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财务与会计领域,当企业决定出售或终止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时,需要正确地确定该资产的处置成本。这里所说的“成本”,主要是指该资产在账面上的价值,也就是其账面价值。根据中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确定主要遵循以下步骤:
1. 原始成本确认:首先,需要明确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入账金额,即购买时的实际支付价格减去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期但未领取的利息。这个数值是计算处置日成本的基础。
2. 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在每个报告期末,企业需要根据市场情况调整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至其公允价值,并将该期间内的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表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意味着,在处置日前,资产的账面价值已经反映了所有已实现及未实现的收益或损失。
3. 确定处置日的成本:在实际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其成本即为最新的账面价值。这个数值等于原始购买成本加上(或减去)从持有日至处置日期间累计确认的所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此期间内发生了股利分配或其他形式的收益分配,则这些金额应当从成本中扣除。
4. 计算处置损益:最后,在确定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后,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收到的款项与该成本之间的差额来确认最终的处置损益。具体而言,如果出售价格高于账面价值,则记录为收益;反之,则记录为损失。
总之,正确地确定交易性金融资产在处置日的成本对于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至关重要。企业应当严格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