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关于会计计量的新属性——公允价值

2004-07-08 10:13 来源:葛家澍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2000年2月颁布了第7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在会计计量中应用现金流量信息与现值》,着重推荐了在缺乏市场价格的条件下应用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来确定公允价值;并且补充和更正了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表的确认和计量》第67段关于“未来现金流量(或贴现值)”中不够充分、不够确切的部分。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曾称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Present Value)或折现值(discount value)是计量属性之一,第7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则认为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只是一种资产或负债的摊销方法,因为按照前者的举例,现值是在资产或负债已经按历史成本、现行成本或现行市价确认并计量之后,用于摊销这些成本和价值。

  第5号概念公告第67段,不论在开始的描述和把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同其他四种计量属性(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净值)并列,都曾肯定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是计量属性之一。显然,第7号概念公告对这一点起了更正作用。

  究竟是FASB在第5号概念公告第67段的提法有错,而第7号概念公告加以更正,或者第5号概念公告的提法没有错,只是由第7号概念公告来取代它,我们不去纠缠这一点。现在,我们必须承认FASB在1985年12月发表第6号概念公告之后,沉默了15年,专门为计量属性——公允价值(通过现值估计)发表一份概念公告,其意义不同寻常。

  主要是因为在1990年12月至1999年12月的10年中,FASB发表32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其中15份涉及到现值技术(present value techniques)的确认与计量问题, 11份涉及到现值技术的应用。FASB开始觉察到在第5号概念公告中所描述的计量属性对于决定在会计计量中“何时”和“如何”去应用现值尚不够明确。

  特别是1998年6月出台了第133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衍生工具和套期保值活动会计》,其中第3段明确指出:“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最相关的计量,而且是衍生工具唯一相关的计量”。

  这样,认真研究并规范如何通过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去估计公允价值就显得特别迫切。

  计量与计量属性

  在财务会计程序中,确认和计量最为重要。有的会计学家说,“会计计量是会计系统的核心职能”。其实确认也是核心职能。但确认离不开计量。所以,FASB把可计量性列为确认的基本标准之一(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63段)。大家都知道,计量是由计量尺度和计量属性两个部分构成的,在会计的理论和实务上,除非一个国家或地区发生恶性通货膨胀,计量尺度都是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名义货币。在计量中,需要研究的是计量属性。

  第5号概念公告中列举了五种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只能用来初始计量并供以后各期进行摊销和分配;用历史成本计量,不存在后续计量问题。

  (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净值)这些既能用于初始计量,又要在后续时期重新计量。(fresh-start measurement in subsequent periods)

  现金流量的现值——只用于按上述计量属性初始计量后的摊销,它属于一种摊销方法。

  从上面的说明可以看到,作为一项计量属性的共性是必须能够用于初始计量。这样,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就不是一项计量属性。

  市场价格与公允价值

  第7号概念公告所推荐的是另一项计量属性——公允价值,并由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来估计。

  我们知道,公允价值(fair value)是一个很广义的概念。最能代表公允价值的,在市场经济中,是可以观察到的、由市场价格机制所决定的市场价格,市场价格是市场交易各方承认和接受的。历史成本就是过去的市场价格,现行成本是当前的市场价格,它们都是用于会计计量,由市场价格转化的形式。因此,为了真实公允地进行计量,市场价格应是会计计量中的基本计量属性。1961年Moonitz在《会计研究文集》(ARS)No.1“会计的基本假设”中列为基本假设B类第2个假设就是市场价格(market prices),这是很有远见的。但是,如果某项资产或负债没有可观察到的、由市场直接决定的市场价格,而却有合约规定的或可以预期的未来现金流入可用以估计的,就可以运用现值技术去探求公允价值。

  用这一方法估计公允价值涉及到三个步骤:(1)如何估计未来现金流量;(2)如何合理地选择折现率;(3)通过现值如何估计公允价值。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五个步骤;第2、3两步骤说明现值不等于公允价值。现值同公允价值的关系是:

  第一,现值只是任何一种现金流量同利率的结合。现金流量是估计的,利率可以随意选择。这样,就会出现多种现值。这些现值不可能都与决策相关。

  第二,现值本身不是计量的目的,也不是独立的计量属性。

  第三,现值要成为计量属性,它就必须反映、至少应能近似地反映公允价值的定义。

  什么是公允价值的定义?一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是指:在自愿交易的双方之间进行现行交易,在交易中所达成的资产购买、销售或负债清偿的金额。这就是说,这项交易不是被迫的或清算的销售,交易的金额是公平的,双方一致同意的。

  现值计量的目的

  通过现值计量,应能捕捉到形成公允价值的各项要素。这些要素产生经济差异:

  第一,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或者在较复杂的案例中对一系列未来现金流量按其发生的不同时间的估计;

  第二,对这些现金流量的金额与时间安排的可能变量的预期;

  第三,用无风险利率表示的货币时间价值;

  第四,内含于资产或负债中的价格的不确定性;

  第五,其他难以识别的因素,包括不能变现、市场不完善等等。

  例如:(1)一项在一天内带来的固定合约现金流量$10,000的资产,其现金流量是确定的收入;

  (2)一项在10年内带来的固定合约现金流量$10,000的资产,其现金流量是确定的收入;

  (3)一项在一天内带来的固定合约现金流量$10,000,其最终收入是不确定的,其金额可能少于$10,000,但不会超过;

  (4)一项在10天内带来的固定合约现金流量$10,000,其最终收入是不确定的,其金额可能少于$10,000,但不会超过;

  (5)一项在10年内预期现金流量$10,000,其最终收入金额是不确定的,但它可能高于$12,000、低于$8,000,或在两者之间波动。

  以上指的是五项资产都能够带来未来现金流入$10,000,但类型不同,经济差异也不同。(第7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第20段)

  现值计算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估计未来现金流量和现值受许多复杂的因素影响,在技术上是多样的,但下列一般原则是普遍适用的。

  第一,在可能范围内,对未来现金流量和利率的估计应当反映未来事项不确定性的假设。

  第二,用于现金流量的折现率的内含假设,应当同估计现金流量时所内含的假设一致。例如,一项借款合约现金流量利率为12%,这个利率考虑到该借款可能违约而发生拖欠的风险,如果另一项借款在预计现金流量时已考虑到违约损失的风险,假定它的利率也是12%,则12%的利率就不宜作为这项借款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率。

  第三,现金流量与利率的估计应当客观公正,不应有偏见。为了某种目的,故意高估或低估现金流量都是不对的。

  第四,估计的现金流量或利率,应考虑每一个估计数及其出现的概率(可能的结果),而不应采取单一的最可能的,最小或最大的金额。(同上概念公告第41段)

  现值计量的两种方法——传统法与预期现金流量法

  为了恰当地反映公允价值,在需要运用未来现金流量估计现值时,有两种现值计量技术:一是传统法(Traditional approach);二是预期现金流量法(Expected cash flow approach)。

  1、传统法 按照传统法计算现值,通常使用单一的一组与估计现金流量呈正比的利率。例如一项现金流量有100元、200元和300元三种可能,其概率分别为10%、60%和30%。按照传统法,只考虑一种可能,即最大可能或者最低的现金流量。在这个例子中,是概率为60%(最大可能)的200元,即按现金流量200元并选用恰当的利率折现。

  传统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如果具有合同约定的现金流量的资产和负债,运用传统法计量的结果同市场参予者对该项资产或负债的数量表述能够趋于一致。

  不过,采用传统法,关键在于识别和选择“与风险成正比”的利率。为此,需要找到可比较的两个因素:(1)被计量的资产或负债;(2)市场经济中存在的、相应的、可观察到的利率,具有相似的未来现金流量特征的另一参照性质的资产或负债。在较为复杂的计量问题中,找到后一因素相当困难。例如,若干非金融资产或负债,既没有市场价格,在市场上也找不到类似的参照物。

  2、预期现金流量法按照预期现金流量法,在计算未来的现金流量时,应当考虑到每一种可能的现金流量的发生概率,加权平均,以求得可能的现金流量的平均期望值。

  仍按上例,在预期现金流量法下,现金流量的期望值应当是:100×0.1+200×0.6+300×0.3=220元,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第7号概念公告中推荐这一方法。

  对于预期现金流量法,持两种不同看法:一种看法认为预期现金流量法的现金流量估计值不能如实反映现金流量的实际情况。例如有一项资产或负债可能产生两种现金流量:10元和1,000元,其概率分别为90%和10%,若按预期现金流量法,其预期现金流量应为;100×0.9+1,000×0.1=109元。有人认为,109元不能代表最终可能收入或支付的金额;但第7号概念公告认为,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值技术是以估计公允价值为目的,在本例中,10元由于产生的概率达90%,似乎最可能代表最终收入或支出的现金流量,但是它不能代表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因为这一金额排除了尚有10%的概率产生1.000元现金的收入或支出,因而它未能反映未来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在市场交易的人们,将认为公允价值应贴近109元①,既不是10元的折现值,也不是1,000元的折现值,因为在上述情况下,既没有人愿意以10元的折现价格出卖这项资产,也没有人愿意以1,000元的折现价格买进这项资产。

  3、按预期现金流量法进行现值计算 如果现金流量的时间安排是不确定的,预期现金流量法同样可应用于现值技术。举例来说,假定现金流量1,000元可能在1年、2年、3年内收到,其相应的概率为10%、60%和30%,以下的表式表明预期现值的计算状况。然后,可知,预期现值$892.36与传统法下的现值最佳估计$902.73(本例中,概率为60%)是不同的。

  $1,000的现值,在1年内

  收到,折现率为5%      $952.38

  概率10%           $95.24

  $1,000的现值,在2年内

  收到,折现率为5.25%     902.73②

  概率60%           541.64

  $1,000的现值,在3年内

  收到,折现率为5.5%      851.61

  概率30%                 255.48

  预期现值(预期现金流量法下的现值)    $892.36

  总起来说,第7号概念公告主要是为了说明:如果会计计量时,无法采用某种可观察到的、由自由市场客观决定的市场价格(其转化形式是历史成本、现行成本或直接按现行市价)信息时,就不能不转而采用未来现金流量估计值,但现金流量的简单加总或其现值均不是计量属性,运用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是为了探求(反映)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在当前非强迫或非清算的交易中自愿双方之间达成的资产买卖或负债清偿的金额。

  应用未来现金流量探求公允价值的过程,主要含三个步骤:(1)估计未来现金流量;(2)计算现金流量的现值;(3)确定现值是否可反映公允价值。

  在会计计量中,运用现值技术,目的在于捕捉一系列现金流量中不同范围的经济差异。运用现值进行初始计量后,还要在后续时期内重新开始计量。

  有两种方法可以估计未来的现金流量:(1)传统法;(2)期望(预期)未来现金流量法。传统法只使用一组最好即最优的现金流量期望值,而不考虑由于不确定性和风险产生的各种可能的现金流量。与传统法相反,预期未来现金流量法考虑到所有可能的现金流量期望值而不是一种最好(最优)的期望值。在计算现值时,传统法也只使用单一的、与风险呈正比的利率;期望未来现金流量法则使用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利率。

  现值的计量也可用于负债。来自一笔贷款的收入就是贷款人将未来流(入)量的许诺作为一项资产而付出的代价。应付债券的公允价值就是该证券在市场上作为资产交易的价格,这样,使用现值技术去估计一项公允价值,可以把它转换为对一项资产的估计。但使用现值技术计量负债时,不同于计量资产的特点是:必须反映借款人的资信(credit)状况,资信的好坏决定借款利率的高低。所以,这时采用预期现金流量法更有效。因为,一个企业发生负债,意味着该企业将会有现金向外流出,从概率看,此项现金流出是一个随机变量,它有一个可能的取值范围。如果流出的金额很低,违约的概率也低;如果流出的金额很大,违约的概率也大。企业的资信状况可以较明显地反映在按预期现金流量法进行现值计算的结果中,利用现值技术最相关的负债计量通常反映企业清偿负债的资信状况。

  主要参考资料:

  张为国、赵宇龙:“会计计量、公允价值与现值”,《会计研究》2000年第5期。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Yuri Iriji:Theory of Accounting Mesurement“,1979.

   Maurice Moonitz:”The Basic Postulates of Accounting“,1961.

    FASB,SFAC NO.5,No.7.

    FASB,SFAS NO.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