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审计抽样的样本大小是一个重要的审计决策,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总体规模:样本大小通常与被审计对象的总体规模有关,一般来说,总体规模越大,需要抽取的样本数量也会相应增加。
2. 误差容忍度:审计师需要确定可以接受的抽样误差范围,通常以误差容忍度来衡量。误差容忍度越小,需要的样本大小就会增加。
3. 风险水平:审计师需要考虑审计风险的水平,以确定适当的置信水平。通常使用95%的置信水平,这意味着审计师可以有95%的信心认为样本结果代表整体总体。
4. 预期误差率:审计师需要估计被审计对象中存在的潜在错误率,这将有助于确定适当的样本大小。通常情况下,预期误差率越高,需要的样本大小也会相应增加。
5. 抽样方法:不同的抽样方法可能需要不同的样本大小。例如,随机抽样通常需要更大的样本量,而系统抽样可能需要较小的样本量。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审计师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或专业判断来确定适当的样本大小,以确保审计能够有效地发现潜在的错误和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