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实行财政货币“复数”政策

2006-12-08 10:03 来源:武士国

  “十五”是我国开始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新时期。我们既要加快工业化进程,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和提高人民小康生活,实现到2010年的既定目标,又要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进程中,加强和完善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财政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政策体系中的主要手段,因此,在“十五”期间,财政货币政策的取向和调控方针应紧紧跟上同期国民经济的发展实际。

  从五年左右的发展时间上看,既不宜提积极扩张的财政货币政策思路,也不宜实行偏紧的政策取向。因为,“十五”期间面临的内外发展背景条件与“九五”大不一样。前三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都曾出现过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先后实行过治理整顿、宏观调控和再启动经济的政策措施。政策取向和实际操作与原定的基本思路有很大差距。有关研究报告认为,“十五”期间我国经济保持7%~8%的增长速度将是适度的。这一增长速度要比1978年~1997年间的平均增长速度(9.8 %)略低,但预计影响增长波动的内外因素很多,实际调控区间可能会超出预测的增长速度。

  出现上述增长趋势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国经济增长出现阶段性变化,经济发展和社会总供求关系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总量失衡和困扰我国经济发展多时的瓶颈制约基本消失,买方市场的出现,使传统经济增长受资源约束转为主要受市场约束,这个时期的宏观调控目标也将由计划经济时期以供给管理为主向以需求管理为主转变。下世纪初,经济增长中的市场需求约束有可能进一步强化。二是经济体制改革因素。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在发展思路上,要继续实现“九五”时期提出的两个根本转变的方针,要从单纯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向保持适度增长转变,从追求经济总量扩张向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主转变。三是资源和资金条件的约束。“十五”期间的各种资源条件与前十年相比更为严峻。水资源、能源、矿产资源和耕地资源等对经济发展的保证程度进一步降低。预计“十五”期间国际资金的流入速度受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的持续动荡而进一步减缓。我国自然生态环境和环境污染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制定正确的宏观调控政策思路和取向十分重要。

  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十五”期间,财政政策的调控目标是,通过增强国家的调控能力和手段(提高“两个比重”),着力调整和改善国民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在财政收入政策方面,力争使财政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国民经济增长。在财政支出政策方面,可实行适度从紧的支出政策,使财政性投资更多地转向能有利于改善经济结构,有利于产业部门协调持续增长的政策上来。货币政策应集中在确保短期总量平衡和经济的稳定发展上来。根据“九五”以来金融宏观调控的经验教训,在财政政策适度从紧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可以实行相对灵活的调节。主要是根据影响短期经济波动的各种先行指标、同步指标和滞后指标之间的不同变化,在一定区间实行相对稳定的规则,超出区间时,相机抉择。

  从最近几年的宏观调控经验看,在经济增长出现下滑、有效需求疲软和突发性因素交织过程中,实行积极扩张和刺激需求的措施是短期应对之策,而且主要靠财政扩张政策。但是从中长期发展的角度看,宏观调控政策的目标应以促进经济结构改善和升级,注意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整体效益为基本目标。与财政和货币政策相关的是,鉴于90年代宏观调控的经验教训,在“十五”期间实行财政与货币“复数”政策,即在相对稳定的调控规则前提下,实行一松一紧搭配。换句话说,下世纪初,在需求管理为主的宏观调控过程中,不能指望长时间地运用财政支出中的公共开支政策,如投资于有社会效益的基础设施。从财政自身看,随着债务发行量的激增,今后财政的还本付息负担无疑会相应增大。如果说在下世纪初要调整结构的话,需要建立在收入有可靠增长的基础之上。对财政投资政策进行战略调整,针对现有生产能力过剩的状况,财政投资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否则又会重复建设资金财政化倾向。财政投资要着力支持一些高新技术产业,能带动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发挥科技改造与发展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和主导产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