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已解决
老师,请问制造企业员工主要是以计件为主,个别员工计时,生产的半成品或者产成品以什么为依据去分摊当月发生的人工和制费比较合理?谢谢!



优先用 “实际工时” 分摊
对计时员工,直接记录实际工作工时;对计件员工,按 “计件数量 × 单位产品标准工时” 折算为标准工时,汇总总工时。
分摊率 =(当月人工 + 制费总额)÷ 总工时
某产品应分摊金额 = 该产品耗用工时 × 分摊率
优点:统一以 “工时” 为尺度,体现投入与费用的匹配,尤其适合工序稳定、工时易统计的场景。
辅助用 “计件数量 + 工时权重” 混合分摊
若部分产品计件特征明显,可先按计件数量分摊计件员工人工,再用总工时分摊计时人工和制费,最后汇总。
优点:兼顾计件员工的产出导向,减少单一标准的偏差。
08/14 13:53

努力学习 

08/14 14:41
老师,该制造企业没有产品的标准工时,且生产的半成品大部份是机器生产的,自制产成品由多道工序生产完成,各工序中个别是计时,大部份是计件。

朴老师 

08/14 14:46
按我上面说的来就可以

努力学习 

08/14 17:59
老师,生产的产成品从前到后,经过那么多道工序,这些工序中大部份为计件,个别为计时,而且该产成品每道工序并不是同一天完工的,很难按您上面提到的方式去分摊当月发生的人工和制费。

朴老师 

08/14 18:00
你们是什么成本核算方法

努力学习 

08/14 18:00
老师,如果按当月完工入库数量去分摊当月发生的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是否合理?

朴老师 

08/14 18:00
同学你好
这个可以的

努力学习 

08/14 18:07
老师,我们公司目前是采用类似“直接成本法”的方式

努力学习 

08/14 18:13
老师,按当月完工入库的半成品或者产成品数量占比去分摊当月发生的人工成本和制费,会出现产成品的单位成本比售价高很多这种情况。比如:当月生产A产品,有两个订单,甲订单完工入库100PCS,乙订单完工入 库300PCS,当月工完工产成品2000PCS,发生总人工100万,制费60万,则甲订单的A产品分摊到的人工和制费会比乙订单的A产品少。当月A产品的平均单位成本比它的售价还高。

朴老师 

08/14 18:15
以“实际产量(或约当产量)”为核心依据,结合“生产工时”辅助调整。
产量适合计件为主的情况,直接关联产出成果;
工时适合平衡计时工资及与工时相关的制费,更精准反映消耗。
可单独用其一,或人工按产量、制费按工时结合分摊。

努力学习 

08/14 18:24
我们公司的情况比较复杂,不大适合老师您提到的方法。我试了一下,按产成品的单位直接材料成本占比去分摊人工和制费,会出现产成品的单位成本偏低的情况。按完工入库数量占比去分难人工和制费,产成品的单位成本又偏高。不知道要如何平衡?

朴老师 

08/14 18:28
不能按数量平分吗

努力学习 

08/14 19:02
老师,不大明白您的意思。当月完工几百项产成品。每一个产品对应一张生产计划单。其中有同一产品不同的生产计划单的情况,完工入库数量也不一样。请问如何平分数量?

朴老师 

08/14 19:20
不是有总数量呢吗?
每种产品的总成本除以对应的总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