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已解决
老师,外汇数字平台调整后进口额,出口额,收汇额,付汇额数据来源依据是怎么计算的,为何当月进口报关单不等于调整后进口额?



您好很高兴能够为您回答问题!
关于外汇数字平台中“调整后进口额、出口额、收汇额、付汇额”的计算依据,以及当月进口报关单金额与调整后进口额差异的原因,结合官方口径及实务操作说明如下:
一、调整后数据的计算依据
1. 基础数据来源
调整后的四项数据(进口额、出口额、收汇额、付汇额)均基于企业在海关申报的进出口数据及银行外汇收支数据。具体包括:
- 报关单的进出口金额(FOB或CIF价);
- 银行实际收付汇金额(外汇水单记录)。
2. 贸易信贷报告调整
系统会根据企业主动申报的贸易信贷报告数据自动修正基础数据,例如:
- 预收货款/预付货款:若企业提前收汇或付汇但尚未完成货物进出口,这部分金额需从收付汇额中扣除,并计入调整后进出口额;
- 延期收款/延期付款:已报关但尚未收付汇的金额需从进出口额中扣除,并计入收付汇额。
3. 差额报告与主体不一致报告
- 若报关金额与实际收付汇金额存在差异(如银行手续费、汇率波动等),需通过差额报告说明原因;
- 若收付汇主体与报关单上的交易方不一致(如第三方代付),需通过主体不一致报告调整。
4. 系统自动计算逻辑
调整后数据=基础数据±贸易信贷报告金额±差额报告金额±其他特殊交易(如退汇)。
二、当月进口报关单≠调整后进口额的原因
1. 时间范围差异
- 调整后数据计算周期为核查月倒推12个月,而非单月数据。例如,2025年3月的调整后数据可能包含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的历史数据。
- 当月报关单仅反映当月的进出口记录,但调整后数据会叠加历史贸易信贷报告、退汇等跨期修正。
2. 贸易信贷调整影响
- 预付货款:若当月报关的进口货物对应的是前期已付汇的预付款,则调整后进口额会包含这部分金额,但当月报关单仅显示实际进口金额。
- 延期付款:若当月完成报关但未实际付汇(延期付款),则调整后进口额需扣除未付汇部分。
3. 退汇与差额调整
- 若发生进口退汇(如退货退款),系统会将退汇金额从调整后进口额中扣除,但原始报关单金额不变。
- 因汇率波动、手续费等导致的差额报告(如实际付汇金额小于报关金额),也会导致调整后数据与报关单差异。
三、实务操作建议
1. 定期核对数据
通过外汇监测系统【企业信息管理→基础业务数据】查询调整后数据,并与报关单、收付汇记录逐笔核对。
2. 及时补报贸易信贷
对预收预付、延期收付款等业务,需在30日内通过系统报告,避免因未报告导致调整后数据异常。
3. 关注阈值预警
若调整后数据触发“总量差额率”“资金货物比”等指标的红色/绿色警示,需分析差异原因并准备说明材料。
总结
调整后数据是动态修正的结果,其与当月报关单的差异主要源于跨期贸易信贷调整、差额报告及系统计算周期。企业需结合自身业务模式,通过外汇监测系统实时监控数据逻辑,确保合规性。
03/30 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