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已解决
老师,权益法下,调整被投资方净利润,固定资产无预计净残值,用①(公允价值-被投资方账面价值)÷剩余使用年限,和②公允价值÷剩余使用年限-被投资方原价÷原预计使用年限,这两种方法算出来是一样的,对吧
亲爱的学员,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是的,这两种方法计算出来的结果是一样的。
解释如下:
1.方法①是直接计算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再除以剩余使用年限,得到每年多计提的折旧额。
2.方法②是分别计算公允价值下每年的折旧额和账面价值下每年的折旧额,再相减,得到每年多计提的折旧额。
由于固定资产无预计净残值,两种方法在数学上是等价的,因此结果相同。
祝您学习愉快!
是的,这两种方法计算出来的结果是一样的。
解释如下:
1.方法①是直接计算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再除以剩余使用年限,得到每年多计提的折旧额。
2.方法②是分别计算公允价值下每年的折旧额和账面价值下每年的折旧额,再相减,得到每年多计提的折旧额。
由于固定资产无预计净残值,两种方法在数学上是等价的,因此结果相同。
祝您学习愉快!
11/14 09:49
m31191688 
11/14 09:56
老师,如果有预计净残值,哪种方法更准确
范老师 
11/14 09:57
亲爱的学员,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当固定资产有预计净残值时,方法②“公允价值÷剩余使用年限-被投资方原价÷原预计使用年限”更准确。
方法①“(公允价值-被投资方账面价值)÷剩余使用年限”没有考虑预计净残值的影响,它默认了预计净残值为零。而方法②分别按照公允价值和被投资方原价,结合各自对应的使用年限来计算折旧额,再相减得到每年多计提的折旧额,考虑了预计净残值的因素,能更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祝您学习愉快!
当固定资产有预计净残值时,方法②“公允价值÷剩余使用年限-被投资方原价÷原预计使用年限”更准确。
方法①“(公允价值-被投资方账面价值)÷剩余使用年限”没有考虑预计净残值的影响,它默认了预计净残值为零。而方法②分别按照公允价值和被投资方原价,结合各自对应的使用年限来计算折旧额,再相减得到每年多计提的折旧额,考虑了预计净残值的因素,能更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祝您学习愉快!

00:10:00
描述你的问题,直接向老师提问
994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