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新鲜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这是最基础却最容易出错的问题。许多申报人往往因为忙于工作而临时抱佛脚,导致关键材料缺失。需要特别注意:
中级职称聘书原件、继续教育年度证明、业绩证明材料
跨单位工作经历证明材料、年度考核表、专业技术岗位任职证明
提前3个月建立材料清单,逐项核对打钩
评审专家首先看到的就是材料呈现形式,不规范会直接影响第一印象:
胶装成册,禁用活页夹;目录页码与实际内容严格对应;建议采用省厅统一封面格式
公章应盖在指定位置(一般要求骑缝章),复印件需加盖"与原件一致"章
工作经历要精确到月(如2015.03-2018.06),避免使用"至今"等模糊表述
近年来评审越来越重视学术诚信,需特别注意:
学历造假、工作年限虚报、论文抄袭(查重率超过30%即危险)
除取消当年评审资格外,将记入专业技术人才诚信档案,影响后续所有职业资格申报
代写论文、买卖期刊等灰色地带行为同样属于违规
论文是体现专业水平的重要载体,常见问题包括:
多数地区要求2篇以上发表论文(其中至少1篇为核心期刊)
必须与申报专业相关,包含具体案例、数据分析等实证内容
警惕假刊、套刊,推荐选择知网、万方收录的正规期刊
答辩是展示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需要重点准备:
熟记论文中的核心数据、研究方法;梳理业绩材料中的个人贡献
提前准备"项目难点突破""技术创新点"等常见问题的回答模板
采用"STAR"法则(情境-任务-行动-结果)结构化回答,避免泛泛而谈
不同专业、不同级别的评审要求存在差异,建议提前研读当年度本专业的《职称评审工作实施细则》,必要时可咨询本单位人事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准备过程中建议建立进度表,留出至少2周的缓冲时间应对突发情况。
更多推荐: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
套餐D大额券
¥
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