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已解决
xx股份有限公司于2024年1月2日从证券市场上购入B公司于2023年1月1日发行的债券,该债券4年期、票面年利率为4%、每年1月5日支付上年度的利息,到期日为2027年1月1日,到期日一次归还本金和最后一次利息。A公司购入债券的面值为1000万元,实际支付价款为992.77万元,另支付相关费用20万元。A公司购入后将其划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购入债券的实际利率为5%。假定按年计提利息。怎么编制甬港股份有限公司从2024年1月1日至2027年1月1日上述有关业务的会计分录。aaaaaaaaa



2024 年 1 月 2 日
首先计算该债券的初始入账金额。
初始入账金额 = 实际支付价款 + 相关费用 - 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 债券面值 × 票面年利率 = 1000×4% = 40(万元)
实际支付价款为 992.77 万元,相关费用为 20 万元,所以初始入账金额 = 992.77+20 - 40 = 972.77(万元)
会计分录如下:
借:债权投资 - 成本 1000
应收利息 40
贷:银行存款 1012.77(992.77 + 20)
债权投资 - 利息调整 27.23(1000 - 972.77)
2024 年 1 月 5 日
收到债券利息。
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40
贷:应收利息 40
2024 年 12 月 31 日
计算应计利息和利息调整摊销额。
应计利息 = 债券面值 × 票面年利率 = 1000×4% = 40(万元)
利息收入 = 债权投资期初摊余成本 × 实际利率 = 972.77×5% = 48.64(万元)
利息调整摊销额 = 利息收入 - 应计利息 = 48.64 - 40 = 8.64(万元)
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收利息 40
债权投资 - 利息调整 8.64
贷:投资收益 48.64
2025 年 1 月 5 日
收到债券利息。
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40
贷:应收利息 40
2025 年 12 月 31 日
计算应计利息和利息调整摊销额。
应计利息 = 债券面值 × 票面年利率 = 1000×4% = 40(万元)
年初债权投资摊余成本 = 972.77 + 8.64 = 981.41(万元)
利息收入 = 981.41×5% = 49.07(万元)
利息调整摊销额 = 49.07 - 40 = 9.07(万元)
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收利息 40
债权投资 - 利息调整 9.07
贷:投资收益 49.07
2026 年 1 月 5 日
收到债券利息。
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40
贷:应收利息 40
2026 年 12 月 31 日
计算应计利息和利息调整摊销额。
应计利息 = 债券面值 × 票面年利率 = 1000×4% = 40(万元)
年初债权投资摊余成本 = 981.41+9.07 = 990.48(万元)
利息收入 = 990.48×5% = 49.52(万元)
利息调整摊销额 = 49.52 - 40 = 9.52(万元)
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收利息 40
债权投资 - 利息调整 9.52
贷:投资收益 49.52
2027 年 1 月 1 日
债券到期收回本金和最后一期利息。
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1040(1000 + 40)
贷:债权投资 - 成本 1000
应收利息 40
2024 11/18 19:26
sta 

2024 11/18 19:54
老师您好2026. 12.31为什么不用倒挤 利息调整27.23-8.64-9.07=9.52(万元)投资收益40+9.52分录如下: 借:应收利息 40 债权投资 - 利息调整 9.52 贷:投资收益 49.52

朴老师 

2024 11/18 19:57
根据实际利率法,每年的利息调整摊销额是通过当年的利息收入(按照期初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计算)减去当年应计利息(按照票面金额乘以票面利率计算)得到的。这样计算出来的结果更加准确地反映了债券投资的实际收益情况,符合摊余成本计量的原则,而不是通过简单倒挤来确定利息调整金额。
sta 

2024 11/18 19:58
为什么2024.1.2初始计量时要算上应收利息 40

朴老师 

2024 11/18 20:01
同学你好
当 A 公司在 2024 年 1 月 2 日购入 B 公司于 2023 年 1 月 1 日发行的债券时,该债券每年 1 月 5 日支付上年度的利息。
这意味着在 2024 年 1 月 2 日购买债券时,2023 年的利息已经产生但还未支付,这部分利息(1000×4% = 40 万元)实际上是 A 公司购买债券时所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应由前一债券持有者享有的部分。
根据会计核算的原则,对于这部分已经产生但尚未收到的利息,不能计入债券的初始投资成本,而应单独作为 “应收利息” 核算。
初始入账金额应是实际支付价款加上相关费用减去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这样才能准确反映债券投资本身的成本。在后续收到这 40 万元利息时,再冲减 “应收利息” 科目。