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会计教育如何走向国际化

2006-05-24 09:06 来源:

  会计教育的目标服务于会计实践的需求,而会计实务随着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不断更新和演化,又对会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国际化和知识经济环境下,传统的会计教育模式已远远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如何改革会计教育体制,培养出适应于国际化和知识经济发展需求的现代会计人才,已成为我国会计界不断探讨和实践的一个新课题。笔者认为,在进行教育体制改革时,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几方面问题:

  明确层次界限和导向

  会计教育目标的制定应面向实务工作和未来会计发展的需求,既要注重通才教育和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又要体现不同层次会计教育的特色。

  首先,不同层次的会计教育目标应清晰、明确,并有配套的学科体系保证不同层次教育目标的实现。笔者认为首先应肯定不同教育层次的必要性,尤其是专科教育和职业教育层次应是会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会计教育应讲求实用性,讲求教育成本,应面向实务需求,而不能一味追求高学历,应注重会计教育的社会成本,并逐步从政策导向转向市场导向;其次,不同层次的会计教育应充分体现出各自的特色,应有自己明确的教育目标,并有配套的学科体系保证其实施,不能一味追求大而全,混淆了不同层次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特色。

  其次,随着我国加入WTO,一方面我国正在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经济活动中,另一方面国际会计职业团体越来越多的进入我国会计市场,同时,我国的会计准则正与国际化和规范化的方向趋同,会计人员不但要具有良好的职业修养和综合素质,而且要具备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这是我国会计人员的弱项,也是会计教育目标中应注重强调的方面。

  促进教育手段现代化

  首先从教学工具上应从传统的教学工具向现代化教学工具转移。宜充分利用多媒体和课件的优势,将会计实务工作在课堂上演示出来,使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认识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工作。其次,改革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案例教学、实践教学、讨论课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思维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分析判断能力,并在加深他们理性认识的同时,掌握操作技能,使其成为既懂理论又懂实务的合格人才;再次,合理安排好精讲与粗讲的比例,给学生留有一个自学的空间,不要面面俱到、事无巨细,要在学习中逐步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最后,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在布置课程作业和讨论论题及实践教学时,宜按小组进行分工,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各人在小组中的表现评定学生的成绩。

  构建不同层次的知识框架

  学生的知识结构按照与会计专业的关系可以分为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两个大的方面。在课程安排上应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必修课和选修课的结构要合理,应给学生留有一个空间,以便于根据他们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构建自己知识结构框架。

  改革考试制度

  采用笔试与口试相结合,考核个人和考核小组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融汇贯通的能力及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考试制度的改革不仅可以检验课堂教学效果而且也可以测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融汇贯通的能力。尤其是研究生及博士生层次的考试,宜提倡口试、个人论文、小组论文及课堂表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测试。

  完善在职人员后续教育

  搞好在职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完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强化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和综合技能的测试,进一步提高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权威性;搞好会计人员继续职业教育,及时进行知识更新;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建立一支爱岗敬业、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服务优良的会计队伍。

  提高会计教师素质

  教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因此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会计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和出发点。首先从教师队伍来看,应拓宽高校教师来源的渠道,并应鼓励在校教师在企业中或会计师事务所中兼职。因为会计本身就是一本实践性较强的科学,离开了实践,会计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次,从教师的知识结构来看要构建出一个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对于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他们除了应精通本学科的理论前沿以外,还应对国外相同领域的发展有一清楚地了解和掌握,并能够引导学生研究本学科最前沿的理论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教育会不断面临新的课题,会计教育的研究也会随着新问题的出现,不断深入下去。相信在不断探索和改革的会计教育中,我国的会计教育会越来越朝向理性的方向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更好地服务于实践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