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初涉职场求职故事求职技巧校园生活资讯:CFO 世界读书频道道德观察原创春秋人物

冷暖会计职场学习故事生活故事情感生活贴士生活常识健康指南服饰美容心理测试调侃

首页>会计人生>调侃会计>会计杂文> 正文

大医之道

2013-10-21 14:26 快乐麻花 【 】【打印】【我要纠错

  作者:释一尘

  浅谈中医大家薛应中老先生。

  “天下之至变者病也,天下之至精者医也”,病是千变万化的,毫无定式,故而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为医必须穷尽一生精力,不断精进,才能做到救病患于危难,起沉疴于床则。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勿避险希、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大医精诚》篇中,论述了“大医”所要具备的两点医德:第一是精,亦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第二是诚,亦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要有“见彼苦恼,若己有之”之情,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由此可见,所谓“大医”,必须以患者为本,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既要全力以赴探究医学真谛,“精”于高超的医术,又要具备普救众生之仁爱情怀,“诚”于高尚的品德,两者缺一不可。

  古人已逝,今人尚痴。后世无数行医者将名医孙思邈对“大医”的界定奉为典范,并为之践行着。西安慈善名义薛应中老先生便是“大医”践行者之一。

  ——引子

  多少年来,一代又一代医家志士在继承和发展祖国医学中不断探索创新,在全心济世中不断攻坚克难,使中医学在世界医学领域一次又一次地打破了否定中医的谎谬神话。今天、在迸发着无限生机与活力的三秦大地上,一个普通平凡的中医大夫——薛应中,他选择的成才之路,是偶然也是必然。因为在他的幼年时代,中国的国情特殊,中医的命运也充满坎坷与困苦,以老先生的聪明才智作基础,假如选择别的行业,也许会做出另一番令人羡慕的事业。但是,他们却选择了中医,传承了中医学术,终成中医大家。并用他执着的追求和高尚的医德铸就了一位医者的忠诚,用他高超的医术医德谱写了一曲曲全心为民的篇章。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医术可以医病,也能医心。作为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德是当好一名好医生的前提。当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手上干的是良心活。只有品德高尚、医技精湛的人才能真正赢得病人的信任。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各种人际关系正处在调整和磨合之中,医务工作者的价值最终将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逐渐得到公正的体现。但是少数医务人员道德“出轨”现象也给人一些负面影响。

  古人云,大医精诚。如果一个医生没有一股子对医学的探索精神,没有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良好医德和境界,是很难成为大医的。

  薛应中,1943年生于陕西蓝田,老先生一贯的态度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他尽管是“低调做人”,却被推举为当今杏林公认的中医大家;他又“高调做事”:在四十多年的医学科学的探索和研发中,汲取中华五千年中医药的精华,秉持“向生命致敬!”和“科学、严谨、诚信、厚德;发掘、发现、发明、超越”的“应中精神”,始终站在现代医学科学的最前沿,攻坚克难,不断创新和超越,在1000多种的中药原料中筛选,变革工艺,历经几十万次的反复试验,突破了植物药与生物药结合的重大难题,发明了以研制“三元减肥衣”、“九五乾坤保健被褥”、“九五乾坤元气带”等多项专利产品,荣获国内各项科技奖和金银奖并数次把自己的专利无偿捐给国家。多次被《人民日报》、《陕西日报》、《西安日报》等新闻媒体报道。在悬壶济世,矢志中医学研究努力攀登医学巅峰的过程中,可以经常看到薛应中老先生南来北往的身影,现虽已七十岁高龄,但为了中医学术的继承与发展,薛应中老先生依然不停地耕耘着,也不断地有所收获。

  薛应忠老先生说,医生不是神仙,医学也是一门科学,它有许多不可预见性和风险,如果医生遇到问题都只考虑自己的名誉、地位的安稳,不敢创新,束手束脚,那么这个问题就永远得不到解决,“什么事总得有人去做,我只要尽到力,问心无愧。”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为什么薛老先生老能得到那么多群众的爱戴?答案很简单:因为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以病人的利益为出发点,都是让病人得到了实惠。即使在他生活最困难的时候,老先生多少年来始终坚持悬壶济世、普救众生、扶困赠药的原则,以一个医者的诚爱为无数病痛中的人们伸出了温暖之手,以他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把他们从死亡之谷和病痛之中把他们夺回来,从而赢得了广大患者和家属的高度赞誉。他用真诚温暖抚慰了一颗颗被病痛折磨的冰冷的心;用无私的人格感动着中华大地各族人民。

  “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已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按照名医孙思邈所著《大医精诚》中对“大医”的界定,医者薛应中老先生心怀“精诚之心”,“精”治患者,“诚”待患者,俨然“大医”风范。

  后记

  德者,医之道也。古今大医,无不离其左右也,醉心医道几十个春秋,孜孜不倦,教人律己,治病救人,无不尊其德从其道也,此心亦有,境亦有,故能成大家也。

  余闻先圣长沙翁,逢瘟疫恶传之乱世,呕心沥血,穷毕生之精力,救患民于堂前,甚则出其堂疗疾于乡里,以其医学之所究,著《伤寒杂病论》,传于后世,吾辈得而尊为经,何故,以其灼见,以其奥理,以其德仁,吾辈难以望其项背也。

  如温病四大家也,谁不曾瘟疫乱世,救万民于水火,以其阅历之广,而涉足之深,甚者其心怀苍生,所以著书立说,以其之经验,传于后世,吾辈以之为准绳,遵其所愿,当以救病治人为己任。

  又如当代名医薛老先生,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遵医道,从仁德,为医道中兴奉献毕生,实为当世之幸也。正是有此等心境,老先生方能登堂入室,得之大道,留名于青史,存书于万世。

  行医者,以德行天下,未有夜不能寐者,所以然,执书而论,观病而谈,非药不可救也,而因其医不知所下何也。是故,医者,当以德仁之心,救疾于苦难,博采众家之精微,而以高尚之医德而修身,以高超之医技济世也。

  幸之,薛应中君,古稀之年,依然坚守其道,以医技诊疗于苍生,著书论经奔走于世俗,启蒙吾辈之愚思,令吾辈有所醒悟。吾虽从事文学艺术行业,亦可以文道行于文艺界,不求日进斗金,但求坦荡无愧于心。老先生为兴我医道穷毕生之精力,所为何,医道兴则国民强壮,国民强壮则可振兴民族,兴我中华矣。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无双女侠
相关热词: 会计杂文 会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