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前三季度农业经济形势分析
今年以来,泸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把“三农”工作作为工作重点,坚持“多予、少取、放活”,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农业生产持续稳定,但农产品价格对农业影响不断显现,农村经济发展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前三季度农业与农村经济运行总体态势
1、农村经济总量提升
据统计,前三季度,泸州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0.82亿元,同比增长4.17%,其中:农业总产值75.54亿元,同比增长3.82%;林业总产值4.03亿元,同比增长9.08%;牧业总产值54.57亿元,同比增长4.03%;渔业总产值4.54亿元,同比增长6.22%;服务业总产值2.14亿元,同比增长6.43%。泸州市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6.81亿元,同比增长4.07%。
2、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粮食产量总体略增
2010年粮食播种面积581.48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7.6万亩,增1.32%。预计全年粮食产量达210.88万吨,同比增加3.34万吨,增长1.61%。其中:小春粮食总产量达27.90万吨,同比增加3737吨,增长1.36%;预计大春粮食能达182.98万吨,同比增加2.97万吨,增长1.65%。增长原因:一是播栽面积增加,今年高粱栽插面积41万亩,较上年增加10万亩,增长34%。比上年增加7.6万亩,拉动粮食产量增加2.75万吨,增长1.32%。二是重视科技,大力创建成片水稻、高粱高产示范长廊,扩大再生稻、再生高粱面积,对广大农户起到带动作用,促使粮食单产提高。三是气候有利。今年气候多变,四月至六月气温偏低,使今年水稻移栽期较去年普遍有所推迟。但对土类的各种农经作物的病虫害起到了一定的控制。立秋之后,开始反转为晴好高温天气,好在8月下旬到“白露”前有一段凉秋,出现了2场大雨天气过程,土壤墒情充足。对大春粮食作生长有利,特别是今年再生稻、再生高粱晚秋粮食生产,蓄留面积增加、气候适宜、发芽率高,促使单产提高。重视科技加上气候有利,使泸州市粮食平均单产增加24.4公斤,拉动粮食产量增加9456吨,增长0.45%。
3、畜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牧产品产量稳定增加
今年泸州市加大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畜禽养殖结构。泸州市确定了以优质肉猪为重点,川黑Ⅱ号特色风味猪、林下土鸡和节粮型草食牲畜为特色的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继续推广秸秆养牛工程。畜牧业生产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在上半年生猪价一度降到9元/公斤,猪粮比价降到4.13:1,致使大部分生猪养殖户出现亏损的情况下,前三季度泸州市肉类总产仍达321631吨,同比增长3.64%。前三季度畜牧业生产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生猪出栏稳定增长,达323.14万头,同比增长2.39%。二是家禽生产快速增长,出栏达到3536.34万羽,同比增长7.72%。禽蛋产量达32909吨,同比增长6.87%。三是草食牲畜快速增长。前三季度肉牛出栏67073头,同比增长5.7%;羊出栏42.80万头,同比增长5.94%。兔出笼589.83万只,同比增长7.20%。四是畜牧结构调整,生猪存栏略减,其他牲畜存栏增加。前三季度生猪存栏353.79万头,同比下降1.09%;能繁母猪存栏30.89万头,同比下降0.87%。大牲畜存栏34.34万头,同比增长4.23%。羊存栏41.56万只,同比增长8.05%。
4、主要农产品价格涨跌互现
今年我市农产品价格呈现涨跌互现趋势,主要呈现四个特点。一是粮食价格呈现稳定走高态势。其中:小麦1.8元/公斤、稻谷2.0元/公斤、玉米1.8元/公斤、大豆4.6元/公斤,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5%、10.1%、9.7%,4.5%。二是蔬菜价格涨多跌少。上半年偏高,三季度有所回落,据泸州市1150户农民抽样调查,前三季度农民出售蔬菜单价为2.03元/公斤,比去年同期的1.95元/公斤,增长4.14%。三是生猪价格触底回升。上半年生猪价格持续小幅降低,一度降到9元/公斤最低点,跌幅高达22%以上,猪粮比价降到4.13:1,致使大部分生猪养殖户出现亏损,严重挫伤了养殖户积极性。从6月中旬开始,毛猪收购价格出现了持续的好转,到9月底已达到6.5元/斤左右,猪粮比价上升到6:1,达盈亏平衡点。生猪价格的触底回升,有力的增强了养殖户信心。前三季度农民出售肉猪平均价格为12.85元/公斤,同比下降7.7%。四是其他主要畜产品价格有增有减。据泸州市1150户农民抽样调查,前三季度农民出售肉鸡单价为17.98元/公斤,鸭11.87元/公斤,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26%、7.9%。禽蛋12.37元/公斤,同比上涨11.15%。
5、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小幅上涨。
据合江阳县统计局调查,去冬今春以来,农资价格上涨幅度较大,除农膜每吨比上年同期降314.29元以外,杂交水稻种子零售价每公斤17-35元,较上年上涨4-6元,杂交玉米种子零售价每公斤18-26元,较上年上涨3-4元,氯化钾、复合肥、碳铵、尿素、过磷酸钙每吨分别上涨288.57元、267.86元、185.71元、125.71元、24.29元,除草剂、杀虫双大粒剂等主要农药品种上涨3-6%。农资价格持续攀升,种粮成本加大,使农民种粮实惠减少。
6、农村居民现金收入持续增长
今年前三季度泸州市农村居民现金收入人均达4266.32元,同比增加490.77元,增长13.00%。增收原因:一是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随着园区建设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的城市、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有效的带动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前三季度人均工资性收入1998.69元,同比增加314.79元,增长18.69%;农民在本地区就业收入722.59元,同比增加107.26元,增长了17.43%。二是农民家庭经营第三产业现金收入增长较快,今年前三季度家庭经营第三产业现金收入377.34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69.14元,增长了22.43%。其中交通、运输、邮电业收入同比增长49.57%。随着我市乡村公路的全面贯通,以及汽车下乡的带动作用,农村从事交通运输业的人员逐年增加,许多人购买小型客运车和摩托车用于营运,交通运输业收入有大幅提高。三是家庭经营种植业现金收入增加。前三季度泸州市家庭经营种植业现金收入445.14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2.24元,增长10.48%。其中出售蔬菜收入209.10元,同比增加增长12.60%。四是非经营性收入增速明显加快,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国家工资政策的出台,离退休职工的工资及时兑现,使农民亲友支付的赡养费增加,使非经营性收入增加。前三季度我市农民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为410.40元,比上年同期的337.71元,增加了72.73元,增长了21.52%。
收入的不断增长为农村居民生活改善提供了坚实基础,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前三季度泸州市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人均2267.87元,比上年增加303.93元,增长15.48%。其中家用设备、日用品支出同比增长30.90%;衣着类支出同比增长28.08%;居住消费增长20.28%;文化教育.体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同比增长13.18%。
上一篇: 西博会上遂宁市5个科技项目签约2亿元
下一篇: 1-9月巴中市规模以上工业效益显著
初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资产评估师 | 指南 | 动态 | 大纲 | 试题 | 复习 |
中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高级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试题 | 评审 | 复习 |
注册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会计基础知识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
税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大纲 | 复习 | ACCA考试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