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8 000万元从非关联方丙公司收购C公司60%股权,甲公司能够控制C公司,当日C公司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为9 000万元,公允价值为10 000万元,差额源自于一批存货的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1 000万元。2×24年7月1日,C公司将账面价值400万元的一台机器设备以500万元的价格销售给甲公司,甲公司预计该设备尚可使用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24年度,C公司实现净利润3 300万元,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上升150万元,未发生其他引起所有者权益变动的事项,购买日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存在差异的存货已出售90%。甲公司将C公司认定为一个资产组,确定该资产组在2×24年12月31日可收回金额为13 500万元。不考虑相关税费等其他因素,甲公司合并报表中应计提商誉减值准备是( )。 这道题C公司2x24年末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持续计算的份额



C公司2×24年末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持续计算的份额为13500万元。但此值用于商誉减值测试,而非直接作为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具体步骤如下:
1.计算购买日合并成本:8000万元。
2.购买日C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0000万元。
3.初始商誉=合并成本-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持股比例=8000-10000*60%=2000万元。2×24年末:
-C公司实现净利润3300万元。
-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上升150万元。
-存货差额影响:1000万元*90%=900万元(已售出部分)。C公司2×24年末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9000+3300+150-900=11550万元。
加上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调整:500-400=100万元,但需在合并报表中抵消。最终C公司2×24年末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持续计算的份额为13500万元。商誉减值测试时,如果资产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则需要计提商誉减值准备。具体数值需要进一步计算确定。
祝您学习愉快!






全资子公司注销时,固定资产折旧递延所得税是全部转回的,而不是按剩余月份或折旧额来转回。
祝您学习愉快!




折旧是在甲公司的账上进行的,不影响C公司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因此,在计算C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时,不需要考虑内部交易损益中的折旧调整。所以答案是100-100/5/2而不是100-100/5/12*5。
祝您学习愉快!




亲爱的学员,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的折旧,是在母公司账上计提的,所以不需要考虑。
祝您学习愉快!


老师在2楼为您解答。
祝您学习愉快!


亲爱的学员,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那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持续计算的份额有什么计算的方法或公式吗
(回复)持续计算的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价值=购买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调整后的净利润-分配的现金股利+或-其他综合收益
这个顺流逆流的内部交易问题在计算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持续计算的份额时要如何考虑这个计算的时候和净利润的计算是不是不一样,我记得算子公司净利润的时候逆流交易是要考虑折旧在内的,未实现的内部交易损益要在少数股东和控股股东分摊,并且后续实现这一部分内部交易损益还要转回少数股东损益
(回复)在合并工作底稿上按权益法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时,需要用到调整后的子公司净利润,在这种情况下算“调整后的子公司净利润”,是不需要考虑母子公司内部交易的,因为对于内部交易,在合并工作底稿上会专门编制内部交易抵消分录进行抵消。
而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时,计算“持续计算的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价值”时,需要考虑将当期逆流交易形成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扣除,不需要考虑后续的折旧因素,因为折旧是在母公司账上计提的。
祝您学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