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免费问答
问答首页
话题广场
精华问答
登录
注册
财税专业问答平台:上千名老师在线等你,免费提问,快速解答
搜答案
暂无数据
0/400
选择问题所属话题
请添加话题
上传图片(最多上传3张图片)
提交问题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热门问答
精华问答
使用APP提问,老师回复第一时间提醒
扫一扫,下载APP
失业保险金的发放金额如何计算?
赵老师
|
提问时间:09/21 08:26
#初级职称#
失业保险金的发放金额一般是根据被保险人在失业前的工资水平和缴纳失业保险费的时间长短来确定的。 具体来说,一般采用以下公式计算失业保险金的发放金额: 失业保险金=失业前12个月的平均月工资×失业保险金发放比例×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 其中,失业前12个月的平均月工资是指被保险人在失业前12个月内的平均月工资,失业保险金发放比例是由国家规定的,一般为50%~80%,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的发放比例可能有所不同,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一般为6个月至1年不等。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地区或行业的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可能会高于上述公式计算的结果,具体情况需要根据当地或行业的规定来确定。
阅读 0
折旧方法有哪些?各有何优缺点?
周老师
|
提问时间:09/21 07:39
#初级职称#
折旧方法主要包括直线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它们各有不同的优缺点。 1. 直线法:按照固定比例计算每年的折旧费用,即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除以其原值。 优点:计算简单,易于理解。 缺点:不考虑固定资产在使用寿命不同阶段的实际价值变化,可能导致折旧费用与实际价值不符。 2. 工作量法:按照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量计算折旧费用。 优点: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 缺点:计算复杂,需要记录和统计固定资产的使用量。 3. 双倍余额递减法:每年折旧费用为上一年未折旧余额的两倍除以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优点:初期折旧费用较高,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变化。 缺点:后期折旧费用逐渐减少,可能导致资产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符。 4. 年数总和法: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按照不同比例计算折旧费用。 优点: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在使用寿命不同阶段的实际价值变化。 缺点:计算复杂,需要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进行准确的划分。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折旧方法,以准确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变化。
阅读 5
老师们能讲一下,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异地提供不动产租赁的增值税计算吗 尤其是减按1.5%的规定
宋生老师
|
提问时间:07/16 17:54
#税务#
你好,这个个人提供住房才会有1.5%的增值税。 其他的小规模5%,一般纳税人简易征收5% 一般征收9%
阅读 2934
收藏 0
置换已经计提完折旧的固定资产,会计如何入账
宋生老师
|
提问时间:07/22 18:07
#事业单位#
1.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2..出售收入、残料等的处理 借:银行存款/固定资产(新)等 贷:固定资产清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阅读 2269
收藏 10
请问事业单位要修缮一栋危房,修缮前发生的危房鉴定费,是否要入成本?还是做费用?
朴老师
|
提问时间:08/13 13:31
#建筑#
事业单位危房鉴定费,若金额较大且为修缮必要前置支出,应计入修缮成本;若金额较小,可按重要性原则计入当期费用(如 “业务活动费用”)。具体需结合单位会计制度和费用重要性判断。
阅读 2126
收藏 9
企业年金、职业年金扣除限额为缴费工资计税基数的4%纳入综合所得计算公式吗?并且举例这些类似最难的题分析谢谢
小王老师
|
提问时间:07/09 21:05
#税务师#
亲爱的学员,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是的,个人缴纳的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不超过本人缴费工资计税基数4%的部分可以纳入综合所得计算个税,并且这部分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扣除。举例分析: 假设某员工2025年的月工资为10,000元(未扣五险一金等),该年度他个人缴纳的企业年金为每月400元,即占其缴费工资计税基数的4%。那么,在计算综合所得时,这400元可以作为专项扣除的一部分予以扣除。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应退或应补税额=[(综合所得收入额-60,000元-“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子女教育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符合条件的公益慈善事业捐赠)×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减免税额-已预缴税额如果该员工没有其他的综合所得,也没有其他专项附加扣除或捐赠,则其年度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如下: 120,000元(年收入)-60,000元-4,800元(企业年金全年缴纳总额)=55,200元根据适用税率表,可以进一步计算出该员工的应纳税额。 祝您学习愉快!
阅读 2061
收藏 9
如何计算定期利息的利率?
秦老师
|
提问时间:06/02 20:39
#会计实务#
计算定期利息的利率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利息计算周期:确定利息的计算周期,例如每年、每半年、每季度或每月。 2. 利息金额:确定需要计算利息的本金金额。 3. 利息期限:确定需要计算利息的期限,例如一年、两年或更长。 4. 利息计算公式:根据利息计算的公式进行计算。一般情况下,定期利息的计算公式为:利息金额 = 本金金额 × 利率 × 利息期限。 5. 利率计算方法:根据利息计算的公式,将已知的利息金额、本金金额和利息期限代入,解出利率。 例如,假设有一个定期存款,本金金额为10,000美元,存款期限为一年,利息金额为500美元。根据上述公式,可以得到以下计算过程: 利息金额 = 10,000 × 利率 × 1 500 = 10,000 × 利率 利率 = 500 / 10,000 利率 = 0.05 或 5% 因此,该定期存款的利率为5%。
阅读 8070
收藏 34
房贷利息的计算中有哪些常见的注意事项?
王一老师
|
提问时间:06/02 18:25
#会计实务#
在房贷利息的计算中,有几个常见的注意事项需要注意: 1. 利率的选择:房贷利率通常有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两种选择,需要根据个人的经济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合适的利率类型。 2. 利息的计算方式:房贷利息计算可以采用等额本息还款法或等额本金还款法。等额本息还款法每月还款金额相同,但每月还款中利息占比逐渐减少;等额本金还款法每月还款本金相同,但每月还款中利息金额逐渐减少。 3. 利息的计算周期:房贷利息的计算周期可以是按月、按季度或按年计算。需要根据具体合同约定来确定计算周期。 4. 提前还款的影响:如果提前还款房贷,需要注意是否存在提前还款违约金或其他费用,并计算出提前还款后的新利息。 5. 利息的税务处理:房贷利息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可以享受税收优惠,需要了解相关税务政策并进行合理的税务规划。 6. 利息的确认和核算:在会计记录中,房贷利息需要按照实际发生的日期确认,并按照规定的会计准则进行核算和披露。 以上是房贷利息计算中的一些常见注意事项,具体的情况还需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和合同约定来确定。建议在进行房贷利息计算时,咨询专业人士或银行机构以获得准确的信息和指导。
阅读 5965
收藏 25
赶快点击
登录
获取专属推荐内容
实务资讯
查看更多
税务部门公布6起涉税违法典型案件
一文带你秒懂纳税缴费信用修复机制
监管升级:“以数治税”下税务稽查的5大新特点
对取得虚开发票的处理 情形不同定性有别
免费资料
一键下载
下载APP快速提问
扫一扫立即下载APP
拍照一键搜题更便捷
老师回复第一时间通知
意见反馈
Hi,您好,我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答疑助手,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问我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