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是否应该资本化,是一个重要的财务决策。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对于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如果满足一定的条件,则应将其资本化计入资产成本;如果不满足这些条件,则应当费用化,在发生当期直接计入损益。
后续支出资本化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增加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或延长了其使用寿命。例如,对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品产量或者改善产品质量,或是通过大修使某项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得以延长等情形下发生的支出可以考虑资本化。
2. 使得企业获得了新的资产或者是提高了原有资产的功能性。比如购买了额外的设备来扩展生产线,或是在现有建筑物上加建楼层以扩大办公空间等情况下的支出也应当予以资本化处理。
3. 能够明确地与某项固定资产相联系,并且该笔支出不是日常维护费用的一部分。例如,更换机器中磨损严重的零部件、对房屋进行必要的修缮等属于正常维修保养范围内的开支不应作为资本性支出来处理;而如果是整体翻新改造则可能符合资本化的标准。
需要注意的是,在判断是否满足上述条件时,企业还需要考虑相关支出的金额大小及经济实质等因素。当某项后续支出既不增加固定资产的功能也不延长其使用寿命,并且数额较小、性质上属于日常维护费用,则应当作为费用化处理,在发生期间直接计入成本或费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