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法编制经营现金流是一种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采用的方法,它主要基于净利润进行调整来计算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这种方法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起点不同。与直接法从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出发不同,间接法以利润表中的净利润作为编制经营现金流的起点。这是因为净利润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生产经营成果的核心指标,而通过净利润进行调整可以更好地体现经营活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其次,调整项目多样。在采用间接法时,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对一些非现金收支项目和非经营性损益等进行调整。例如,折旧费用、摊销费用、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投资收益或损失、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变化等,都需要从净利润中加回或扣除。
再次,信息含量丰富。通过间接法编制的现金流量表能够提供更加详细的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变化情况的信息,有助于投资者和债权人了解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及未来发展前景。
最后,操作简便。相对于直接法而言,间接法在数据收集上更为简单易行,不需要像直接法那样逐一确认每笔收入与支出的具体内容及其对应的现金流入流出金额,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实践中。
综上所述,间接法编制经营现金流具有起点明确、调整项目多样、信息含量丰富和操作简便等特点,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