旧。 因此,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也需要按照其预计使用寿命计提折旧。租赁方作为资产的所有者,应当按照租赁期限内的预计使用寿命计提折旧费用。而承租方作为资产的使用者,应当在租赁期限内按照租赁费用支付给租赁方。
阅读 2992
收藏 13
会计科目的设立要根据企业的经济业务特点和管理需要,合理划分和命名,以便于准确记录和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王一老师
|
提问时间:12/05 20:07
#会计实务#
会计科目的设立是会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了反映和记录企业的经济业务而设立的分类项目。会计科目的设立要根据企业的经济业务特点和管理需要,合理划分和命名,以便于准确记录和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在设立会计科目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业务特点:会计科目应能够准确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特点,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方面。例如,资产科目可以根据资产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划分,如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 2. 管理需要:会计科目的设立应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包括决策、控制和监督等方面。例如,费用科目可以根据不同部门或项目进行划分,以便于管理人员进行费用控制和分析。 3. 合理划分和命名:会计科目的划分应合理,不能过于细分或过于概括。科目的命名应简洁明了,符合会计规范和行业惯例,便于理解和使用。 会计科目的设立是一个综合考虑的过程,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合理划分和命名。同时,会计科目的设立也需要与企业的财务报告编制和会计信息系统相匹配,以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阅读 638
收藏 3
销售成本的计算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等。
李老师
|
提问时间:12/05 20:05
#会计实务#
销售成本的计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直接材料成本:直接材料成本是指用于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原材料的成本。计算直接材料成本时,需要考虑原材料的购买成本、运输成本以及与原材料相关的其他费用,如存储费用等。 2. 直接人工成本: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直接用于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劳动力成本。计算直接人工成本时,需要考虑直接劳动力的工资、福利费用以及与直接劳动力相关的其他费用,如培训费用等。 3. 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是指与产品生产过程直接相关的费用,包括间接材料成本、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业务费用等。间接材料成本是指不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材料成本,如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耗材。间接人工成本是指不直接参与产品生产的劳动力成本,如生产过程中的管理人员工资。制造业务费用是指与产品生产过程相关的其他费用,如设备折旧费用、能源费用等。 综上所述,销售成本的计算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等。具体计算方法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会计准则进行确定。
阅读 1895
收藏 8
在Excel中,如何使用标准离差计算公式?
秦老师
|
提问时间:12/05 19:59
#会计实务#
在Excel中,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标准离差: 1. 首先,计算每个数据点与平均值的差值。假设数据位于A1到A10单元格,平均值位于B1单元格,可以使用以下公式: =A1-B1 2. 然后,计算差值的平方。假设差值结果位于C1到C10单元格,可以使用以下公式: =C1^2 3. 接下来,计算差值平方的总和。假设总和位于D1单元格,可以使用以下公式: =SUM(C1:C10) 4. 然后,计算差值平方总和的平均值。假设平均值位于E1单元格,可以使用以下公式: =D1/10 5. 最后,计算标准离差。假设标准离差结果位于F1单元格,可以使用以下公式: =SQRT(E1) 请注意,上述公式中的单元格引用和数据范围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阅读 2642
收藏 11
上一页
1
...
466
467
468
469
470
...
500
下一页
速问速答
没有找到问题?直接来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