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6.92 苹果版本:8.6.92
开发者: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2009年备考CPA《会计》系列总结-第3章(04)

来源: 正保会计网校论坛 编辑: 2009/01/05 11:03:33 字体:

  CPA《会计》“系列总结”目录>>

[第03章]04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概述

  有至到期投资扣除已处置或重分类的部分)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例如,某企业在2007年将某项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或出售了一部分,且重分类或出售部分的金额相对于该企业没有重分类或出售之前全部持有至到期投资总额比例较大,那么该企业应当将剩余的其他持有至到期投资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而且在2008年和2009年两个完整的会计年度内不能将任何金融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注意:这是惩罚性规定)。 但教材上注明了例外的情况,要注意理解这些内容。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

  (1)初始计量: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面值)

    ——利息调整 (差额,或贷记)

    应收利息(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贷:银行存款  (实际支付的金额)

  (2)后续计量:

  1)资产负债表日,计提债券利息:

  ①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

  借: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或借记)

  此时,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金)-[现金流入(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这里可以将期初摊余成本理解为本金,而每期的现金流入可以理解为包含了本金和利息两部分,其中“现金流入-实际利息”可以理解为本期收回的本金。

  ②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或借记)

  此时,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金)+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因为是一次还本付息,所以此时的现金流入为0,则实际利息增加期末摊余成本。

  ③发生减值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账面价值-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如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的价值已经恢复,且客观上与确认减值损失后发生的事项有关,原已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转回,计入当期损益: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2)处置持有至到期投资:

  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的价款)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账面余额)

      ——利息调整(账面余额)(或借记)

      ——应计利息(账面余额)

      投资收益(差额,或借记)

  (3)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转换: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债券面值)

    ——公允价值变动(公允价值与债券面值的差额,或贷记)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债券面值)

      ——利息调整(该明细而科目余额,或借记)

      ——应计利息(或借记)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或借记)

  注:上述贷方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应当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或终止确认时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借:资本公积——其资本公积

    贷:投资收益

  [例题·单选题]甲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1月1日以20420万元购入乙公司发行的面值总额为20000万元的公司债券确认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该债券系5年期,按年付息,票面年利率为6%,实际利率5.515%,甲公司对债券的溢折价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2008年12月31日应确认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为(   )。

  A.20420          B.20346.16         C.20268.25         D.20186.05 [答案]C

  [解析]2007年末摊余成本=20420+20420×5.515%-20000×6%=20346.16(万元)

  2008年末摊余成本=20346.16+20346.16×5.515%-20000×6%=20268.25(万元)

  这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单选题类型。

  三、注意的地方

  关于持有至到期投资实际利率法摊销,需要区分是一次还本付息,还是分期付息、到期还本两种付息方式。两种计算方法的原理是一致的,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金)+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现金流入(面值×票面利率)-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如果是一次还本付息,现金流入为零,所以期末摊余成本的计算不考虑现金流入即可。

  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是在分期还本的方式下,摊余成本的处理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调整折现率,不调整期初摊余成本;另一种是调整期初摊余成本,不调整实际利率。从理论上来讲,调整实际利率是更加合理的,因为未来现金流量发生了变化,相应地风险水平也发生了变化,那么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也会发生变化,所以调整折现率是比较合适的处理方式。教材中的处理方法是假定实际利率不变而调整期初摊余成本,主要考虑到调整实际利率计算比较烦琐,但这种处理思路本身是与实际不符,考试时候调整摊余成本的思路比较容易一些。

  实际利率的计算由于涉及到财务管理的知识,做一般了解,比如债券的面值为1000万元,5年期按年支付利息,本金最后一次支付,票面利率10%,购买价格为900万元,交易费用为50万元,实际利率为r,则期初摊余成本=950=1000×10%×(P/A,r,5)+1000×(P/F,r,5),即:

  100/(1+r)+100/(1+r)^2+100/(1+r)^3+100/(1+r)^4+100/(1+r)^5+1000/(1+r)^5=950

  采用插值法,设r=11%,代入上式,则期初摊余成本=963.04;

  设r=12%,代入上式,则期初摊余成本=927.9,则:

  (11%-r)/(11%-12%)=(963.04-950)/(963.04-927.9)

  可以计算出企业的实际利率r=11%-(963.04-950)/(963.04-927.9)*(11%-12%)=11.371%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000贷:银行存款 950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0

  [识记要点]

  ①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进行计量;

  ②持有至到期投资按照债券的公允价值和交易费用之和入账,其中交易费用在“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核算。

  ③持有至到期投资转换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④处置持有至到期投资时,售价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进入论坛讨论学习>>

转自正保会计网校论坛·奇客小屋

责任编辑:熊猫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30467号 京ICP证030467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314号

正保会计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