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6.90 苹果版本:8.6.90
开发者: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2012中级金融专业辅导:商业银行管理

来源: 正保会计网校 编辑: 2012/09/17 17:01:03 字体:

  本文主要介绍2012年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第四章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第三节商业银行管理的归纳笔记,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更好的全面了解2012年经济师考试的相关重点!

第三节 商业银行管理

  一、资产负债管理

  (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论

  资产负债管理是商业银行对其资金运用和资金来源的综合管理。

  1.资产管理理论

  以商业银行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为重点。其核心认为商行的利润主要来源于资产业务,而商业银行只能被动地接受负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是资产业务。

  资产管理理论的基础是:商业性贷款理论、转移理论、预期收入理论。

  2.负债管理理论

  以负债为经营重点来保证流动性的经营管理理论。

  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在保持流动性方面,没有必要完全依赖建立分层次的流动性储备资产,一旦需要资金,可以向外举借,只要能借到资金,就可大胆放款争取盈利——主动负债

  除传统存款业务以外,商业银行可以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方式来弥补活期存款的局限性,从而保持资金的流动性。

  3.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该理论认为商行的经营管理中,不能偏重资产和负债的某一方,高效的银行应该是资产与负债管理双方并重。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产生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是目前现代商业银行最为流行的经营管理理论

  (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内容

  1.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理(重点掌握)

  (1)规模对称原理

  规模对称原理指从总体上管理银行资产运用的规模必须与负债来源的规模相对称。

  不是简单的对等,而是一种建立在合理经济增长基础上的动态平衡。

  (2)结构对称原理:资产和负债的偿还期及利率结构对称,浮动和固定的对称等

  与规模对称原理一样,是一种动态资产结构与负债结构的相互对称和统一平衡。

  (3)速度对称原理

  资产平均到期日/负债平均到期日=平均流动率

  若平均流动率>1,资产运用过度;或平均流动率<1,表示资产运用不足。

  (4)目标互补原理:银行经营目标中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方面是可以相互补充的。

  (5)利率管理原理

  差额管理就是固定利率负债大于固定利率资产的差额,与变动利率负债利率小于变动利率资产的差额的相适应,从而不断保持银行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均衡,

  利率灵敏性资产与负债管理是指由于市场利率的频繁变动可能会对商行造成损失,所以商行就要在利率灵敏性的资产和负债两方面进行比较,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动的预测,相应的地灵敏性资产和负债进行调整,以取得较多的盈利。

  (6)比例管理原理

  比例指标一般分为三类:安全性指标、流动性指标、盈利性指标

  2.资产负债管理的内容

  (1)资产管理:包括准备金管理(按性质分为存款准备金管理、资本准备金管理和贷款准备金管理)、贷款管理和证券投资管理。

  (2)负债管理:包括资本管理、存款管理和借入款管理。

  资本管理的核心是确定资本需要量以及各种形式的资本占总资本的比重。目前比较通行的是依据“巴塞尔协议”的规定,按资本与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计算,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

  存款管理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对吸收存款方式的管理,一是对存款利率的管理,一是对存款保险的管理。

  借入款的管理主要内容是:严格控制特定目的的借入款;分散借入款的偿还期限和偿还金额,以减轻流动性过于集中的压力;控制适当的规模和比例,并以增加短期债券为主,增强流动性;努力扩大借入款的渠道或后备渠道,以保证必要时能扩大资金来源。

  (三)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

  1.我国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制度的建立。

  1994年,国有商行、农村信用社,按人行的要求开始全面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制度,即以比例加限额控制的办法,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实行综合管理。

  1998年1月1日起,人行取消了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增加量管理的指令性计划,改为指导性计划,在逐步推行资产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基础上,实行“计划指导、自我平衡、比例管理、间接控制”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2.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指标体系

  2005年,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分三层:风险水平,风险迁徙和风险抵补。反映在资产负债比例方面的指标主要体现在风险水平这一层上。风险水平类指标包括:流动性风险指标,信用风险指标,市场风险指标和操作风险指标,以时点数据为基础,属于静态指标。具体:

  (1)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状况及其波动性,包括流动性比率、超额备付金比率、核心负债比率和流动性缺口比率,按照本币和外币分别计算。

  (2)信用风险监管指标包括不良资产率和不良贷款率、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单一客户贷款率集中度、全部关联度等几项指标。

  (3)市场风险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因汇率和利率变化而面临的风险,包括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率和市场敏感性比率。

  二、风险管理

  (一)商业银行风险及成因

  1.商业银行风险产生的根源:高风险行业、经营货币这种特殊商品、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处于中介地位、影响金融市场供求关系变化也影响银行的资金安全。

  2.商行风险产生的主观原因:包括决策环节、管理环节、风险控制环节出现问题

  3.商行风险产生的客观原因:受外部客观环境制约程度高,任何客观形式的变化都会对商业银行产生影响,形成银行风险。

  (二)商行的主要风险

  1.按风险产生环境: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

  2.按风险产生原因: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投资风险、国家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

  3.按“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划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

  (三)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运用风险控制手段和方法,对在经营过程中所承受的风险进行识别、测量和控制以及化解的行为过程。

  风险管理的方法:

  1.风险的识别和认定

  资产风险基本权数是识别和认定银行各类资产风险含量的基本标准,是衡量银行经营风险的主要依据。

  根据不同授信对象和资产类型,将风险资产权数分为0、10%、20%、50%、100%五档。

  信用等级风险权数和资产形态风险权数由商业银行自行确定,并由其对企业、客户进行信用风险等级评价。

  2.风险控制

  (1)贷款资产风险控制措施:降低信用贷款比重;提高担保抵押贷款的比重;严格贷款审批制度,控制信贷风险;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2)非贷款资产风险控制主要措施有: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留足备付金,确保支付;对拆放同业资产,建立按风险含量高低划分审批管理权限的制度,积极推行抵押和担保拆借;严格控制高风险含量的委托代办资产;严格控制其他内部资产的风险含量;凡与涉外有关的保函、利率、汇率合约,均应由商业银行集中总行审批。

  3.不良资产经营管理与处置

  不良资产分类:信贷类不良资产和非信贷类不良资产

  2004年以前包括逾期、呆滞、呆账贷款

  2004年以后包括次级、可疑和损失类

  我国商业银行在处置不良资产中采取的主要手段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贷类不良资产的处置:催讨清收、法律追索、贷款重组、抵(质)押物处置、债权转让、委外处置、以物抵债、抵债返租、债转股、打包出售、资产证券化、申请破产(重整)和债权核销。

  (2)实物类资产的处置:拍卖处置、协议处置、招标处置和打包出售。

  (四)《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风险管理

  1.“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银行业全面风险管理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1998年开始酝酿,2004年正式出台,2006年底执行。中国银监会于2010年已对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实施。

  加强银行业全面风险管理是实施新巴塞尔协议的关键。

  2.“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我国的启示

  按照2004年9月美国COSO正式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从企业战略目标到目标实现的风险管理过程,有八大要素。

  早在2004年2月,银监会要求在2007年1月1日前国内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8%最低标准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最低资本金要求中,提出内部评级法,使资本充足率与银行面对的主要风险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三、财务管理

  (一)财务管理概述

  财务管理是利用价值形式对银行经营活动和资金运动进行的综合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1.财务管理的核心:基于价值的管理

  价值管理的价值指股东的投资价值,力求使股东价值最大化。

  2.财务管理的目标

  银行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银行价值最大化

  3.财务管理的功能

  商业银行管理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是传统的会计职能,而会计的职能又可分解为三块,一是监督控制;二为反映信息;三是规范反映信息。

  第二个层次是财务,主要体现在为计划制定、决策选择和资源分配提供支持。

  第三个层次是公司财务,着眼点在于企业的价值、股权的价值,是通过业务经营和股权交易来实现银行价值的最大化。

  4.财务管理的原则

  科学、统一、审慎、规范的管理原则

  (二)财务管理的内容

  财务管理包括资本金管理、成本管理、利润管理、财产管理、财务报告等方面。

  1.资本金管理

  (1)资本金

  是为保证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顺利开展所必须投入的货币资金以及经营过程中的一部分利润积累,是商业银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资本金构成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规定,银行资本分为两级:

  A、核心资本包括普通股及溢价、未分配利润、非累计性永久优先股、附属机构的少数股东权益及少数经选择可确认的无形资产。不低于加权风险总资产的4%。

  B、附属资本包括损失准备、次级债务资本工具、法定可转换债券、中期优先股、未分配股利的累积永久优先股、股本债券。

  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规定,商业银行总资本(核心资本与附属资本之和)与加权风险总资产的比率不得低于8%,附属资本最高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100%。

  C、我国人行规定的口径

  核心资本即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

  附属资本包括各项损失准备、长期次级债券等

  (2)资本管理的内容

  资本管理的目标: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基础上,通过优化资本配置效率,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

  资本管理的具体目标:①优化资本结构;②增强资本融资能力;③优化资本配置,提高资本利用效率。

  资本管理的内容:资本充足率管理,股利政策管理,融资政策管理,经济资本管理,账面资本、监管资本及经济资本协调配置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并购与股权投资管理等。

  2.成本管理

  商行成本是商行在从事业务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各项支出。

  商业银行全部成本涵盖的内容包括:筹集资金、运用资金、回收资金、及其他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耗费,还包括资金成本、风险成本、资本成本。

  (1)成本的构成:利息支出、经营管理费用、税费支出、补偿性支出、营业外支出、其他支出

  (2)成本管理的原则:成本最低原则、全面成本管理原则、成本责任制原则、成本管理科学化原则

  3.利润管理

  商行利润是在一定时期业务经营中所取得的最终财务成果,是衡量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成效大小的重要综合指标。

  (1)利润总额的构成

  A、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等等

  B、投资收益=投资收入-投资支出

  C、营业外收支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2)利润分配(掌握利润分配顺序)

  第一,依法纳税;

  第二,抵补已交纳的在成本和营业外收支中不可列支的惩罚性或赞助支出;

  第三,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第四,提取法定盈余公积10%,弥补亏损和转增资本金后的剩余部分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5%;

  第五,提取公益金;

  第六,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3)提高利润的途径

  A、扩大资产规模

  B、降低成本

  C、加强经营管理

  D、灵活调度资金

  E、提高资产质量,减少资产风险损失

  4.财产管理

  对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管理

  5.财务报告

  (1)会计报表(掌握三大会计报表的基本内容及功能)

  资产负债表:综合反映商业银行某一特定时点全部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情况的财务报表。

  损益表:综合反映商业银行在一定时期利润实现和亏损发生的实际情况的报表。

  财务状况变动表:反映商业银行在一定时期内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增减变化的动态报表。

  (2)财务分析(掌握资金分析和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

  财务分析分为资金分析、财务分析两大部分,两部分均应并重。

  资金分析着重对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各项指标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了解资产、负债的结构变化。

  财务分析主要是对经营收支和利润及其分配做出分析,其中包括利息收支分析。

  四、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述

  人力资源是指人口中具有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能力并从事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人的总称。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指为实现组织目标,由具体的管理主体根据人力资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质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培训、配置、使用、评价等诸环节的总和。

  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由两部分构成:人力资源的开发、人力资源的管理

  人力资源开发在现代化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

  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责主要包括:计划、录用、保持、发展、评价、调整等六个环节。

  (二)商业银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1.商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必要性(大纲不作要求)

  2.商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主要内容

  (1)人力资源规划

  (2)员工的考核和任用

  (3)人力资源的激励制度

  (4)员工绩效评价

  (5)人力资源的心理及智能开发

  (6)人力资源的环境开发

  (三)银行人力资源的科学化管理

  1.改革人事制度,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1)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

  (2)专业技术职务管理

  2.实行行长负责制

  3.加强员工培养和教育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30467号 京ICP证030467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314号

正保会计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