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是一种方法,用于将企业的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这种方法从利润表出发,以净利润为基础,通过一系列的调整项目来反映企业实际发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间接法主要适用于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计算,并且在国际会计准则(IAS 7)以及中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均有明确规定。
具体来说,在采用间接法编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需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调整:
1. 加回非付现费用:如折旧、摊销等。这些项目虽然减少了企业的净利润,但并没有导致实际的现金流出。
2. 调整营运资本变动:包括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等项目的增减变化。当期增加的部分需要从净利润中扣除,减少的部分则加回到净利润上。
3. 处理非经营性损益:将与经营活动无关的投资收益或损失、营业外收支净额等因素予以剔除。
通过上述调整过程,可以得到企业一定期间内由其日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相比直接法而言,间接法更侧重于对财务报表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够更好地体现企业的经营状况及其对现金流的影响。然而,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可能无法直观地展示具体的现金流入流出项目。
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的方法编制现金流量表。对于规模较小、业务结构简单的企业来说,直接法可能会更加简便易行;而对于大型复杂的企业,则更多采用间接法以全面反映其财务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