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6.90 苹果版本:8.6.90
开发者: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高级经济师时政热点:第二届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

来源: 人社部 编辑:蒙奇奇 2023/11/24 10:06:53 字体:

高级经济师考试和时政热点联系紧密,所以大家日常备考,除了要学习教材大纲,也要关注日常经济新闻、行业热点哦。

高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小伙伴们,第二届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快来关注下!

11月22—23日,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司、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深圳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二届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在广东省深圳市举办。

发挥人力资源优势 汇集发展磅礴力量——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综述发布

人力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对于促进社会化就业、更好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快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在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要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稳定劳动参与率,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

近年来,各地人社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取得良好成效。

行业规模持续扩大 地位日益凸显

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丰富的人力资源禀赋,为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前景。近十年来,人力资源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共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6.3万家,从业人员104.2万人,年营业收入超2.5万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2.2倍、3.1倍和4.4倍。

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相适应,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2007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发展人才服务业,完善人才资源配置体系”。2011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首次将人力资源服务业列入国民经济行业独立门类和鼓励发展类产业范围。2014年,国务院制定《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人力资源服务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领域。2018年,国务院颁布《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将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确立为各级政府的法定职责。2019年,人力资源服务业正式成为国民经济统计中生产性服务业的十大门类之一,“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服务业”单列为国家鼓励发展类产业。期间,人社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专门政策,安徽、山东、广东、重庆等地出台了行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2个省份出台了产业扶持政策,12个省份设立了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人力资源服务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重要门类、现代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不断巩固并持续提升。

服务大局能力增强 稳就业促就业作用不断发挥

人力资源服务业一头连着亿万劳动者,一头连着广大用人单位,具有匹配供需、专业高效的独特优势。2022年全行业为3.1亿人次劳动者提供了就业、择业和流动服务,是市场化就业服务的主要力量。

高效促进大规模求职招聘对接。2022年全国共有5万个固定招聘场所和2.1万个人力资源服务网站,全年举办各类招聘会27万场(其中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9.5万场,农民工专场招聘会8.4万场)。网络招聘快速发展,数字技术广泛应用,2022年网络发布求职、招聘信息9亿多条,成为就业对接的主要方式。江苏省举办人力资源服务数字化创业大赛,推动数字化发展。总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青团社,以促进灵活就业供需匹配为主业,累计为120万商户提供7亿份简历、约1亿次入职,为6700万劳动者提供了就业服务,是数字技术赋能就业服务的典型。

有力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和素质提升。人力资源服务贯穿劳动者职业生涯全过程,通过测评、培训、职业指导等方式,能够精准分析劳动者素质与就业需求、岗位的差异,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促进劳动者就业和职业发展。2022年全行业开展测评考试服务6701万人次,培训3512万人次,积极帮助劳动者提升知识技能和人力资本水平,有效稳定劳动参与率,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山东大焊服务外包有限公司免费向农村劳动力提供焊接培训和就业推荐,年度线下培养焊工3000人以上,合格焊工安置率90%以上,人均年收入8万—15万元,助力农村劳动力由普工向技工转化。福建海峡人才市场开展21个专业的职业技能等级培训、专项技能培训和乡村创业青年经营能力培训,培训学员5145人次,积极服务乡村人才振兴。

支撑和壮大实体经济的作用不断增强。2022年全行业为5268万家次用人单位提供了人员招聘和管理服务,其中40%左右是制造业企业,78%是民营企业,大部分是中小微企业。用人单位使用人力资源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人力资源信息软件服务的数量分别达到118万、193万、216万家次,充分体现了人力资源服务业在推动实体经济、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市场主体持续增长 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随着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持续推进,各类市场主体充满活力、竞相发展。2022年年底,全国共有市场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5.8万家,其中,国有企业2213家,民营企业5.4万家,外资企业181家,港澳台资企业286家,民办非企业组织1123家。中智集团、北京外企、上海外服等龙头企业率先发展,年营业收入超过千亿,进入我国企业500强行列。人力资源服务业成为社会资本青睐的朝阳产业,除上述3家企业外,科锐国际、BOSS直聘等8家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大量产业资本、互联网资本纷纷进入人力资源服务领域,宝武钢铁、海尔集团、中远海运、顺丰集团以及字节跳动、腾讯、新东方等知名企业以全资或控股等方式成立人力资源服务公司,跨界融合趋势明显。

适应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就业形态多样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广泛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创新发展新模式新业态,直播带岗、远程面试、网络培训、灵活用工等服务层出不穷。上海外服投资3.25亿元用于“数字外服”转型升级;广州红海集团全力打造数字人力资源服务平台,行业整体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国际化发展迈出新步伐。2022年,人社部与商务部共同评审认定首批12家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集聚人力资源服务贸易企业800多家。上海外服、科锐国际、必博人力等骨干企业通过国际收购、业务合作、设立分支机构或办事处等多种方式,加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布局,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助力我国企业“走出去”,促进人才国际化流动。

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2021年7月,人社部与重庆市政府共同举办第一届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这是人力资源服务领域首次举办的全国性行业盛会。1000多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会参展,150个项目共计166亿元签约落地,线上线下关注量超10亿人次,大会取得丰硕成果。在中国国际服贸会、上海进博会、东盟人力资源服务博览会等国际性展会中,人社部连续举办人力资源服务主题活动,向世界展示行业风采。

今年以来,人力资源服务区域协同发展提速,湖南省举办首届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中部六省签订联盟协议;四川省举办第一届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西南五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同签署协同发展协议;青海省举办第二届黄河流域人力资源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进一步促进沿黄9省区人力资源共享;京津冀共同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一体化,联合制定11项地方标准;连续举办长三角一体化人力资源服务协作推进活动,有力推进江浙沪皖人力资源共享;举办各类展示交流、峰会论坛、供需对接活动十分踊跃,行业的社会认知度、美誉度明显提高。适应人力资源服务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需要,从2010年起,人社部与有关省份人民政府共建了26个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2022年年底共入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4390家,营业收入4672亿元,服务了2190万人次劳动者和277万家次重点企业,成为创新要素集聚平台。此外,全国共建成36个国家级人才市场,涵盖高校毕业生、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专业性人才群体和海洋、旅游、数字经济等行业领域。

持续推进人力资源市场法规体系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保障劳动者就业权益。国务院颁布了《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人社部先后制定《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规定》,修订《人才市场管理规定》等规章,13个省份出台了省级人力资源市场条例。以条例为统领、以配套规章和地方法规为支撑的人力资源市场法规体系初步形成。深化“放管服”改革,规范实施人力资源服务许可和备案制度,全面推开告知承诺制,不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制定18项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等执法行动,加强网络招聘领域个人信息保护,统筹促进发展与监管规范,为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经过多年持续发展,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已积累了较好基础,取得积极成效。“下一步,围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等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人力资源服务业将持续加大市场化就业服务有效供给、提升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深化人力资源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推动人才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加强人力资源市场治理,努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更强引擎、促进就业的更大动能、服务人才的更优载体,在流动中汇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司相关负责人说。


说明:正保会计网校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官方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30467号 京ICP证030467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314号

正保会计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