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划成本法下,企业需要为每种材料设置成本计算单,以记录材料的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成本计算单通常包含以下项目:
1. 材料名称:详细列出每种材料的名称。
2. 计划成本:根据企业预计的单位成本设定的成本。
3. 实际成本:材料实际采购或入库时的成本。
4. 差异: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可能是正差异(节约)或负差异(超支)。
5. 累计差异:一定时期内该材料差异的累计数。
6. 结存:期末材料的实际成本。
成本计算单的格式可以有所不同,但通常会包含上述项目。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成本计算单可能还会包括其他项目,如材料编码、数量、采购日期等。
以下是简化版的成本计算单示例:
```
材料成本计算单
材料名称:钢材
计划成本:100元/吨
实际成本:
采购日期 数量 单价 金额 差异
-------------------------------------
2023-01-01 10 95 950 50(节约)
2023-01-15 20 98 1960 20(超支)
累计差异:30(节约)
结存:30吨,实际成本2930元
```
在这个例子中,钢材的实际成本低于计划成本,所以差异为正数,表示节约。累计差异是所有采购差异的累计数,结存部分显示了期末钢材的数量和实际成本。
企业通常会定期(如每月)对材料进行盘点,并根据盘点的实际数量调整成本计算单中的结存成本,以便准确反映材料的实际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