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全球危机下的中国会计战略

2009-07-21 11:16 来源:程瑞川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是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全球最为严重的经济灾难。危机涉及面积之广,蔓延速度之快,破坏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危机从金融领域向实体经济蔓延,造成了世界性的经济衰退。已融入全球经济的中国经济,同样也遭遇了30年来最严峻的挑战。

  记录经济运行的会计,对经济寒冬的感受更加直接与深刻。也正是基于此,作为经济运行基础工程的中国会计,应该未雨绸缪,以其前瞻性的战略,应对全球经济寒冬的侵袭。会计改革发展规划的重新部署、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制定及颁布、会计高端人才建设步伐的加快、注册会计师行业做大做强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会计信息化建设提速,这一系列战略构成了中国会计应对危机与重构模式的整体战略布局。

  重构会计发展的战略蓝图

  在2008年5月7日召开的全国会计工作会议上,财政部副部长王军所作的题为《解放思想,再铸辉煌》的报告引起与会者强烈反响。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在新的历史时点上规划未来中国会计发展的蓝图,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化发展要求的会计体系,让中国会计在世界会计舞台上居于引领地位并发挥重大影响力。这是在新的历史转折时期,中国会计发展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会计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受到了全球会计界的关注。中国会计模式得到了世界的认同,中国会计由此站到了世界会计舞台的中央,成为全球会计的重要力量。

  政府主导的会计模式中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建成并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趋同,是中国会计走向世界的标志。自上世纪40年代以来,西方及国际会计组织始终主导着全球会计准则的话语权,中国会计长期以来是作为接受者而被排除在国际会计舞台以外的。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的会计与中国的经济同时崛起。中国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在坚持中国特色及植根于中国实践的基础上,借鉴与吸收国际会计经验,建成了既能服务于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又符合国际会计发展要求的会计准则体系,仅用了十余年就走完了国际会计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创造了全球会计准则建设前所未有的效率,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2008年10月8日,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北京会见国际会计准则基金会受托人主席盖尔特·扎尔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主席戴维·泰迪等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高级官员时说:中国政府始终将会计作为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来抓。特别是过去五年来,为顺应市场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的要求,中国会计模式发生了根本性转换。

  谢旭人将会计行业提高到了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性工程的战略高度,代表中国政府向全球会计界表明了中国会计发展的立场。

  从我国会计发展的轨迹可以发现,中国会计的改革与发展是政府主导的改革历程。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数次制定会计改革发展纲要,会计发展的力量自始至终来自制度,政府始终在其中发挥着制度决策者的作用。而正是由于政府主导模式的作用,中国会计在较短的时间里,快速地迈入了国际会计的行列。这不仅证明了中国会计模式的有效性,同时也为世界会计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随着西方经济发展模式的受挫,全球都将目光转向中国。中国模式、中国道路备受全球关注。面对来势汹涌的危机,中国政府迅速果断地决策,推出了整套面对危机的应急方案,沉着冷静地应对了危机的冲击,保持了经济的平稳发展。会计作为经济系统的组成部分,政府主导模式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强烈的忧患意识2008年年初,基于强烈的忧患意识,通过对超越现实的危机性和问题性的警醒认识,通过理性地反思并总结经验教训,王军从对现有成就的肯定中发现潜伏的危机与问题,提出要“认认真真查问题、找差距”。

  他首先站在国际化的高度,分析了我国会计监管与国际会计监管 的差距,认为中国会计国际化探索仍只是破题,还处于初期的、局部的探索阶段。他将中国会计国际化作为中国经济参与全球化和与世界会计发展趋势相统一的系统工程,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对会计要求的视角,提出要形成有目标、有步骤、全涵盖、巧整合的系统规划,并从中国会计国际化人才、国际化服务网络、国际化品牌等方面,客观地指出了与国际化要求之间存在的差距,为中国会计国际化指出了发展路径。

  在全球化背景下,他对会计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的差距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他指出,目前会计的职能定位未能适应市场化的要求,相当多的会计仍停留在基础的记账、算账、报账等服务水平上,停留在“平衡于借贷之间、忙碌于账证之间、淹没于报表之间”的初始状态;还不能从公司治理、资本运营、风险管理等多层面,重新认识和思考会计职能定位;会计还没有全面实现向决策有用型、决策支持型转变。他还提出,中国会计必须从基础的会计核算服务向经济预测、决策、控制等高端服务转变。

  新战略:《会计改革与发展纲要》一个有未来的会计发展战略,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及世界会计变化相适应、相结合的战略,而这样一个战略如何构筑与制定,历史上还没有先例可以参照。对战略制定者来说,这不仅需要具有高超的智慧,更需要具有超越时代的魄略。而这一战略在当代中国会计决策者手中得以完成—— —《会计改革与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的指导思想是:建立以科学发展为中心,以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走进世界会计舞台为着力点,以机制建设、标准建设、业务建设、人才建设、文化建设、理论建设为支撑的会计体系。

  《纲要》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化发展的会计模式。基本结构是:健全以间接管理为主,依法管理和经济行政手段并用,有利于发挥会计职能作用,有利于加强与改善宏观调控的会计管理体系;健全与国际惯例持续趋同并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及经济体等效,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审计和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健全与现代企业管理和实施国际化战略相适应,满足不同服务对象及市场需要的多层次、全方位、精细化、高端化、网络信息化的业务服务体系;健全能够较好满足国家宏观调控、市场调节、充分反映经济运行状况的指标体系;健全能够全面提升会计队伍业务素质和诚信水平的会计人才教育评估体系;健全既具有中国特色又有国际影响,对会计实践具有先导作用的会计理论方法体系。

  巩牢抵御风险的坚固防线

  构筑企业防范风险“安全网”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五部委,联合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首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基本规范将率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行,并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这一规范的发布也拉开了中国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序幕。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发布及相关评价指引的陆续推出,是我国继实施与国际接轨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之后,在会计审计领域推出的又一与国际接轨的重大改革。这一举措被称为是稳定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无论是对巩固企业防范风险舞弊的“防火墙”,还是铸牢促进经济健康运行的“安全网”,都将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制定发布及若干配套指引公开征稿意见,再次彰显了中国模式的优越性。

  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内部控制建设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历程,其形成过程也是不同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其漫长而又曲折复杂的进程,不仅浪费了社会的物质资源,更让投资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出现大量财务舞弊案件导致相关公司经营失败;本世纪初,安然、世通的财务舞弊,使美国经济遭受重创。这些都源于内部控制的缺失。

  与西方国家内部控制建设利益博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对内部控制的共识高度一致。无论是共同参与制定规范标准,还是推动内部控制的实施,我国相关部门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参与制定部门,搁置部门利益,摒弃政出多门,共同积极推动内部控制建设,这在西方国家是不可想象、也无法做到的。

  与西方国家内部控制建设形成鲜明对比的,还有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高效率。西方国家内部控制建设历程长达半个多世纪,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而真正进入实质性的建设是在美国的《萨班斯法案》实施之际。2006年7月15日,中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CICSC)成立。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从调查研究、起草制定、征求意见,到正式发布,仅用了两年的时间,效率之高世所罕见。

  长期关注中国会计准则建设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主席戴维·泰迪专门发来贺信,指出内部控制标准是建立现代经济体系的关键因素之一,并对中国政府在内部控制标准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表示高度赞赏。欧盟驻华使团副团长溥马克认为,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制定发布,是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审计准则发布实施之后,中国政府在会计审计领域的又一重大改革;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方向上,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走出的正确一步。世界银行高级专家美琳达·罗丝,对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上市公司实施内部控制年度自我评价制度表示赞赏,认为这一制度安排有利于强化企业的受托责任,提高企业经济和财务行为的透明度。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工商业界职业会计师委员会主席周光晖表示,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和工商业界职业会计师委员会高度关注中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发布,并希望其他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能够借鉴中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的核心原则和指南。

  会计服务业做大做强在我国通过制度建设构筑企业防范风险“安全网”的同时,推动会计服务行业“做大做强”战略也在向纵深推进。继2007年5月发布《关于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意见》后,为了贯彻落实该《意见》,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又积极协调推动商务部等九部委于2007年年底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会计服务出口的若干意见》。该《若干意见》对会计师事务所“走出去”提出了全方位的政策支持。

  这一政策行动在中国会计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再次证明了中国模式的高效率。这不仅为中国注册会计师服务业进军国际市场提供了政策支持与保障,更为注册会计师行业壮大拓展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在政府会计行业发展战略的指导下,行业组织也在为战略的实施进行具体部署与组织。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制定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意见后,于2008年年底发布了《关于规范和发展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意见》,对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部署。在综合考虑事务所规模、内部治理、执业能力、执业质量等因素的基础上,对不同事务所执业领域作出界定,引导和支持中小型事务所根据自身的条件和优势,细分市场,做精做专,规范小型事务所发展。注重全面提升中小事务所技术水平,组织专家研究分析香港审计实务手册,并结合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制定的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应用审计准则指南,研究我国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应用新准则中遇到的问题,研究制定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应用审计准则指南,帮助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提高技术发展能力。

  在政府的政策支持及行业组织的指导协调下,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在走向国际市场方面也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数据显示,目前已有多家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布局境外,建立了以本土所为主的分所、成员所、合作所等执业网络,其服务涉及审计、管理咨询、税务服务、会计外包、中外准则转换、境外工程等,服务的地区已遍及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走出去”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以合并来增强抗风险能力的步伐再度加快,并在2008年掀起了新一轮的合并潮。2008年新年刚过,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两大巨头中瑞华恒信和岳华,在人民大会堂宣告成立中瑞岳华会计师事务所。在合并的当日,新成立的中瑞岳华将香港罗申美会计师事务所并入旗下,作为中瑞岳华在香港的机构。合并后的中瑞岳华会计师事务所,因规模超过几年来一直稳居本土所老大的立信会计师事务所而成为新龙首。紧随其后,北京五洲联合与万隆松德宣布合并。4月,河北华安、光大、永正得三家会计师事务所合并。11月29日,天健光华会计师事务所与重庆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宣告合并。12月20日,安徽华普、辽宁天健、北京高商万达三家会计师事务所宣布“三合一”,成立华普天健高商会计师事务所。一天之后,北京京都天华会计师事务所宣告成立。12月21日,北京京都会计师事务所与天华会计师事务所宣布 合并,成立北京京都天华会计师事务所。12月26日,浙江天健称将与东方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在2008年年底前完成合并,合并后“浙江天健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名称变更为“浙江天健东方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一系列的合并不仅改变了会计师事务所的版图,也使本土所由此告别了雏鹰时代,踏上了跻身国际大所的征途。

  在政策支持、行业指导、CPA奋力拼搏的合力作用下,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内涵与外延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不仅行业集中度在继续提高,人均业务收入也在不断提高。尤其可喜的是,本土所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差距显著缩小。本土所抗衡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时代已经来临。

  夯实会计发展的基础工程

  会计人才战略作为中国会计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会计的运行过程中,承担了会计的主要任务,是中国会计模式的主体。如果说中国会计标准体系建设更多的是学习借鉴国际经验,那么,中国会计的人才战略则是独立的自主创新。这一以从业资格准入制度为保障、专业技术制度为考评机制、不同考试教育体系为支撑的会计人才战略,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建立起科学的会计人员评价体系以资格准入制度为保障体系,构建合格的会计职业队伍。会计作为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基础工程,在社会经济运行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对承担会计运行工作的会计人员也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它不仅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具有娴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执业操守。否则,不仅不能保障会计运行的质量,还会危及和阻碍社会经济的健康运行。因此,构建合格的会计职业队伍,是会计运行的基础。

  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了会计职业资格管理的探索。在全面系统总结会计证管理制度实施经验的基础上,财政部于2005年正式制定发布了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制度,将会计从业资格管理纳入了法制管理范畴。

  以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为考评体系,选拔与评价会计行业的优秀人才,是中国会计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会计人才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从事财务会计人员总量已超过千万,如何激励会计人员增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动力,构建有利于优秀会计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机制,科学合理地认定与评价会计人才,是我国会计人才战略的重点。

  为了满足现代经济发展对高级会计人员的要求,构建完整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评价管理制度,在完成初、中级会计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评价制度建设后,财政部开始对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进行改革。从2005年开始,先后在部分省市对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进行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财政部于2008年发布了《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与评审办法(试行)》,决定对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全国考试制度。由此,形成了我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初、中、高级统一的考试制度。

  我国在构建职业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管理制度的同时,也在积极构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执业资格管理制度,其制度建设的路径与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制度构建相同。在注册会计师制度恢复初期,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实行评审制度。从1991年开始,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经济国际化进程取得了新的突破,迅速地站到了全球经济前沿。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实施了人才战略、国际趋同战略和“做大做强”的行业战略。行业发展的关键在人才建设,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是实施人才战略的基础,加快和培养符合国际化需要的行业人才,需要对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进行全面改革。在经过近两年的准备后,在财政部的直接指导下,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2008年年底全面启动了会计行业中技术含量最高、改革力度最大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和国际会计师联合会职业会计师国际教育准则为指导,提升考试理念、充实 考试内容、完善考试方式,建立起符合终身学习理念和充分发挥考试多元评价功能的考试制度,使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与国际普遍认可的考试模式相趋同,将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打造成为中国注册会计师走向国际的“通行证”。

  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的改革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财政部予以高度重视。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在主持注册会计师考试改革会议时指出,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小打小闹不行,要大改大革;缝缝补补不行,要革故鼎新。目标是将注册会计师考试打造成中国注册会计师走向国际的“通行证”,使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达到世界一流水准,增强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对国内外有志青年的吸引力。

  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我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逐步建立起了覆盖范围广泛、层次结构合理、考评方法科学的会计人员评价体系。

  这不仅为我国千万会计大军的成才营造了公平合理的成长环境,实现了无数人的会计职业梦想,也为我国构建合格优秀的会计职业人才发挥了激励支持作用。

  会计人才教育转型会计继续教育作为覆盖范围最广的会计教育体系,在中国会计模式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承担了我国会计从业人员适应社会发展知识更新及会计技能提高的重任,是我国会计最为重要的智力支持系统。

  会计继续教育是我国会计管理的重点,财政部将其作为会计基础工程,始终纳入常规管理。1990年,财政部颁发了《关于在职会计人员培训工作的意见》,对会计从业人员在职教育作出了具体要求。为了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质量,财政部于1998年发布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对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作出了规范,形成了规范的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制度。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财政部于2006年颁发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对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管理体制,继续教育的对象,继续教育的内容与形式,继续教育的机构、师资、教材,继续教育的管理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范,使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步入了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会计继续教育始终在不断地创新,推动了会计继续教育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由普及型向高精型转变,由常规型向长效型转变,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以国家会计学院为依托,构建高级会计人才的教育基地,是中国会计人才教育转型的标志。上个世纪末,我国先后在北京、上海、厦门成立了国家会计学院。会计学院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规范化的教学管理、科学化的教学方式,已经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专业化、正规化、现代化会计、审计、财经、金融等经济类专业高级继续教育综合基地,为加快高级会计管理人才培养、促进会计行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智力支持作用。在2008年7月29日召开的国家会计学院董事会会议上,国家会计学院董事会主席、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指出,国家会计学院不仅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还在打造精品、创立品牌、凝聚人才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要求将国家会计学院建设成为以会计、审计、财政、金融等专业领域政策和实务问题为主要研究方向的政策研究中心,服务于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会计信息中心,开展国际合作、人才和信息交流的国际交流中心,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学院。

  谢旭人提出的这一目标已经初显端倪。全球著名学府牛津大学学者撰文指出,中国建设国家会计学院,是中国政府以会计为契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基础性制度。国家会计学院对于在中国普及市场经济的知识与理念、宣传与推广国际会计准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国家会计学院的建设,对于其他转型与发展中经济体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文章还认为,中国的成功植根于领导者的远见与能力、植根于富有效率的行政体系及独特的国情。这些经验,其他转型及发展中的经济体可能无法全盘复制。

  以会计领军人才工程的启动为引领,是中国会计人才战略转型的示范。起步于2005年的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工程,是中国会计人才建设的重大战略。这一旨在打造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的会计领军人才战略工程,以涵盖企事业单位、中介、学术等各领域为对象;以逐级推荐、严格考试为选拔方式;以学习与研究、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现代教学方式;以财务会计、经济、金融、财政、战略管理为主,兼容社会、政治、 历史、文学为辅的综合教学内容;以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家组成的教学力量为师资;以集体学习、远程教育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高级人才教育模式,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一战略工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会计人才建设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迈开了实质性的步伐,也预示着我国会计人才教育与培养,步入了由普及型向高精型发展的轨道。这是我国会计人才教育模式的突破与创新,在我国会计教育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会计领军人才工程实施以来,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据财政部初步统计结果显示,在企事业单位、中介及学术各个领域,会计领军人才已成为一批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有的从基层进入高层管理者,有的破格晋升为教授及博士生导师,有的成为高级合伙人,有的进入国家人才工程,还有的被聘为政策制定及管理咨询的高级顾问。领军人才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承担并完成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超过百项,真正地发挥了行业领军作用,在会计行业产生了广泛的示范效应。

  会计信息化打响攻坚战2008年11月12日,中国会计信息化委员会在北京宣告成立,标志着以会计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中国会计基础战略工程由此正式启动。

  同时,这也是又一显示中国力量的战略行动。委员会由财政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民银行、审计署、国资委、国家税务总局、银监会、证监会等十部委组建,几乎涉及所有的财经信息的监督与管理部门。其规格之高,门类之齐全,是前所未有的,充分显示了我国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与决心。

  与我国改革开放同时起步的会计信息化建设,经历了30年的发展历程,从起步探索到成长发展,从广泛应用到介入管理,我国的会计应用技术,已告别了沿用几个世纪的手工时代,初步进入会计信息化的时代。当前,会计信息化在相当范围内得以应用,会计信息产品相对成熟,会计信息生产与服务产业也初步形成,但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会计信息化仍处于初级阶段,突出地表现在应用的范围不广泛、应用水平低、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会计信息数出多门、缺乏复合型的人才等方面。

  委员会旨在为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协调机制及智力支持,并明确地提出了我国会计信息化的总体目标,即力争用5年至10年的时间,建立由政府指导并组织推动,单位主动参与并具体实施,市场积极响应并配合支持的会计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以企业提供标准化信息为基础,方便使用者高效利用信息的数出一门、资料共享的综合信息平台;形成以XBRL(可拓展商业报告语言)国家分类标准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计信息技术标准体系;打造既精通会计业务又熟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培育为社会提供高质量软件产品、技术及咨询服务的会计信息化产业。

  我国如此大力度地推进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是源于全球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对会计行业的影响所作出的积极主动应对。当代信息技术革命已经和正在颠覆传统会计技术的运行方式及其环境,会计行业如何应对信息聚集崛起变化的要求,重构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技术体系,迎接信息技术革命的挑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此,中国会计信息化委员会主席、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在会计信息化委员会成立大会上作了深刻的阐述。他指出,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是顺应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趋势,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响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改善宏观调控与微观管理的有力支撑;是顺应会计行业发展战略,构建协调统一的大会计管理体系的内在要求;是顺应维护国家利益使命要求,参与国际规则制度建设和协调的必然选择。

  会计信息化委员会的成立及战略目标的确立,标志着我国打响了会计信息化的攻坚战。会计信息化战略工程的启动,预示着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将迎来新的浪潮。

  随着会计信息化战略的实施,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必将迈上新的台阶。对此,我国会计信息化主体,即会计信息生产商、会计信息应用者,都表现出了相当大的热情与期待,都认为会计信息化战略工程的启动是我国会计信息化新历史时期的开始,都表示要抓住历史机遇、修炼内功,全面投入到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新热潮中来,为我国会计信息化迈上新台阶、进入国际化行列做出新的贡献。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会计信息化站在世界会计信息化潮头的时代即将来临。

责任编辑:Sy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