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已解决

老师,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通过多次交换交易)形成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还是采用权益法计量取决于什么?是每次取得的比例还是其他?

最瘦的胖子| 提问时间:2023 04/23 15:19
温馨提示:如果以上题目与您遇到的情况不符,可直接提问,随时问随时答
速问速答
解芳芳
金牌答疑老师
职称: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
不太确定同学的意思。 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母公司按照支付资产、承担负债的公允价值确认长期股权投资,个报中长期股权投资按照成本法核算,合报中进行调整需要按照权益法。 多次交易实现控股合并,则是分步确定,比如说分2次取得,第一次5%,不能构成重大影响,此时股权按照金融资产核算,然后取得50%构成控股合并,则由公允价值计量转为成本法核算;假如第一次取得20%股权,构成重大影响,则采用权益法核算,再次取得股权构成控股合并,转为成本法核算。
2023 04/23 15:34
最瘦的胖子
2023 04/23 16:19
所以是采用公允价值还是权益法,取决已经持股的比例是否大于20%,小于则公允价值,20%-50%则权益法
解芳芳
2023 04/23 16:24
不是的,比例只是举例,不是按照这个来的。 达到控股合并之前的股权,按照什么方法核算,是需要评估其影响程度的,这个是按照长期股权投资章节规定,能够施加重大影响、共同控制的股权,采用权益法核算,如果达不到这两类的话,则作为金融资产核算,公允价值计量。 至于评估其影响程度,持股比例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并不全面,还要考虑其他因素,通常考试的话题目会交代。至于实务的话,那就是拉拉杂杂各种因素考虑了。
描述你的问题,直接向老师提问
0/400
      提交问题

      您有一张限时会员卡待领取

      00:10:00

      免费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