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经济学家激辩二轮金融海啸

2009-03-02 10:26 来源:经济半小时

  李稻葵:中国银行(3.21,-0.01,-0.31%)业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

  (主编:孟庆海 记者:鄢闻余、顾平、熊曼琳、庄严、周羿翔 摄像:徐胜、白羽、刘勋、贡存)

  本周最后一个交易日,美国股市再度暴跌,道琼斯和标准普尔指数再次创下1997年4月以来的最低收盘价,同一天,美国商务部公布统计数据,美国经济去年第四季度按年率计算下降了6.2%,降幅远大于原来估计的3.8%,这是美国经济连续第二个季度下降,也是1982年以来降幅最大的一次,股市暴跌和糟糕的经济数据,是否预示着金融危机非但没有过去,反而有越来越猛烈的势头?我们将在今明两天,一起来探讨这个话题。

  “金融风暴第二波”是否真的存在?

  美国记者:“随着消费信贷、商业地产抵押贷款等坏账增加,美国金融系统正遭受着新一轮冲击,美国今年前两个月已有14家银行倒闭,像花旗、美国银行这样的银行业巨头也是举步维艰。”

  曾经是全球银行业巨头的花旗银行,2008年亏损总额超过200亿美元,是该行自1812年创立以来最大年度亏损,是从去年开始,该行数百亿美元的消费者和企业贷款违约率激增,目前,不良资产数额已高达3060亿美元。

  迄今为止,美国已有25家金融企业倒闭,4000多家金融企业陷入财政危机,其中包括在国际金融界举足轻重的美国银行和全球最大保险公司美国AIG集团。

  英国记者:“周四和周五,英国的皇家苏格兰银行(RBS)和莱斯银行分别对外公布了公司2008年业绩,其中皇家苏格兰银行超过240亿英镑的亏损创下了英国企业史上最巨额的亏损。”

  英国市民:“我认为会接下来会有更严重的经济损失,情况可能会更糟。”

  英国记者:“英国金融界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两家大银行公布的业绩数据进一步表明英国的金融业目前处境非常艰难,而在经济衰退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之下,2009年英国金融也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东欧各国也陷入困境,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先后宣布面临国家银行体系崩溃的威胁,受危机影响,2008年第三季度,拉脱维亚经济出现4.6%的负增长,为欧盟国家之最,第四季度的经济降幅更高达10.5%,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了该国长达数周的政治动荡,总理戈德马尼斯被迫辞职,拉脱维亚成为了第一个在危机中倒下的东欧国家。

  美国的花旗、美国银行在痛苦中挣扎,英国、东欧的金融体系也都出现了问题,一个新的概念“金融风暴第二波”最近纷纷被一些媒体关注,而在这些文章里,屡屡提到一个名字,他就是畅销书《货币战争》一书的编著者宋鸿兵,虽然,很多业内人士的眼里,他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学家,但是,宋鸿兵的观点常常语惊四座,那么,这次他又对金融危机提出了什么样的惊人看法?我们的记者对宋鸿兵进行了专访。

  在刚刚成立仅一周的环球财经研究院,记者见到了宋鸿兵,他一见面就告诉记者,金融海啸第二波的概念,正是他最先提出来的。

  环球财经研究院院长宋鸿兵:“金融海啸是我最先提的,2007年12月,根据这张图,像海啸的波峰。”

  宋鸿兵,1994年赴美留学,2002至2007年,先后在美国房地美和房利美公司担任咨询顾问,2007年随着他所编著的《货币战争》在全国热销一举成名,现在他对外的主要身份是环球财经研究院院长和宏源证券(13.80,-0.15,-1.08%)首席国际金融分析师。

  记者:“第二波金融海啸和第一波他最本质的区别在哪里?”

  宋鸿兵:“出去说第一波主要是冲击到这个投资银行体系的话,那第二波主要冲击的是商业银行体系。”

  记者:“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出现?”

  宋鸿兵:“我们现在很难设想,当商业银行真的是出现严重危机,当这些商业银行的股票价格暴跌,甚至是当他们发行的10几万亿的这样的金融债,出现严重缩水,当整个金融市场除了这种这些债券失去了流动性,我们不知道到那个时候整个体系会是一个什么样子?但是应该是比去年9月份我们看到雷曼兄弟公司倒闭,比那个危机更严重的一种景象。”

  在《货币战争》的作者宋鸿兵看来,金融危机最危险的时刻还没有到来,去年年底的时候,他曾经抛出过金融危机四阶段论,第一阶段是次贷地震,从2007年2月到2008年5月,以“两房”难以为继为主要标志;第二阶段是违约海啸,从2008年6月到2009年上半年,主要表现为规模为62万亿美元的信用掉期市场发生违约危机。按照这个时间表,宋鸿兵所说的金融风暴第二波,应该对应发生大规模信用和债务危机,他的预言会变成现实吗?金融风暴第二波的提法是否准确?在经济学家中间,我们也听到很多不同的声音。

  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金融危机的话到现在为止,一波一波已经很多了,一直没停过。”

  谢国忠,独立经济学家,对于金融危机第二波的说法他并不认同,谢国忠认为,从2007年8月次贷危机出现,金融危机就越演越烈,贝尔斯登被收购,雷曼兄弟的倒闭,蔓延到现在,花旗银行,美国银行以及众多欧洲银行面临破产危机,金融危机正在以最严厉的方式告诉世界,它的脚步从未停止。

  谢国忠:“如果说现在有什么新的,就是说一个金融跟经济之间的一个恶性循环,就是它那个因为经济不好的话,金融不好引起经济不好,经济不好引起金融资产的就是质量下降,这样就是对金融机构的话影响更不利,这两者之间一个恶性循环的话,是对世界经济带来很大的风险。”

  面对美国商业银行危机不断加深,倒闭的银行数量越来越多,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陈雨露认为,这是由于美国单一的银行体制所造成的,但对于这是金融危机第二波来临的判断,陈雨露并不认同。

  陈雨露:“实际上它是我们全球金融危机从投资银行领域开始发端,然后自然地会延伸到或者深化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结果。”

  记者:“就你的认为,不能简单地看成第一波还是第二波,而是一个很延续的一个过程?”

  陈雨露:“对,它是一个自然延续的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完全不相关的,相关的起因的两次金融风暴,不能这么理解。”

  东欧一些新兴经济体最近也先后陷入严重危机之中,陈雨露并不认为那里会成为第二波金融危机的发端,而仅仅是此次金融危机在全球传染的一个典型地区。

  陈雨露:“这次金融危机在全球的影响,那么可能在所有的脆弱地区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像东欧这样的地区,那么它是属于什么?外债,和对外资的依赖程度太高。所以像波兰、匈牙利,那么它整个金融体系当中,有60%、70%都是外资银行,自己本国的民族银行很小,那么欧美国家现在银行体系出了问题,他们就要进行杠杆收缩,那么这些东欧地区的企业,根本就得不到贷款,它自然就要出问题。”

  在金融危机步步升级时,世界各国的救市方案也在不断升级

  虽然,前面我们看到,谢国忠和陈雨露都不认可金融风暴还存在第二波的判断,但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他们也都认为目前我们所看到的还只是冰山一角,还有更大的冲击波等在后面,而就在金融危机步步升级的时候,世界各国的救市方案也在不断升级。

  美国记者:“奥巴马政府成功使国会参众两院通过了价值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和可能扩大到1万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计划,奥巴马认为实施该计划会对提振经济、创造就业、恢复市场信心、促进信贷流动发挥重要作用,事实上,由于美国金融危机形成的复杂性,任何计划都不能实现在短期内药到病除的效果。”

  奥巴马政府的金融救援计划,总开支或高达1万亿美元,主要用于买下住宅和商业抵押贷款证券,缓解银行业资金难题。

  针对政府的救援计划,有分析人士指出,美国的危机,实质上是支付性危机和债务危机,美国政府旨在维持金融机构流动性的救助措施恰似“抱薪救火”,这种救助力度越大,危机扩散幅度就越深,持续时间也越长。

  英国记者:“针对英国金融业的现状,英国政府目前采取的最新措施是一项被称作‘资产保障计划’方案,这一计划也被看作是英国政府出台的第二轮银行救助计划,根据这个计划,法定资产超过250亿英镑的英国零售银行可以在3月31日前向政府申请加入该计划,英国分析人士认为,担保计划确实能够向市场慢慢灌输某种信任情绪,有助于恢复银行间的借贷,但希望通过这样一个保障计划就解决银行业的所有问题是不太现实的,因为实体经济仍旧处于一个不容乐观的状况之中。”

  中东欧国家经济告急引起欧盟高度关注。欧盟成员国领导人同意,将欧盟为非欧元区成员国提供的‘危机基金’规模,由目前的120亿欧元扩大至250亿欧元,并呼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动用更多资源,帮助在金融危机中实力受到严重削弱的中东欧国家。

  自从次贷危机在去年九月份转化为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的救市资金规模和救市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但是,现在的世界经济已经千疮百孔,在未来破坏力更强大的金融风暴面前,全球经济体系还能经受住考验吗?

  记者:“你怎么看待美国政府还有欧洲政府采取这种应对措施?”

  宋鸿兵:“他们现在解决方法,是试图把这场危机当成一种流动性危机来解决,以为解决流动性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但是实际上美国真正的问题是一个庞大的债务堰塞湖,他所形成巨大的压力使得整个金融体系面临严重的问题,你在下游去拯救这个流动性,而不解决上游的支付危机,这不符合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记者:“可是我们也看到了,比如堰塞湖当时是悬在大家心头最大的危险,但是实际上最后堰塞湖并没有造成真正的危害。”

  宋鸿兵:“用堰塞湖来描述只是一个类似的比喻,那么这个美国这个规模有多大,他这个堰塞湖他实际上是GDP的,GDP美国如果是14万亿的话,那么美国这个堰塞湖应该是他的12倍左右。”

  陈雨露:“像美国到目前为止,那么它拿出来了2万亿美元左右的救市资金,这是远远不够的,那么我估计它至少要拿出5万亿到6万亿美元才有可能,一方面要准备继续地向金融领域里边注资,特别是一些大型的一些金融机构,必须要维持住它的稳定,包括花旗银行,那么另外一个的话,就是向它的实体经济,要向它的需求拉动,在这方面的话,美国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力度是远远不够的。”

  记者见到李稻葵的时候,他正在查收一封美国同行的来信,来自美国的一名学者在自己的信中告诉李稻葵,美国政府刚刚把在花旗银行获得的优先股转为普通股,尽管转换的价格方面,低于投资者的预期,使银行的股票下跌,但是对于整个经济和金融业避免出现更严重的危机,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我的观点非常明确,我认为第二轮的金融风暴或者第二轮的金融海啸,绝对不可能发生了。”

  李稻葵告诉记者,这一次政府把优先股转换成普通股的意义非凡,它意味着原先政府使用优先股从银行取得高额回报的巨大包袱,已经从花旗银行的身上卸下来了。

  记者:“什么是优先股?它是获得的回报更高吗?”

  李稻葵:“我举个例子,美国那个AIG,就是美国国际公司,国际集团保险公司,它从美国政府得到大概850亿的资金,注资,那么美国政府获得了优先股,年利率是11%,那么年利率11%你乘以850亿,那一年90多亿啊,90多亿的债务,这90多亿的债务,超过这个AIG这个公司在正常的最好的年份的盈利。”

  李稻葵解释,与中国的产业振兴计划不同,美国的援助计划在当时遭遇到强烈的反对声音,很多美国民众认为,金融业因为贪婪和其自身经营不善的问题而闯下的祸,绝不应该通过政府使用纳税人的钱去弥补,因此在救援计划当中一面给银行注入资金,另外一方面又要求银行要以高息作为回报,而这一次把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无疑降低回报的要求,与此同时美国财政部,美国的美联属,美国银行保险机构,还有财政部下属的金融监控局,四家机构联合声明,美国的金融机构,无论哪一家出现了资不抵债,流动性的短缺的问题,这协机构都会不遗余力,一视同仁给与注资,这些先决条件都决定了,美国政府将会不遗余力地动用财政力量,以及其大量的国债资源和印钞权来救助银行系统,因此将进一步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并不大。

  记者:“东欧国家金融业出现严重的问题,这是不是金融危机进一步扩散的证据?”

  李稻葵:“东欧国家,尤其是波罗的海三国,他们碰到的金融危机,一点不奇怪,即便西方不出现金融危机,没有金融风暴,也会步入自己的金融危机的。”

  李稻葵认为因为这些国家的宏观的经济的基本面早在两三年前就已经陷入了非常糟糕的境地,巨额的贸易赤字、财政赤字加上两位数的通货膨胀率和几年前不断升值的货币,使得其国家经济停滞不前,欧美在东欧也很难获得好的投资环境,在这样一个宏观经济背景下,又遭遇到了华尔街的金融风暴,因此西方银行纷纷把最不能赚钱的东欧地区的资金迅速撤回,而这种撤资行为这是导致东欧发生金融困境的直接原因。

  记者:“那么这种情况会不会反作用到其他国家?”

  李稻葵:“我个人认为,不可能,因为这些国家打个比方,相当于这是一个金融风暴的一个表象,相当于狗尾巴,狗尾巴的晃动,不可能晃动狗身子,它是一个比较边缘性的从经济、从金融,在全球的这个趋势来判断,它现在是狗尾巴的这个局面,不可能它的问题会反过来传导到发达国家。”

  中国的金融体系如何平安度过危机?

  尽管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第二波会不会出现,在经济学界还充满了争议,但谁都不可否认,它对全球金融体系的打击已经超过了二十年代大萧条以来的任何一场金融风暴,而与很多国际老牌的金融巨头相比,中国的金融市场却在这场危机中显得平静了许多,中国的金融体系到底拿到了什么样的护身符,保佑自己平安度过危机呢?

  银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业影响有限,一是不良贷款保持“双降”,2008年12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比年初下降3.71个百分点;剔除农行剥离和地震因素,不良贷款率比年初下降0.84个百分点。二是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加强。三是银行业盈利能力明显增强。2008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大规模计提拨备的情况下,资本回报率仍高达17.1%,比2007年和2006年分别提高0.4和2.0个百分点,预计将显著高于全球银行业平均水平。2008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税后净利润5834亿元,较上年增长30.6%。中国银行业2008年的表现在利润总额、利润增长额和资本回报等方面在全球名列前茅。

  谢国忠:“中国金融业跟西方不一样的,就是这几年杠杆用的不是很多,贷款的话相对比较低。”

  谢国忠告诉记者,央行在2004年开始就一直增加存款准备金率,预防风险,因此杠杆化程度很低,而杠杆化过高正是这次金融大危机迅速恶化的主要原因,此外,银监会对房地产的土地贷款也有很多限制,因此房地产泡沫对于银行业的冲击有限。

  谢国忠:“当然我们金融不能说完全没有问题,像中小企业这部分,比如说出口那些企业有问题了,它的贷款怎么办?”

  谢国忠对中国部分行业的还贷能力感到担心,而这也将增加银行的不良资产,这些行业包括造船,钢铁,大宗商品交易,电子,汽车等,他们都将面临金融危机的挑战。

  谢国忠:“我觉得2009年的话,不良资产的比例会有比较明显的上升。”

  即便是一直看空世界经济的谢国忠,也认为中国的银行体系相对健康,保证了中国金融机构能够把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波降到最低,但是,他还是担心不良资产会在2009年有所上升,那么,2009年对中国金融业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再来听听专家的看法。

  那么中国银行是否会在这轮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呢?陈雨露认为,中国银行业经过30年同世界经济的联系,不管是通过贸易,还是通过资金的流动,已经联系得非常紧密了,因此肯定会受到传导和传染,但中国的银行却是最稳健的,再加上中国政府果断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拉动投资,拉动内需,这样银行业会更加放心。

  陈雨露:“那么通过振兴的规划,他们大家看到了,只要这些钱投下去,只要按照这个规划投下去,那么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和我们企业的利润率都不会出现失控的下滑,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银行它的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有保证的,所以银行体系,那么不管是从历史的原因来讲,还是从未来发展来讲,应该说都是它的表现,大家是放心的。”

  李稻葵:“应该说中国的金融业今天可以这么讲,金融业整体而言,不谈哪一家公司,可能是过去60年,近60年来最好的时期,各种指标从利润率、自有资金的比率,到这个呆帐率,种种指标你那来看,现在是最好的时期,也就是说这个给我们应对金融危机,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一个基础。”

  半小时观察:未雨绸缪 抵御危机

  无论按照宋鸿兵的细分法,还是按照几位经济学家的整体论,金融危机无疑都将在更深更广的层面,冲击正常的世界经济秩序。

  和欧美经济体相比,中国经济现在的良好表现,一方面得益于前期金融体制改革和宏观调控的努力,另一方面也在于我们应对经济下滑所动用的财政货币手段,尤其新近制定的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为中国经济下一步应对危机夯实了基础。不过,我们应该更充分地把握到当前的金融变局中的关键环节,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正像温家宝总理在征求《政府工作报告》意见时所说的,要认清形势,深刻认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性和不确定性,对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采取的政策措施力度更大一些。只有我们把中国经济中的那些短板加长一分,我们未来面对的风险才能降低一分。否则,任何一点疏漏和缺陷,都可能在更巨大的风暴中,成为冲垮堤防的蚁穴。

责任编辑: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