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会计准则中,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通常是指企业为了取得对被投资单位的股权而实际支付的现金或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如果长期股权投资是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那么初始投资成本就是按照以下方式计算:
初始投资成本 = 购买股权支付的对价 - 购买股权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这里的“购买股权支付的对价”是指企业为了取得对被投资单位的股权而实际支付的现金、非现金资产或承担的债务等。“购买股权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是指在购买日,被投资单位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乘以企业所取得的股权比例。
在某些情况下,初始投资成本可能还包括其他因素,例如:
1. 直接相关费用:企业为取得长期股权投资而发生的直接相关费用,如法律费用、评估费用等。
2. 发行权益性证券的溢价:如果企业通过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则初始投资成本还包括该权益性证券的溢价部分。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长期股权投资是以非公允价值计量的,例如通过控股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那么初始投资成本可能需要根据购买方的合并成本来确定,这通常包括购买方为取得控制权而付出的所有对价,包括现金、非现金资产、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等。在这种情况下,初始投资成本可能不涉及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调整。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需要根据具体交易情况和适用的会计准则来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如果被投资单位存在少数股东权益,还需要考虑少数股东权益的影响。建议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咨询专业的会计顾问或参考相关的会计准则和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